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zho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枯燥的内容变得丰富,令乏味的知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让学生由静态的被动的学转变为动态的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通过与老师们一起探讨、研究,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致力于数学活动真正寓教于乐,实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数学。
  激发探究欲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愿学、乐学,就能学好。学习活动开始时将学生熟悉而且色彩鲜亮的蝴蝶、树叶、小房子等半边图形呈现于他们眼前,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看到漂亮的图形,不禁发出“哇”“啧啧”的赞叹声,从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在非常用心地欣赏这些美的图形,并且能很快根据图形的一半猜出了整个图形,空间想象力也在不经意间得到提高。第二环节中的剪和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既动手,又动口,更动脑。最后的“选美大赛”在形式上新颖有趣,光“选美大赛”这四个字就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新鲜感,再听到请他们当评委,就更迫不及待了。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自然就会积极参与,经教师适当引导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拓展探究空间是关键。这样,自主探究才能在学生活动中真正体现出来。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作适时的引导,像对称的性质、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等都是学生自主探究而得出的。展示出蝴蝶、树叶、三角鱼等事物的全貌后,教师引发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观察,有的学生说:“都涂了颜色。”有的说:“都很漂亮。”另一个学生则说:“这些图形的两边都一样。“教师趁机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我是看出来的。”“除了用眼睛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小议片刻后,有人提议:“把它重叠对折一下,就知道两边是不是一样了。”于是,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现、感知了对称的性质,并掌握了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充分权利和空间。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放飞了学生想象、创新的翅膀,他们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发挥和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剪出了菠萝、苹果、红花、裙子等漂亮的图形,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提炼出的生活素材。(作者单位:江西省上栗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自1989年踏上讲台起,至今21年了。我从一个不喜欢语文的年轻教师,成长为每年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不少文章,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小学语文教师;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仙游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优秀骨干教师。每每有人问我秘密何在?是呀,到底是谁伴我一路走来,不断指引我,帮助我呢?细细想来,我的这点收获,是因为有幸结识了您——《江西教育》。“是的,是《江西教育》!”这是我坚定
当下,教师已普遍有意识地把合作学习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多数小组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在预设合作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例如,在实施“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先提出问题:把一块6米长的布剪成每段1.2米长,可以剪多少段?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此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把学生解决问题的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使学生懂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用STS教育改变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时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以生活现象或社会问题为切入点,有利于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