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化学辅导途径探究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辅导课一般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训练,或再一次的机械灌输,进入新课程以后,依据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笔者就化学课辅导作了如下尝试。
  一、另辟蹊径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基础性,要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辅导中,笔者紧抓具体知识点在化学学科中的意义、在化学发展中的意义、在化学科学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等。比如:碳及其化合物这个重要知识点的辅导,我从生活里常见、学生又有亲身体验的传统粉刷墙壁开始,利用其中碳及其化合物的一系列转化为线索,帮助学生进行跨无机、有机两领域的意义建构,结合温室效应、低碳生活等热点焦点,力求使考点也蕴含其中。
  根据化学对象的微观性特点,笔者还把辅导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上,启发、引导学生在放飞想象中寻找创新、培养创新,同学们把原子结构比作微型太阳系;用乘公交车现象解释电解池原理;把元素周期表比作化学宾馆。“想象是创造的先声,灵感是创造的锲口”。这里虽然有些比喻有失精当,但同学们反应,寻着知识——想象——创造,他们在说出像什么的瞬间眼睛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
  二、明晰线索
  化学是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学问,辅导中,笔者尽量揭示知识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透过放热、发光、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看到生成新物质的本质;经过宏观结果推及微观电子的得失与偏移、氧化与还原等过程,并力求把过程的活动和活动的成果有机的、内在的结合起来。比如:辅导原子、分子则紧密结合其学说的确立工作;辅导燃烧就让学生了解燃烧理论的曲折过程;对苯环发现始末的介绍更让学生兴味盎然。从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死板的,而是有其来龙去脉和发展变化的、生动的东西,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巩固。
  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笔者把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放在首位。无论酸、碱、盐的总结还是周期律、周期表的辅导,都有意识地凸显分析、综合、对比、抽象、概括等科学学习与认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应用,力求做到通过过程掌握方法,通过方法深入过程,逐步帮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
  三、情意并举
  “课标”的最大亮点就是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辅导中,笔者试着以情感培养情感,让态度影响态度,用价值观提升价值观。从爱学生入手,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化学课程的每一个分化点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及时帮助他们战胜学习中的困难,结合激励性评价的应用,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以促其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辅导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回顾,因为学生的感受、体验对于培养其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笔者也适时地联系一些杰出化学家的贡献及事迹,比如:道尔顿、拉瓦锡、普利斯特列、卡文迪许等工作,用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刻苦奋斗的精神、卓绝的劳动、辉煌的成就感染、影响学生;有时还穿插介绍一些历史教训及后果,这一正一反的比较,让他们从态度、价值观方面大受裨益。
  四、三维融合
  课标指出,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辅导应当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和作为教育主体的辅导教师进一步交互作用,帮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个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及要辅导的内容与现有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所学内容与结构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创造性的生成、发展,构成一种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引导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水乳交融,构成一种生态系统的过程。比如:总结化学知识结构的辅导,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学个个跃跃欲试、互相激发,教师适量点拨,他们都能总结出很有个性的提纲式、网络式、集合式、列表式,最后再引导作理性总结,共同构建知识内容的结构系统树,让它有根、有干、有枝、有叶,完成了创新。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也应该体现在辅导这个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中。只要我们在辅导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心与心的交流,在这种互动和交流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思想火花、感情火花,学生就在化学火花的激发下获得发展,教师也就在这过程中实现成长。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应用相图理论,描述了“水氯镁石与废硫酸生产盐酸”工艺中的副产品硫镁与氯化钾制取硫酸钾工艺的试验数据与结果。其特点是循环综合利用察尔汉盐湖钾盐生产中的副产品,无工业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讲读课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而学生作文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为此,要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好途径就是小学语文讲读课同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为学生打好作文的基础  在语文讲读课教学中,自然要讲清课文的内容,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要简明扼要地讲解课文中的写作知识,为学生打好以下几方面写作文基础。  1.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师肩负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重任。要完成这一使命,笔者认为,数学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悟性,让学生很好地感悟数学。本文就围绕“数学悟性”这一主题,谈一谈自己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不是学习的拦路虎,相反,它是学习进步的阶梯和跷跷板。化错教育主张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继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
作文讲究结尾似豹尾,短小、有力,使人回味无穷。其实,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能够起到系统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这一环节,应精心设计结束部分,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结束技能。    一、系统地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1 建立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生物学概念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课堂教学中,虽然通过分析、综合
Moodle平台提供的一系列灵活的课程活动,如专题讨论、Wiki、测验、资源、作业、聊天室和工作平台等,为学生搭建了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的支架。在教学设计中,Moodle平台在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    一、营造民主氛围──敢问    要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