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人内镜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4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分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单独使用组(单抗组)与两者联合应用组(双抗组),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情况、凝血功能时间、出血发生时间、急诊内镜止血需求率、住院止血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双抗组的出血发生时间、凝血功能时间、止血时间与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抗组的临床症状严重度、急诊内镜止血需求率与单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比单联抗血小板药物所致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症状更重,所需内镜下止血的患者更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围术期心脏停止引起的小儿缺氧缺血(HI)性心脑损害是导致患儿急性和慢性致残障的主要原因,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缺氧缺血性小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颈动脉结扎术及缺氧处理建立缺氧缺血小鼠模型,术后48 h内对HI模型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小鼠的神经行为进行评估,48 h后处死小鼠,对各组小鼠的脑组织含水量、线粒体含量、线粒体肿胀度及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及呼吸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0、24h HI模型
目的探讨手腕部MR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早期RA患者45例作为RA组,非RA患者45例作为非RA组,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全部行手腕部MRI检查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同时搜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MRI表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组患者MRI阳性率和血清抗-CCP抗体
目的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慢性支气管炎型及肺气肿型患者对于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 μg)治疗3个月后的治疗反应,探讨不同临床亚型COPD患者对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LABA/ICS)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随访并分析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规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 μg)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依据患者既往肺高分辨CT(HRCT)中低衰减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