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浅谈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bi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工作。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无须强求一律。常规条文的制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个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师课前的备课和制订教案,了解学生的情况,场地、器材的准备,安全设施和清洁卫生工作,以及服装的准备等。
  2.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委员或学生自己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3.规定师生于上课前x分钟到达操场,等候上课。
  (二)课中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等。
  2.学生上课时的服装、鞋帽等规定。
  3.学生上课时,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体育委员的调动,努力完成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4.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关心全体学生,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完成的任务。
  5.课后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锻炼的要求,宣布下次课的内容;布置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节。
  2.教师检查所布置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二、课间操制度
  
  课间操是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学校作息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间操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产生的疲劳,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文化课学习中去。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体育教师坚持岗位制,每周一名教师值周统一指挥,其他教师到现场督促学生认真做操。
  (二)体育教师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全部到位。课间操时间一律停止处理与之无关的日常工作,配合值周教师完成组织工作。
  (三)课间操的管理应与学校德育处紧密配合,每学期要有课间操的安排。每周要有课间操的评比汇总表,每天要有课间操的评分表。学校要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整理,并给学校的管理提供高信度的依据。
  (四)学校要有专人负责音响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每学期检查维修,保障课间操时的音响效果。
  
  三、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度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各级学校每周有两课时的教研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是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时间,不应挤占,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每星期五上午为教研活动时间,组长要严格考勤,教师应自觉遵守纪律。
  (二)每位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参加教研中心及区教研室组织的活动(参加活动要有记录)。每学期教研活动不得少于8次。
  (三)每次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内容、任务要求并做活动记录。
  (四)教研活动以听专家讲座,学习法规性文件,学习新大纲,集体备课,研讨教材、教法为主。
  (五)教研活动,也可安排本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或集体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文章,研究如何宣传本校的学校体育工作。
  
  四、课外体育活动制度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课外体育活动应纳入学校总课表中,要有专人负责此工作。
  (二)课外体育活动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三)严格管理,保证安全。应有专人到场指挥辅导,要求班主任跟班组织,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上报主管教师,按时归还器材不得丢失。
  (四)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小型竞赛。
  (五)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的作用,及时表扬出勤率高、组织纪律性强、锻炼积极性高的班级。
  
  五、体操室(房)管理制度
  
  (一)进入体操室上体育课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二)进入体操室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鞋。
  (三)在体操室上课应保持卫生。
  (四)进体操室上课的班级课前必须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五)进体操室上课的人员要爱护器材、设备,凡有意或无意损坏设备者均照价赔偿。
  (六)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离开体操室关好门窗,锁好防盗门。
  
  六、学校场地器材管理制度
  
  (一)体育器材的管理
  1.体育教师必须维护运动场的整洁,保证各种器材的完整性,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室内外场地器材勤查、勤看、勤护理。
  2.器材必须分类放置在位置,摆放整齐。要建立账目,保证器材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3.任何人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外借体育器材。外借器材收回时必须检查器材的完好情况,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二)场地器材的使用
  1.体育教师在使用场地器材时必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课前做好安排,不得临时抢占场地器材。
  2.体育教师课前必须检查所有场地器材,做好计划,确保安全使用,并将场地和器材使用数量写入课时计划。
  3.课外体育活动所用器材,由值周教师统筹安排管理,对活动班级所用器材要合理分配,尽量满足学生锻炼需要,活动后及时清点入库。
  (三)场地器材的维护
  每位体育教师都有保护场地器材的责任和义务,平时要勤查、勤看、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一般损坏及时修理,做到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自己不能维修的要及时请有关部门维修。
其他文献
8年前,我从师专体育系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任教,学校离县城虽说只有20公里地,但是崎岖山路坐车得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到这所学校报到时,看到两栋破旧的砖瓦教学楼,低矮潮湿土木结合的教师宿舍,巴掌大的一个操场,四周没有围墙。全校除了篮球场有水泥以外,其它都是泥土,我的心开始发凉,难道这就是我即将面临的环境吗?我在三年大学中所学的本领在这里有用武之地吗?一连串顾虑在脑中闪现。学校的体
立定跳远是田径必修模块中的辅助教材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而利用比赛法进行练习是我们体育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我们规定男生成绩优秀为2.5m,良好为2.3m,及格为2.1m。女生成绩优秀为2.1m,良好为1.9m,及格为1.7m,之后按每组优秀率高者为优胜。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激活课堂练习氛围,确有独到之处,但经过课堂教学比赛之后,我们发现也有不妥之处。通过对高中二年
2008年11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来南通调研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在通期间,召集了南通中学校长缪建新,排球队教练夏勤,教师代表潘雪峰,学生代表任佳艳进行座谈,了解我校教体结合模式的运转情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13日刘鹏同志又专程到南通中学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我校教体结合王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我们说,“教体结合”不是南通中学的特产,比如清华的跳水队,北理工的足球队,
拜读了《巧用“阳光德育卡”,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学,2011.2,P77)一文,不禁为许娜老师的教育智慧拍手叫好。许老师将针对语数学科推行的“阳光德育卡”制度引入了体育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好(如学会一节操、自觉维护纪律、主动帮助同学等)就奖励一颗星星,10颗星星换一张“成长激励卡”,10张“成长激励卡”换一张“德育金卡”……以此类推。另外,违反课堂常规的扣5分,一颗星星可抵消5分。诚如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理念更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强调以学生主动的学习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笔者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实验了实施学生自选学习项目的方法,并在体育教学中加以运用,取得满意的效果,对于我们探索新理念和落实新课改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青岛33中2008届学生,男183人,
球类运动项目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在目前条件下,一些学校限于教育经费的短缺和不足,可能存在体育场地简陋和缺乏的状况,导致有活动器材而没有相对应的场地或者学生和器材数量多而场地少的局面。为了充分发挥各校现有场地、器材和设施的效能,提高其使用率,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大胆创新、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把一些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之间的场地和器材进行相互移植,
随着初、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行,对每位教师、每所学校、每位教研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时代的要求,努力深化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了体育教研工作的主题。这些年来,我市在体育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市体育教师在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大奖赛、论文评比等比赛中成绩显著;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特别是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田径》
2010年第3期刊登了潘雪峰老师撰写的文章: 《分组教学的运用例析——基于对四个教学片段的描述》(以下简称《例析》),该文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案例剖析,为一线教师进行恰当的分组教学提供了清晰且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但笔者对《例析》一文中“存在不足的分组教学”部分所提供的两则案例有另外一些思考。  [案例再现A]  在一节武术课中,在学生基本掌握6个武术动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创编动作组合,动作顺序
一、游戏目标  本游戏巧妙新颖地将足球和篮球运动设为同场竞技,综合运用足球和篮球的竞技特点,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正规规则的限制,简便易行,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欢。    二、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跨栏架一副。    三、比赛方法  将篮球场以中线为界划分为左右两个半场,一边为篮球场地,另一边为足球场地,足球场底线中间放置一副1m高左右的跨栏架作为球门。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队,每队4-5人。每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