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和精准筛查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慢性肝病人群开展规范筛查,实现肝癌危险人群精准分层与规范管理,并通过有效技术手段早期预警肝癌,是提升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临床实践中可以利用aMAP等肝癌风险评分模型对慢性肝病人群进行风险初筛,识别罹患肝癌中、高危人群,通过新型血清标志物进一步鉴定出肝癌极高危人群,并应用影像学技术早诊筛查.通过分层富集,不断探索、完善肝癌早筛早诊“金字塔”筛查管理模式,以最终实现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并降低肝癌相关病死率的目标.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是我国第三大癌症死因.近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使得肝癌患者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受限于肿瘤异质性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缺乏,肝细胞癌患者对治疗应答存在显著差异,而以蛋白基因组为核心的多组学研究以及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的发展,将有助于开发肝细胞癌新型临床治疗策略和精准用药疗效预测,从而逐步实现个体化的精准诊疗.
肝胆肿瘤是包括原发性肝癌、胆管癌和胆囊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目前,肝胆肿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而对于肝胆肿瘤的治疗手段仍无法有效应对临床需求.因此,探索开发肝胆肿瘤精准药物筛选的实验技术,寻找临床治疗新策略新方法,为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是当前领域内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肝胆肿瘤个性化病理模型的构建及药物筛选方案,特异靶点药物的设计与筛选策略,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药物筛选策略等方面介绍肝胆肿瘤精准药物筛选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其应用潜力,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边界作为地方社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空间和时间记录,是通过当地人的历史记忆、现实实践、文化想象而得以展现的.地处中缅边界的“极边之边”腾冲猴桥口岸黑泥塘村,在观念的沿袭、族群的融合、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空间层面的内外关联中所产生的边缘性,因国家边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而形塑了特殊的边界地方感,而当地人也在多种形式的边界实践中建构起明确而稳定的身份意识和国家认同.对于地域特性与身份认同的关系而言,边地意识和国家认同并非必然对立,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建构的.边界地方感与国家认同的深度融合,对于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