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小学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本文通过寓教于乐,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尊重个性差异,营造充满童趣和愉悦的课堂氛围;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如何让体育课吸引学生。
关键词: 体育课 小学生 和谐 快乐 以人为本 吸引
众所周知,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是对体育天然的兴趣,按理说,小学生应该都喜欢上体育课。其实不然,目前在小学中却存在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许多体育教师却把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一股腦地归罪于体育教材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上,这是不够客观的,也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体育教师怎样去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千方百计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才是解决的问题关键所在。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爱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小学生更加需要爱、渴望爱,小学生对老师都有一定的“向师性”。然而,有些体育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爱,总是以“长者”、“权威”的身份对学生发号施令,以简单粗暴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更有甚者对学生讽刺挖苦、训斥责骂,完全不顾学生的自尊。这种“上级与下级”、“命令与接受”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也是导致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只有视学生为知心朋友,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首先,要在学生中塑造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公正平等的关心和爱护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切忌偏坦分明;更忌感情用事。对学生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可敬可亲的,他们自然而然就喜欢你所教的体育学科。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角色,在体育课上应与学生打成一片,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象他们一样天真活泼,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和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用一颗童心在师生间架起一座相互尊重、信任和热爱的感情桥梁,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唤起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二、营造充满童趣和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由于体育课好“玩”,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所以他们才喜欢上体育课。但是我们不少体育老师,用“成人化”、“军事命令式”、“划一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管得服服贴贴,体育课堂气氛沉闷、呆板、压抑,让学生感到体育课全无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就失去兴趣。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去吸引住我们的学生,让他们都爱上体育课。
第一,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力求儿童化、趣味化,让课堂教学充满童趣。
第二,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课堂上变教师”一言堂”为“满堂问”、“满堂言”,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锻炼,感受到乐趣。
第三,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音乐、舞蹈、小游戏等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身心充满愉悦。我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都爱上体育课。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乐意上体育课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一刀切”、“一样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人,这也是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又一原因。作为体育教师迫切需要冲破传统体育的束缚,创建适应于时代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体育教学。
第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体育教材的魅力所在,充分利用体育教材的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准备部分多采用小学生喜爱的游戏、竞赛项目,结束部分运用韵律舞蹈,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第二,教学方法要新颖、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应充分运用场地、器材、地形、音乐、挂图等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很受小学生的欢迎。如,低年级采用“郊游”、“跟小青蛙学本领”等故事情境进行教学,课上学生热情高,锻炼情趣浓。又如,中高年级采用“冲过封锁线”、“拼图接力跑”等趣味情境进行教学,学生课上激情高涨,学的非常投入。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样,学生才会乐意上体育课,才能在运动中让生命之花怒放!
参考文献:
[1]张大跃.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班主任之友.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2]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季浏.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理念.体育教学,2006
关键词: 体育课 小学生 和谐 快乐 以人为本 吸引
众所周知,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是对体育天然的兴趣,按理说,小学生应该都喜欢上体育课。其实不然,目前在小学中却存在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许多体育教师却把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一股腦地归罪于体育教材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上,这是不够客观的,也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体育教师怎样去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千方百计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才是解决的问题关键所在。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爱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小学生更加需要爱、渴望爱,小学生对老师都有一定的“向师性”。然而,有些体育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爱,总是以“长者”、“权威”的身份对学生发号施令,以简单粗暴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更有甚者对学生讽刺挖苦、训斥责骂,完全不顾学生的自尊。这种“上级与下级”、“命令与接受”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也是导致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只有视学生为知心朋友,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首先,要在学生中塑造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公正平等的关心和爱护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切忌偏坦分明;更忌感情用事。对学生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可敬可亲的,他们自然而然就喜欢你所教的体育学科。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角色,在体育课上应与学生打成一片,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象他们一样天真活泼,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和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用一颗童心在师生间架起一座相互尊重、信任和热爱的感情桥梁,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唤起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二、营造充满童趣和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由于体育课好“玩”,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所以他们才喜欢上体育课。但是我们不少体育老师,用“成人化”、“军事命令式”、“划一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管得服服贴贴,体育课堂气氛沉闷、呆板、压抑,让学生感到体育课全无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就失去兴趣。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去吸引住我们的学生,让他们都爱上体育课。
第一,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力求儿童化、趣味化,让课堂教学充满童趣。
第二,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课堂上变教师”一言堂”为“满堂问”、“满堂言”,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锻炼,感受到乐趣。
第三,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音乐、舞蹈、小游戏等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身心充满愉悦。我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都爱上体育课。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乐意上体育课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一刀切”、“一样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人,这也是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又一原因。作为体育教师迫切需要冲破传统体育的束缚,创建适应于时代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体育教学。
第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体育教材的魅力所在,充分利用体育教材的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准备部分多采用小学生喜爱的游戏、竞赛项目,结束部分运用韵律舞蹈,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第二,教学方法要新颖、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应充分运用场地、器材、地形、音乐、挂图等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很受小学生的欢迎。如,低年级采用“郊游”、“跟小青蛙学本领”等故事情境进行教学,课上学生热情高,锻炼情趣浓。又如,中高年级采用“冲过封锁线”、“拼图接力跑”等趣味情境进行教学,学生课上激情高涨,学的非常投入。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样,学生才会乐意上体育课,才能在运动中让生命之花怒放!
参考文献:
[1]张大跃.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班主任之友.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2]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季浏.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理念.体育教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