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异乡( 组诗 )

来源 :绿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泽刚,祖籍湖北十堰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于新疆兵团第五师,系兵团文联签约作家。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在《天津文学》《萌芽》等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首),诗歌收入多种选集。
  一个人的雪地
  漫无边际的荒原
  落雪  纷纷扬扬
  依依远去的夜晚留驻
  背影凝成辉煌而壮阔的画面
  一个人的雪地是一种等待
  所有的汗水都已启程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就
  哭泣的骆驼从荒原走来
  又步入孤独的风景
  天籁地声渐渐行远
  夜风低喃  雪地雪地
  永远留在脚底
  留在心上
  一朵流云  一抹星光
  为旅人送行
  寒夜  带不走你丝丝柔情
  晨曦中找到自己的向往
  两只手捧着雪打湿的温暖
  夜班车上
  整整一夜
  家乡的灯火   依次睡去
  望不到边的路途
  多少人像我一样醒着
  无意打扰大地的宁静
  故乡的沙枣树枝梢
  微风里   轻轻晃动
  怀抱古典的馨香和暖语
  时而伤感   时而惊喜
  灯影下   几片落叶
  不停翻滚   面向家的方向
  似乎向谁倾诉什么
  没有脚印的纠缠
  路上的日子略显寂寞
  掠过岁月兀立的群峰
  凸显出深深伤感
  春夏秋冬是一杆杆路标
  永恒存在   深埋大地
  成为一幅不能修改的画面
  上面挂满叮当作响的家乡方言
  聆听家园呼唤
  暮色四合
  雾气溟濛远方的家园
  此时  使人想起许多
  一声车笛也会唤醒
  深藏心底的嘱咐
  摸摸口袋  才发现
  那串开门的钥匙
  家园是一种温暖一种惶恐
  外面常常刮着风  下着雨
  相信他乡有可人的季节
  只要不流泪
  就能走得很遠 很远
  日子也不会永远是壶
  烧不开的温吞水
  独在异乡
  思恋从笛孔溢出来
  弥散成儿时树梢的炊烟
  家园的目光
  是村口涓涓绵延的小溪
  吟唱古朴悠扬的民歌
  来自漫漫  去至漫漫
  聆听来自家园的呼唤
  飘落于窗口
  像幽雅的月色
  要用一些渡船作杯子
  静悄悄装盛
  1月18日的暴风雪之夜
  这是否是被隆冬精心设计过的夜晚
  乌云密布的天穹下布满暴风雪的残酷
  散乱的枯枝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狂风将枯黄的叶子撕扯得支离破碎
  暴风雪似一柄短剑使荒芜的生命发出巨响
  忽然觉得枯叶如鸟  为一种忧伤在飞
  唤起人们隐秘的内心世界  呼唤不断
  某种忧郁使片片冬叶变得真实可信起来
  让苦难去用力撞开前方未知的紧闭之门
  无论那么多寂寞和无奈被抛到远远的身后
  在伤口外骤然掀起的一夜暴风雪
  听到疼痛于身体里起立的声响
  冰凉的空间隐隐闪烁黑葡萄般透亮的眼神
  悲凉的生命不会是世间随意遗忘的肥皂泡
  雪有翅膀驮着不屈的人到达任意想去的地方
  夜很静听得见心跳和枯枝落地的颤音
  这样的夜多少人在深不见底的午夜醒着
  暴风雪之夜  沿着满天飞舞的雪花瓣
  期待春日的力量渗入泥土  让草伸出绿色双手
  扑向浮起千万草木芬芳的青翠山冈以及雄鹰展翅的高空
  一直到第四季
  西部荒漠跋涉的骆驼呵
  请捎带上我  连同柔软的低语
  找寻有水有草有树的地方
  在这夜晚制造的大雾之晨
  难以看出世界有怎样的奇迹发生
  巨大的浪潮本来是一滴滴水
  高贵的山峰由一粒粒人间石子垒起
  远空用神雕的惊现  让灵魂高扬
  执意赞美的远方一经说出
  该不会仅仅是一匹驰骋草原的黑骏马吧
  仿佛瘦弱羊只饥渴无比之时
  片片葱绿浮动于辽远的荒原尽头
  一直到第四季歌谣在沙尘暴中心失重
  泪水自不知名的荒山而出
  石头以神话的姿态期待时光之雪的覆盖
  背后站着猛虎般严酷的数九寒冬
  再背后没有一条空旷而清晰的羊肠小道
  没有赠言说再见或者再次含泪回首
  隐隐感觉前方貌似冰冷的表情下
  一颗温软的渴望春日之光的心有力地怦怦跳动
  行走异乡
  月光多么迷茫
  许多幻化的影像翩然而至
  呼吸透明的白色小鸟
  啄食水中的月亮
  鸟鸣虫语似曾经相识的归雁
  飞过山重水复的黑暗
  翔过迂回曲折的泥泞
  往事越来越轻  尘土般
  浮上心头的痛
  重如磐石的忧郁背后
  隐藏几多不眠的蛐蛐
  辽阔的夜空下
  让花瓣在清流上荡漾
  让卵石于清水下安睡
  回忆如春草漫山遍野生长
  一切模糊得似乎没有边界
  四周闪烁许多彩色的星团
  行走于异乡孤寂难耐的路途
  把孤独绽放成一朵荒原玫瑰
  最初的一兜生活
  从异乡小旅馆看到电视里的西域棉花
  顿时感受绿色阳光
  抚摸全身
  暖融融的
  品尝最初的一兜生活
  想起那些同我们一起
  栉风沐雨的棉花和艰难岁月
  太阳波涛里的棉花
  可爱的繁花满枝的形象
  连棉铃中毛毛虫想来也可爱
  秋日的阳光是金黄的
  一点没有改变当初的模样
  棉花杆是暗色的
  棉花朵是明色的
  棉花桃小孩拳头般大小
  母亲胸前挎着拾花兜
  把明亮的花一朵朵往里摘
  前面的棉花还没有拾到头
  后面的棉花又开得一片白
  长吟着一曲千年不绝的农事
  走出异乡小旅馆  灯火阑珊处
  幻想下了漫长的长途火车
  深入棉田  伸出双手
  捧着秋日蓬松柔软的棉花
  放到脸颊  流出一生灿烂的泪水
其他文献
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它虽然略显艰苦却点滴中透着环保,虽然“小众”却十分时尚。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  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它虽然略显艰苦却点滴
期刊
雪子,居洛阳,河南省作协会员,作品常见于各诗歌报刊,出版诗集《遇见》。  遇 见  遇见你之前,我不知道  一直都是错着的  我翻遍了人间,只找到了  零碎的局部,它们无法组合成  完整的幻象,印证  我前世的复述  像一块角木找到了它的缺口  像黑夜找到了它的白天  遇见你之后,仿佛一切  都有了交代  清明节  天,响晴响晴的  像我已经没有悲伤的表情  人间四月,春花开到摇摇欲坠  枯枝上长
期刊
王信国,作品散见于《西部》《芳草》等杂志并入选《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中国年度散文诗》等选本,曾获中国当代小说奖、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等奖项。现居新疆博乐。  河流不紧不慢叙述  故乡,在一本书里模糊  发黄的泥土上,一头牛很具体  一头牛以劳动的名义  扶起匍匐的村庄  老榆树站在记忆里,想说些什么  又把心事托付  一片片葉子讲述  河流不紧不慢叙述  一把古琴打开时光的壳  一盆盆吊兰用碎花在朝
期刊
赵希斌,黑龙江人,网名洛阳剑影,1962年4月生,大学毕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星星诗刊》等多家刊物重点栏目发表诗作百余首(组)。曾探索“科学诗”写作,有组诗《数理化中的诗》在《神剑》杂志重点栏目推介并刊发评论。现居洛阳。  手持明镜的人  手持明镜的人 故意让我看见  他的高度 以及菩萨心肠  不断变换角度 让万物消长 周而复始  他只通过四季一遍遍拂去尘埃  在等
期刊
朱怀金,笔名怀金 。1969年6月生于南阳邓州,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先后任教师、记者、编辑。作品散见于《诗刊》《诗神》《诗选刊》,香港《当代诗坛》,美国《橄榄树》,韩国《月刊文学》等刊物。部分诗作被翻译为英语、韩语、泰语、世界语。诗歌入选《河南文苑英华》(诗歌卷)、《2015年度全国诗歌精选》等多个选本。出版诗集5部。中国作协会员,现居洛阳。  君特·格拉斯的羽毛手绘  一枚羽毛,他可能想飞,他属
期刊
余子愚,本名余来水,生于1986年,洛阳日报社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洛阳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著有诗集《我不能轻易说出那些美好》《春风吹》。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发表,诗歌入选《2013年中国诗歌精选》等选本,获奖若干。  现实书  雨在城市的边缘降落  像洒水车悄无声息地工作  一个小时,从市区到县城  又一个小时,从县城到市区  古人骑毛驴,要走上几天几夜  翻山
期刊
闫平,新疆作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祖籍山东文登,现居新疆博乐市。作品散见于《西部》《绿洲》《伊犁河》《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等报刊。著有《迎着太阳微笑的湖泊》《神秘的怪石峪》《天山女儿红》《蓝色千纸鹤》等长篇小说多部。  那天在我的林子里  跑进了一头  披着一身花袄的小马鹿  太阳下山了  夜色的脚步显得匆忙  每一条回家的路都很陌生  我的盛情挽留不住  马鹿妈妈的声声呼
期刊
【摘要】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传承其优良的理念和价值,也要与时俱进,对其不足加以构建与完善。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要传承其人文性、引领性的理念,同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性与超越性相结合、以追求和谐美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还要在传承大学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关键词】大众审美文化;大学审美文化;理念价值;传承构
期刊
8月18日下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1对话: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在七台河广播电视台一楼演播大厅举行。由中国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室主任、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东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教授黎祖交,中共七台河市委书记马志勇,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张学武,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期刊
5月17日,“吴重生诗歌作品朗诵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学、出版、新闻界的200多名知名人士以诗的名义相聚,朗诵并研讨吴重生诗歌作品,共议中国诗歌复兴的话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等领导出席了活动。吴思敬、张清华、霍俊明等诗歌评论家对吴重生的诗歌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