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古诗,感受吟诵的魅力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锄禾》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诗人李绅通过对农民劳作形象的刻画,告诉大家粮食来之不易,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针对现代的孩子来说,农民的劳动场景离他太远。如果照着诗句说意思,睁着眼睛背古诗未免有些枯燥。如何让孩子们在认知中了解节俭,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从行为中体验劳动者的艰辛,从情感中感知尊重劳动者及他们劳动成果的荣誉感,这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现代,确实不易。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回忆古人的吟诗赋词,大人小孩子都能来上一两句。如果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吟诵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就在吟诵中感受农民的劳作,体会诗句的意境,也明白我们吃的粮食呀、菜呀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要珍惜,效果会不会更好?事实证明学生在声音的感染下吟得津津有味,少了生讲硬灌,多了学生的自我探知,那是一种乐趣,那是—种需要。
  一、按部就班学方法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先来介绍一下吟诵的基本规则“平长仄短”:
  ①出古诗的声调符号;
  ②介绍一二声调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③师生共同画出平声和仄声;
  ④一二声长,三四声短而重;
  ⑤师生吟出长短字;
  ⑥指出诗中的入声字“日”“滴”“粒粒”,入声字为仄声。
  这时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通过反复诵读,读出长短、轻重、快慢,感受诗歌节奏的美感,个个是摇头摆尾煞有介事。
  二、进入画面情境吟诵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有了学诗的兴趣,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生命的成长,再加教者持之以恒、形式多样的引导,吟诵定能内化为内动力,为孩子整个生命历程奠下坚实的基础。我以多媒体课件为突破口,使学生积极动口、动脑,进入古诗情境。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边看边想三个问题:谁在锄禾?他锄禾是什么样?辛不辛苦?学生看完后马上举手回答。我不着急寻求答案,继续追问:你从哪儿发现的?你又是如何知晓的?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把语言文字变成画面,学生既感兴趣,又开动脑筋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吟诵,孩子的头脑中充满了动态的画面,吟诵的趣味浓。
  三、抓住重点进行吟诵
  古诗的教学最烦枯燥的字词解释,你解释的再多,也毫无生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有了上面情境的感知,那就要进入文字的感悟中去。师生按照平长仄短来诵古诗特别是抓住入声字“日”“滴”“粒粒”,让孩子感受太阳的毒辣,农民汗滴的多、大。比如:“日”为什么吟的短而重?“太阳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哪看出”这就是“日当午”指名学生吟一吟,用手势打出韵律的节奏。再比如:教师吟诵“汗滴禾下土”,是谁在滴汗?他为什么会滴汗?(他在农田里锄草、松土)这就是“锄禾”的意思。“滴”短而重,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这汗珠怎样?是呀,真的很热呀!那为什么在中午的时候锄草呢?(联系生活设实际谈谈,教师也可以告知)……
  就这样在抑扬顿挫中孩子们感受到古诗中字词韵律所到来的不同感,就更好地进入故事的意境中,感知字的含义。
  四、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吟诵
  低年级孩子的生活体验很单调,但将古诗所要表达的教育含义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多感官去接触古诗,进入古诗及作者的内心。如在教学中设计: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像要将万物烤熟,此时的我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现在咱们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句连起来,看看诗,想想农民伯伯满头大汗锄草的图,吟一吟。自由吟,指名吟,教师适时评价(我感受到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我仿佛看到老爷爷额头上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不好——听了你的吟诵,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吟得再热一点吗?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想该怎么吟?等)。通过启发谈话,吟诵达意,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综其上述,紧抓吟诵的抑扬顿挫,借助吟诵,透过文字,通过对话,从一点一滴中看到劳动者的成果,感受劳动者的不易,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我想,这也达到了教学古诗的目的——彰显了古诗的现代意义!这也显示了古诗背后闪动的灵魂——感受吟诵的魅力,快乐学古诗!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是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教育,使幼儿获得有利于终身持续发展的乐学、会学的过程。这就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从储备科学知识和经验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情感、适应现代科学教育的教学能力三方面来探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所需具备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启蒙;教师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
有效教学,当然强调的是教学效果,一般来讲包括效率和效益两个方面。也就是,小学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是有效率的课,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追求英语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只有追求这两个“效”字,才算是真正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小学英语课堂明确的追求  我们知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
我非常喜欢动物,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上海海洋水族馆游玩。  来到水族馆,我惊呆了,这里能看见成千上万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我见到很多平时都没有见过的动物,比如:白点竹鲨、扬子鹰嘴龟、五彩鳗、石斑鱼……海洋馆里还有一条神奇的海底隧道,我们站在自动前进的隧道中,海洋动物们在我们周围来回游动,顿时感觉自己像在深深海底的一条鱼,探秘着神奇的海底世界。  在所有动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弹涂鱼。它能跳得很高很高,是
【摘 要】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对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情景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小学英语教育来讲,由于英语文化的差异性,在教学时更应当
我们的教育应该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例,融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及判断标准,努力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意识,在课堂的合作中,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一、利用教材进行社会生活教育  现在的思想品德教材包含了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会学,是学生能立足于合作,并且通过小组学习全员参与,共同的情感体验,来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乐学,是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正如孔子的《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如乐知者。那么,怎么提升合作学习的成效呢?  一、会学——立足学生合作的学习能力  1.目标定位要降低。学习过程中,切莫随意拔高教学目标,高要求会扼杀学生合作学习兴趣和潜能。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鱼游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采取多种的评价方式,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对于小学中学段的孩子们,习作训练刚刚起步,评价力求多元并举,不拘一格,让孩子们载着对写作的喜爱出发,奔向理想的教育彼岸。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教学方法  所谓“多元评价”,即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
呼叫中心业务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学生业务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为了更好地再现业务执行情境,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达到学生能力提高与教师课堂控制的统一,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使用FTP服务器辅助教学,充分发挥FTP服务器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辅助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FTP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系统操作,实现教师机控制教学资源分配,控制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并且方便回收、检查学生实训结果。通过服务器,
【摘 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思维碰撞之地,我们的课堂有没有真正给他们提供思维迸发、质疑求索的环境,让他们个性张扬?在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不能”、“不许”、“一定要”,让他们变得不敢想、不敢说,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要做的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想学习、爱学习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善于自己去发现、敢于主动去探索知识,这才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以此为目的的课堂才有张力可言。  【关键词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应用求异思维的方法开展语文教学,将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滥竽充数》的教学为例说明应用求异思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求异思维  学生的潜力、特长、个性具有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不顾学生的差异性,用统一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部分学生可能不能迅速的吸收语文知识;反之,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应用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