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内专业评估视角的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开展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相关的措施。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介绍了开展校内评估工作的设计思路和信息系统的构建、相关措施等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专业校内评估;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39-02
  高校的专业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载体,因而高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人们将关注点进一步聚焦在“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上,这就使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专业建设与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正是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校内专业评估做好专业的建设,去适应“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与新文化,服务于专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研究内容。为此,北京联合大学为贯彻国家和北京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专业内涵和特色建设,把专业评估作为提高本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抓手,构建出了校内专业评估的长效机制,健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保障本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开展本科专业校内评估的意义
  1.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为主要内容,“五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顶层设计。因此,开展专业校内评估工作,可以通过评估指标去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提供一些评判依据,不仅可以促进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体现了学校在教学评估的主体地位。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中明确指出:“建立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探索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在工程教育方面,我国于2013年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加入该协议,将促进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华盛顿协议》的标准实质等效,推动教育界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对尽快提升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和职业工程师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质量保障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2.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加强了各专业的自我评估与诊断。在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中,学校可基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等教育教学实际来制定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评估指标。教育部在2013年底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國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其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一定的评价,旨在推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开展校内专业评估体现出了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评估的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有利于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也有利于形成各专业自我完善的保障机制,促进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地方高校实施本科专业校内评估的措施
  1.地方高校本科专业校内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学校在本科专业校内评估中,以评促建,通过专业校内评估进一步促进学院把本科教学作为基础、根本的工作,使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等都体现出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学校也应不断加强本校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注重凝练专业特色和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尤其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地方高校,在其本科专业评估中应侧重考量专业应用型特点和为区域服务等特殊性,设计合理的本科专业校内评估体系。北京联合大学在设计及确定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时借鉴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等文件的相关内涵和其他高校的相关成果,形成了“客观指标”加“主观指标”的指标形式,凝练出7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46个观测点的具有应用型侧重的指标体系,引导应用型专业建设,探索与完善了地方高校专业评估的指标设计。此外,本校还通过指标→实施→评价→改进的螺旋式加深过程,促进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指标体系的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应用型特点的地方高校本科专业校内评估体系。
  2.地方高校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方案设计。评估方案是确保该项工作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的关键。北京联合大学在实践中形成了常态化的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实施方案,并缩短了本科专业校内评估的周期,创建了每学年进行一次全校评估的评估方式,同时注重专业建设成效的年度增量变化。在具体实施中,本校采用客观数据定量评价(客观指标)与主观汇报评价(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主观汇报评价中一般会采用邀请领域内知名的校外专家与校内专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汇报与答辩的形式进行充分地沟通与交流。本校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方案,主要是因为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全面反映出专业建设的情况。此外,本校在进行年度专业评估时,还注重上学年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并着重查看今年的改进措施,且明确下一学年的建设方案,真正在专业层面上形成了一定的监管机制。另外,本校还率先引入了第三方教育评价系统,将第三方的意见反馈与校内专业评估结果相结合,对在各专业建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整改要求,以便可以促进专业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三、本科专业校内评估的实施建议
  1.通过校内专业评估,促进专业内涵的发展。通过对校内专业进行一定的评估,重在查找专业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同时,通过建立专业建设的配套奖惩机制,使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等都体现出了以专业办学、综合质量为中心的专业建设。此外,通过对本科校内专业的评估,可以为本校的专业建设把脉问诊,帮助专业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另外,校内专业评估主要是对待评专业的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学校可以根据专业校内评估结果的情况建立一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加强专业发展和改革,促进院系认真思考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最终实现专业建设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凝练专业特色和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
  2.通过校内专业评估,形成综合改革的抓手。首先,通过校内专业评估,可以促使学校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虽然各专业在各教学环节中已比较规范,但是仍然存在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此需要构建持续改进的闭环质量监管体系。其次,通过校内专业评估,可以促进专业建设与学院绩效考核相结合,充分调动起二级学院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也可为国家层面的工作做一定的铺垫,例如为即将实施的教育部审核评估做准备,有条件的工科专业还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迎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最后,各专业通过评估也可以找到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综上,通过本科校内专业评估,各院系能在人才培养上形成合力,认真培育,以便形成综合改革的抓手。
  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管理,可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保证专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校内专业评估也可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为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决策依据。因此,开展本科校内专业评估,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体系,加大专业的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此外,也可以完善专业教学状态数据统计,以此作为教学评估的依据和参考。总之,专业校内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机遇和抓手,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毅,等.高校内部专业评估指标核心要素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谢鸿全,王成端.高校内部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04).
其他文献
摘要:易班网络平台作为高校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具有组织层次性和稳定性,主体的同质性,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特别是新版本易班(版本号4.1.6以上),更具备了平台开放性,允许其他功能手机应用接入平台,为高校自主开发本地化功能性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易班网络平台的使用研究及师生需求调查,依托易班第三方轻应用开发平台,结合东华大学的易班实际建设情况,探索建立以“互联
摘要: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的最大亮点在于将专业的具体设置,分为了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部分,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并未对对特设类专业进行制订补充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特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鲜有开展。本文紧紧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合特设专业自身特点,以空间信息与数字专业建设为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特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追溯慕课历史发展过程,深入了解慕课内涵及主要特征,探讨慕课本质,抓住慕课制作的核心要素,掌握制作慕课的有效方法,研制慕课制作的标准体系,为慕课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根据地方高校的特色,制作一套慕课标准的建设方案和适用于地方高校的制作流程指导手册,详细介绍慕課建设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给出慕课拍摄时的妆容、衣着以及一定的技术指导,帮助教师全面
摘要: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广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偏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突出。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总结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强对策,以便可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031-02  本文根据在广西科技大学的调研情况,从七个方面探讨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摘要:本文以美术中的化学教学为例,采取中心教学法,提出绘画工具中的化学、缤纷色彩来源中的化学以及动漫的元素周期表为线索,依次进行诠释。让教案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使学生学得更加有趣。  关键词:笔刷;基本色;量子点效应;动漫元素周期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30-02 
摘要: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从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的能力认知、课程考核、课程成绩三个方面,以问卷调查法、统计调查法等方式,调研并分析了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培养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构建考评体系、加强跨学科能力培养、发挥校外指导教师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硕士;專业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面对涉外法律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及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冲突,本文通过将广泛应用于理工类院校的“产学研”模式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主张将实践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相结合,旨在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涉外法律人才。  关键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物联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将一些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本文以创客实验室建设为例,研究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公司的一些相关的制度进行虚拟,着力培养學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创新创业能力;创客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
摘要: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也反复强调教育扶贫问题。此次研究从高校贫困生的视角出发,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工商大学本科生学业现状进行调查。选取部分学习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将其归纳为不同的学习形态群。针对调查中出现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学习形态、学习成绩及获奖学金比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以及男女贫困生在以上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要: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能力,已成为高校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就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出发,对农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双师型;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