鄱湖胜景——鞋山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中有一胜景——鞋山,孤然挺拔,秀丽雄奇,早就想一睹其独特芳容。不久前,我们一行从石钟山下登艇上湖。当时的鄱阳湖,风急浪大,小艇在风浪中颠簸前进。县旅游局的同志对我们说:“鞋山附近,自古就有‘无风三尺浪’的说法,今天风不小,很可能靠不了岸。”
  行不多远,从游艇的正前方望去,就看见水天相接处有一团浓重的墨色,那就是鞋山了。导游小姐介绍说:鞋山,又名大孤山,是鄱阳湖上一座神奇的石岛,长约500米,宽约200米,一峰独立,四面洪涛。因为它酷似一只古人穿的那种高底绣花鞋,所以也就有了“鞋山”这个名称。因为“孤”与“姑”同音,所以鞋山又称大姑山。
  我们真幸运,风浪渐渐小了,游艇很顺利地靠了岸。我们登上鞋山,拨开灌木枝叶和藤蔓,攀登级级石磴,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那玉兔东奔石、狮身人面石、蛤蟆望月石等各种石景,惟妙惟肖,不得不令你拍手叫绝。响驼石,形状多像骆驼,我们拿石头敲一敲,竟发出多种音律的响声,难怪叫“响驼石”。登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鞋山塔,放眼四望,周围是万顷碧波,庐山远影,鄱湖水光,渔帆点点,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鞋山,论其大小,只不过是一块弹丸之地,但我们看到,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不朽墨宝。云眠亭里,有宋代书画家米芾所题的“云眠”二字。这两个字,虽经千载风雨冲蚀,但仍是那般凝重中不失飘逸,端庄中饱含俊秀,显露着这位大书画家“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独特风格。距鞋山几十公里的地方——安徽宿松县与江西彭泽县之间,也有一座孤峻而立的石山,叫小孤山,又称小姑山,也是一旅游胜景,所以苏东坡笔下有诗句:“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
  鞋山,有着神奇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灿烂的人文景观,然而,要不是看到那点将台、古城墙、烽火台、古炮台、古栈道和铁制大炮,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战争场面的古战场。三国周瑜曾统领水军过鞋山,出湖口,去江陵,赤壁一战中大破曹军。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鞋山一带大战,结果陈友谅被朱元璋的部下一箭穿眼而死,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捷,为其夺取天下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朝湘军也曾在鄱阳湖展开血战,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用铁链锁住湖口江面,将曾国藩水师隔为外江内湖两块,互相不能顾应,内湖湘军与太平军在鞋山湖面交锋,曾国藩被太平军打得企图投江自杀,幸被手下救起。
  我们离开鞋山时,鄱阳湖已是风和浪宁,湖光山色一片恬静。坐在回县城的游艇上,我一次次回眸,思绪也渐渐远去。我想,在这座小岛上,战争硝烟与文化艺术竟这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游人通过时间的隧道细细品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