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升华 在练笔中延伸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jg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发现美丽
  1.导语:这节课接着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大家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外表。这些美丽就像夜空的繁星一样晶莹发亮,吸引着我们一点点去看。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用了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2.文中最感动你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默读课文,划出能够触动你心扉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为了提炼纯净的镭…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份美丽,(播放提炼镭的视频)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份美丽的,我们一齐来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扉?
  ……
  总结:听了他的描述,我们明白了在居里夫人之前没有人知道镭,居里夫妇只有从一锅一锅废渣中实验。不仅环境恶劣,实验复杂,而且实验也许还有失败,还会面对外人的……(请你补充…)可居里夫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师:就是从早到晚这样实验着三年又九个月,当别人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时,居里夫人却在……当别人在悠闲出门旅游时,居里夫人却在……(体会到这份艰辛,这份辛苦,我们再读这一句)
  2.在你们的朗读中强调了“成吨”这个词,也就是说有好几吨废渣,居里夫妇至少冶炼了8吨废渣。(体会着这份执着和刚毅的感动,试着背这一节)
  3.这份坚毅的美丽早已融入玛丽心中,这份美丽美得有力量。你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这份坚毅美?
  4.是的,皮埃尔的突遭车祸,居里夫人一个人默默地、坚毅地走在科学道路上,那居里夫人取得了哪些成就?
  (齐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里程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件句式练习)
  5.因为她提炼了镭,作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放射性这门新的学科,所以变成了科学教科书里新名词“放射线”。因为以她的名字作放射性强度的计量单位,所以变成了……因为她不断探索在科学的道路上,所以变成了一条条……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她变成了……
  板书:探索科学 献身科学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理解“美丽”的多层内涵,老师可先在文中寻找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并对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会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对“美丽”的理解;接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在文中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师: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大家一起来体会她的大成就,并读这一句。
  6.刚才我们被那么多美丽深深感动,它包含着可贵性格,高远追求的人生意义。就在纪念镭发明25的纪念日里,居里夫人这样讲着……(播放视频,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美丽)
  总结:即便青春容颜不再拥有,即便金钱权利不再拥有,居里夫人认为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懈追求幸福,以及为人类作贡献。
  三、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1.我想居里夫人的这段话是对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联系刚才的片子和今天所学的这份美丽,你认为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学生汇报)那老师也有一首诗想和你们共勉(配乐师生诵读)。
  致居里夫人
  *即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
  *即便是奖章和头衔不在
  *这一切都不重要
  *在我们心中
  *已烙印下了您坚定执着的追求
  *因为这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也镌刻下了您献身科学的精神
  *因为这也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更记录下了您淡泊名利的风骨
  *因为这更是——
  *跨越百年的美丽
  2.总结:是的,你也读懂了这份美丽。这种精神,不仅仅是跨越百年,而是跨越千年、万年,这是一种永恒的美。
  四、巩固拓展延伸美丽
  师:难怪爱因斯坦说:“在所有……人”。同学们今天感受到那么多,你也一定有很多想说、想写的,请大家结合阅读链接,在读完之后,写下你的感受。
  五、课后练习传递美丽
  1.把这份美丽和真诚传递给别人,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你将是带去美丽的“小天使”。
  2.继续发现美丽,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并用此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位科学家。你将是快乐的“小作家”。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语文能力的训练渗透到了课外。】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作文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训练,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质量,除要抓好与作文相关联的环节外,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其中能不能选准有意义的内容,能不能用文字很好地表达出来都与学生思维是否开阔有关,这绝非一日之功,必经日积月累的培养和锻炼才能达到。对于这方面的教学实践,
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早已发现,写作与阅读虽然各成体系,但又相辅相成。一篇篇课文既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例子,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篇范文,蕴藏着大量训练写作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就是读写结合。而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显得尤为关键,这个点既是阅读的“生长点”,同时又是写作的“发展点”。  崔峦认为,目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
《掌声》(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上册)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教参中要求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参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掌声”的内在含义。在充分解
《司马迁发愤写》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个励志故事。故事从司马迁年少立志,四处游历写到父亲的临终嘱托,以及突降横祸后他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重点写他的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后终于用他毕生的心血,用他的整个生命写成了这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读罢故事,作为教者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司马迁的矢志不渝,感受到了他屈辱中的奋起,觉得我们应该把仰视的目光送给他。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远离学生的时代,远离
古希腊哲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笔者时常在思考,文本教学是不是可以寻找一个能“牵一发而动起全身”的支点,既能够贯穿整个课堂,使文本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又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感悟,降低能耗,提高质量。这个支点究竟在哪儿?下面就《蚁国英雄》这篇文本的教学为例,谈谈文本教学的四种方法。  一、抓题眼——四两亦能拨千斤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往往能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并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  3.通过体验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家乡的情感,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想图片,引入课题  1.猜图揭题。  聚光灯出示图片:海底一角。
面对10年课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给语文教育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同时也要直面语文教育“高耗低效”的历史沉疴。2009年由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联合会推出的《中国教育发展系列报告》中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表明:在小学语文、数学、科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四门被测试的课程中,语文学科的合格率最低,仅为62.8%,有近30%的学生处于一个基本合格的水平。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运用国
“感”为“情”之基,有“感”才有“情”,无“感”则无“情”。然而,在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中,我们常把感情朗读的着眼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诸如:这几个字要读“重一点”;声调要“高昂些”;速度要稍微“慢一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何才能让学生读出真感情呢?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笔者着重于以感促情,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充分感悟中,升华了情,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质量。  师: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大体了解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已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合作学习中打造高效课堂,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适度调控能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乱”而有序;教师深入课堂能使小组讨论不只是停留在场面热闹上,而是能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褪尽浮华显本色,繁华落尽见真淳,小组合作学习正在一步步走入正轨。  一、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置要有探究价值  不是所有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许多孩子比较内向,有的不敢说,不想说;有的较毛躁,说话声音响亮,但是想说什么表达不清楚,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可是始终不能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因此,培养学生大胆地说,清楚地表达,是我们首先要达到的目标。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总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多元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升国旗》这首诗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