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丰子的《花暖帘》的文化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sdfsd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黄晓娟(1963-),女,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
  一、山崎日记与太平洋战争
  山崎与战争有关的贵重资料30天的日记(尚未有中文译本,未在中国出版发行),体现了山崎的“战争观”。日记p59,《中央公论》1858年 7月山崎在获39届直木奖时,井上倩寄信给她,比处女作《暖帘》好得多,非常佩服。「橋は焼かれた」(没有退路了)。从《花暖帘》构思与脱稿的时间段来看,正直太平洋战争。
  山崎20岁青春时代,身为记者。正值大阪遭大空袭,与井上倩一起,工作之余创作了《暖帘》,之后又创作了《花暖帘》。
  作为大阪船场的千金小姐,在大阪遭到空袭时,家的店铺所有的家产被战火吞噬,这给她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适逢「学徒动员令」,与女同学们一起被动员去了军需工……。
  从日记出发挖掘与论证山崎的小说《花暖帘》不仅在创作期以及内容描写上都具有与战事密切相关的时事性要素。主人公多加赌了一生的买卖获得了事业辉煌。可是瞬间塌陷。遭“米鬼”毁灭性的打击,主人公“不事二夫”的倔强,象征着忠于日本,不事“米鬼”的决心。山崎的作品强调的是反受害而非反侵略的含义。
  笔者认为在“信任与不信任”之间摇摆的山崎丰子创作的整体思想中,小说《花暖帘》是对美国100%不信任的唯一的一篇,尤其是日本吉本传统戏曲的鼎盛与毁灭,更使“不信任”达到了顶峰。《花暖帘》拿到直木奖的根本原因,主人公多加的“信任”,反映了作家山崎丰子对追崇信任,信誉的称赞。不顾个人生活,赌了一生的买卖,多加终于获得信任,这是对大阪女商人的信任。尽管小说没有截止到战后,可以说没有涉及日美安保。作家山崎丰子在日记中强调恨“米鬼”,也很日本政府,但对日本挑起战争提都没提,即不认为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只是受害者,来中国是开拓团,不是来侵略的。
  因而多加的一生“不事二夫”,笔者认为有象征意义,事业辉煌靠的是信任、信赖、韧劲和服务。恨“米鬼”,象征不愿为美国所操纵。
  二、多加的性格与经商的表现,从商成功的秘诀
  1、多加的人性表现
  “吃亏才是占香赢”是多加人性的根本。与阿金相处,为阿金搓澡,看似吃亏,但是得到金援。收买基层的女服务生,为爆红的超级巨星买单,争取有名的落语师。低收费政策合乎民众省钱的心里。用钱拉拢大师。视观众为上帝,去了钱财,但是收买到了人心。
  怀有感恩的心,恳切地用大阪最著名正宗饭招待师傅;经济紧缩期间,薄利多销。为伊藤这位20年老主顾的死后风光体面,用3000日元买下其自杀的底片和照片。主持三木师傅的葬礼等;知恩图报,处理阿金的丧事;多加的德行,多加的几次人生契机,靠仁义厚道和感恩的心。多加经商之道也很厚道。尽管小手段不断……。笔者认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努力、坚强、执着、自信,大阪女商人的形象。
  2、《花暖帘》象征着多加作为一个女商人身处逆境从商的心境。
  到出云请来安来小调后,每日赚200日元,不仅还清债务,还进入了累积商业资本阶段,竞争力增强,巡回演出名声大震,薄利多销门票成功,在朋友的支持下东京也成功了。
  三、多加的白色丧服的文化含义
  多加在嫁给吉三郎来到西船场的河岛屋和服店时,父亲对多加说:“船场的商家有个传统,丈夫比自己先死,店家老板娘为了表示这辈子烈女不事二夫,就会在葬礼上穿上白色丧服”这是《花暖帘》第一次提到白色丧服。
  多加在丈夫吉三郎的葬礼上,着魔似的穿上白色丧服,无意间显现出自己传承船场传统的想法,这时多加29岁,美丽年轻的寡妇,坚贞的精神。
  文中多次出现「在三月中旬灿烂春阳的照耀下,多加身上的白色丧服显得格外醒目」,白色丧服的象征意义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除去表层的大阪商家传统外,还有其深层的含义,“不事二夫”的含义。
  多加打拼一生,赌了一生的曲艺场。以太平洋战争为前后,之前为大赢家,之后毁灭性的打击,毁于一旦。多加一生经过20年的努力化为乌有。全书的终点,多加死前浮现白色丧服,暗示她一生继承了商家船场传统的想法。当时日美国缔结安保条约,遭反对声音一片。“不事二夫”是与不事美国的统一精神构造下的共同性的文化表象。
  山崎日记中有对政府不满,这是1944年3月27日一则山崎日记。始终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对中国不认为发动侵略战争,而说成是开拓团;对太平洋战争的态度,可从作者完成此书是1958年得到印证。那么在1951年,安保条约鉴定后,日本进步知识分子的社会党,共产党下的两个革新政党还有和平团体,学生团体都参加到反对安保条约的改定上,社会大背景是反对声一片,这对作者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对美日的安全保障放心吗?他们能讲信誉吗?日本政府追随美国能有好的结果吗?山崎此书中,多加的形象塑造把她造成一名维护日本传统曲艺文化的英雄,她的成功在于遵循商家传统,“不事二夫”这种“坚贞精神”就与当时美日安保属于同一精神构造下的文化表象。
  理由之一安保是在1951年缔成,《花暖帘》是1958年书出板并获奖。作品有将人的内心带到故乡(大阪)和祖国一方去的力量。多加由落语-安来小调-漫才-不断改造大阪曲艺传统文化,在战后,宁愿在一片废墟下,重建曲艺场也不接受改造电影院的反现代性的现代追求,也将读者的心带回到故乡大阪去的一种向往。这一点正是山崎《花暖帘》得奖的原因,多加成为保护日本传统文化的英雄。决“不事二夫”。
  理由之二,多加的重建精神,创造出生生不息的新文化。山崎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日本发生的大规模的抵抗运动的时期里恰处于壮年时期,是否是她写作的精神的反映,志在改革本民族文化,反现代性的现代化追求,抵抗精神……”笔者认为是肯定的。   理由之三,山崎对日本战后殖民地下主人与奴才所构成的不平等关系,无法忍受。于是就把这种感情写在1958年的小说的多加的“不事二夫”中。
  四、日本政府的反动的“受害论 ”
  1、“昭和国家论”
  《花暖帘》的原版文本开篇是太平洋战争,山崎是明治维新后出生的,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她是如何观察认识中国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和两场对外战争,一个是中日甲午战争,一个是日俄战争,而成为新兴帝国和东亚区域内的中心国家。1931年9月18日,日本真正迈出了向海外殖民扩张的脚步,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就这样一个逐渐走向帝国主义并实行海外殖民扩张的国家的大背景下,才有了《花暖帘》,在传统的东亚这一区域里,日本一直把中华文明为学习的榜样,不断吸收包括文字在内的文物典章制度,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调转船头,向西方学习。这些都对山崎有决定性的影响。
  2、《花暖帘》的文化解读
  日记「戦時下の青春」昭和20(1944)1月1日﹣3月27日P138…我们仍然能清晰地听到山崎企盼和平的心声。她通过内心独白,静思联想、梦境等方式,细腻地表达了人物情感和生存理念,揭示了战争必将带来国家毁灭的民族灾难,她反对战争,强调受害。《花暖帘》)
  山崎在创作《花暖帘》是34岁,那时的她尚未来中国实地考察过。她的作品一开场是以甲午战争(1894年)后日本短暂的经济景气为背景,她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忽视或者说根本没有提及日本人作为侵略去对中国的侵略的事实。
  多加经过20年的努力,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山崎在描写多加一生的过程中,写到:“1936年多加一根白发都没有”,多加的事业大发展,根本没有受到日本侵略“满洲”,进攻侵略“卢沟桥”的影响。
  多加的一生分水岭划分在太平洋战前与战后。太平洋战争前,多加的曲艺场事业达到了顶峰,而太平洋战争后,曲艺场毁于战火。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山崎描写战争时,多写日本民众的愚昧与狂热,忽视日本人作为侵略者侵略中国的史实。将其目光锁在了受害,予以极端的同情,丝毫读不出其反省战争的文字。
  五、结语
  甲午战争后给日本以维新以来的近代史以及国民生活带来高亢的民族主义情绪,此前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模范,抑或是竞争对手。但就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在两国两千余年交往过程中,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巨大转变。日本人对中国的心理从友情变成了蔑视……开始盲目模仿西洋的时代。
  甲午战争让近代日本迷失了文化的方向,因而动用武力侵略邻国,制造亲日的傀儡政府。日本的象征,大阪的传统文化的曲艺场也成为那个时期大发展的不可阻挡的洪流,多加一生有四大契机:亲自到岛根出云地区请安来小调;趁东京大地震慰问著名落语师,使得大牌落语师感恩她,陆续回到大阪;导入漫才表演;进军东京;这四大契机也与近代日本发兵侵略东北,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等国家行为有了鲜明的对应。主人公努力、坚强、执着、自信贯穿全书。
  《花暖帘》中,多加在所谓的近代文明的冲击下,金钱欲望越来越大,情感上的自私和狡诈也因而更加突出。尽管《花暖帘》的基调离不开多加作为一个女商人身处逆境,赌上一生努力拼搏,但是,商人在买卖中收买人心,用钱拉拢大师,坚持给员工红包,敢于砸钱,出手大方等,看起来,「吃亏也是占香赢」的经商之路、经商秘诀。都与近代日本对亚洲国家萌生的“殖民地统治意识”分不开。同时多加的知恩图报,崇尚义理,珍视恩情,经商厚道等优点,使她也经商之路,一路顺畅,达到事业的巅峰。却最后是战争让她的23家曲艺场毁于一旦,连儿子参战未归,这种悲惨的结局,这种受害者的形象塑造又与太平洋战争让日本成为唯一世界上被投原子弹的国家的受害国的形象本质属于同一精神构造下的共同性文化表象,在山崎的“反战”和“受害”的态度下,掩盖了的是她对于日本,日本人作为侵略者侵略中国史实的反省的思考。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1]山崎丰子.暖帘[M].邱振瑞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8.
  [2]山崎丰子.花暖帘[M].邱振瑞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8.
  日文著作:
  [1]山崎豊子.暖簾[M].東京:新潮社,1960年.
  [2]山崎豊子.花のれん[M].東京:新潮社,1961年.
  [3]鵜飼清.山崎豊子問題小説の研究[M.]東京:社会評論社,2002.
  [4]山崎豊子.山崎豊子自作を語る[M.]新潮社,平成24年.
  译著:
  [1]话语行动译丛——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东亚论 (日)子安宣邦,赵京华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历史与反复> [日] 柄谷行人 赵京华 王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 [日] 子安宣邦 赵京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局外人》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怀着“一个不停地探索和思索的灵魂”关注着人类生存的困境。小说全篇紧密围绕着主人公莫尔索的经历展开,他脱离常规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对待亲情、爱情、友情和工作均表现出冷漠无情和消极无为的态度,因此与“常人”的世界格格不入,被定义成异类而遭到荒诞世界的排斥与驱逐。本文将透过莫尔索种种表象特征,挖掘其隐藏的现代人性内涵。  关键词:冷漠无情;荒
摘 要:亚历山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与弗·福赛斯的《复仇者》皆选用了复仇主题来贯穿小说。两部作品虽时代背景不同,但都秉承着惩恶扬善,宣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加之并没有拘泥于个人恩怨,其复仇主题就更具社会价值与考察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复仇情节等比较,考察出异同并浅析。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复仇者》;复仇;异同  作者简介:崔书萌(1992-),女,汉族,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
项目课题:本论文属于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项目编号为15G170;项目负责人田仙枝,项目成员胡丽、程钰琼、谢春林、李青云。  摘 要:莎士比亚是英国的文学巨匠,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作品以剧本见长,许多经典台词源远流长,发人深省,寓意深远。莫言是中国的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开始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其中的经典语录也开始流传
伴随社会的持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大众对旅游方面更为关注。同时伴随人们需求上的改变,对于旅游方面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所以旅游公司应当用定
20世纪90年代未,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分散处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由政府发起设立的不良资产专门处置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集
摘 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作品,英国著名评论家伯吉斯曾两次提议把它列为现当代英语小说的最佳作品。本文将从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元叙述”的应用,不同结局的设置,精神分析法的应用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发掘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现代主义;查尔斯  作者简介:赵旦旦(1994-),女,甘肃静宁人,兰州市安宁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
摘 要:魔幻现实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流派中的重要一支,普遍认为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美地区兴盛起来的。而实际上俄国文学的魔幻传统历史悠久,魔幻因素在许多时期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魔幻现实色彩极其浓厚的小说,并已有人将其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俄国文学;魔幻传统;《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简介:周皓(1990-),男,汉族,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