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和听力技能理解收听信息的过程。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越丰富,他们的听力水平就会越高。
[关键词] 语境 大学英语 听力 理解水平
语境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影响语句意思的语言内部因素,非语言语境指影响语言在实际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外部因素。他们从两方面影响和限制着语句的意义。本文从这两方面讨论如何利用语境线索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一、利用语言语境
由于语句意思取决于上下文,当我们在理解说话者话语意思时就不得不依赖语一言语境。因此,我们在听力教学中,要使学生意识到语境的重要性,并且指导他们利用语境线索解决听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1.语音能力
语言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词汇以三种形式储存在人的大脑中:读音、拼写和词义。在听力过程中,一旦听话者听到某个单词,此单词代表的意义就会浮现在大脑中,但是学生感觉听不清单词的发音。这主要是他们缺乏相应的语音知识和听说训练。学生不习惯大声朗读单词,同时忽略了单词间的连读;他们对句子的重读、节奏和语调没有太多的了解,更不要说句子的意群。因此,语音教学应当作为听力教学的出发点。
2.猜词能力
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新的单词和短语。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停下来猜测这些单词和短语是什么意思,但是,说话者不会停止他们的讲话,因此学生会错过一部分内容。事实上如果学生能跟随说话者的思维过程,他们完全不用为这些生词和短语担心。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如下一些方法:
从近义词和反义词中猜测单词或短语的意思,我们完全可以从上下文中相关的单词和短语来猜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例如,But they are too excited to sleep and are not even drowsy.假设学生不认识单词“drowsy”,他们最开始可能觉得这句话很困难,但是一旦他们注意前部分“too exeited to sleep”,就会知道此单词表示“睡眠不足,很疲倦”。
从语境线索来猜测单词或短语的意思,因为语境的限制功能,所以单词或短语的意思都要受到上下文的约束,因此,学生应当学会如何从语境线索中寻求帮助。
3.选择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在听力中的选择能力,老师应当首先告知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任务。这些特定的任务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听的目的何在,同时集中精力在听力材料中相关的部分。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每个细节,只要他们听懂任务中所包含的细节,并用自己的方式构筑出整篇文章或对话,就能顺利完成听力任务。有选择的听力练习能培养学生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即使收听他们不太熟悉的听力材料时也能应对自如。在听力测试中,在播放磁带之前,学生应当迅速地将所有选项浏览一番,这类似于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听前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细节。
4.预测能力
预测能力和习惯能让学生受益匪浅,而学生必须根据话语中的语言语境线索进行预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意识到预测的重要性,还要教导他们如何利用语境线索进行预测。例如,语言语境中有众多表达法和习语能作为我们预测的线索。我们一旦听到“in the first place”,“first of all”,“to begin with”这些短语,就会预想到“in the seeond place”,“secondly”这些短语会随之而来;当我们听到“namely”,“in other words”时,就会判断说话者在做进一步说明。在听力材料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我们很少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些表达法为听话者的预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预测。随着练习的增多,学生会逐步取得进步。
二、利用非语言语境
由于听力材料都是声音文件,因此听话者只能依赖说话者的叙述了解与话语相关的非语言语境,而听话者自己却不能身临其境。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听力材料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非语言因素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深刻地掌握说话者的意图。
1.背景知识
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能使学生熟悉听力材料中的文化内容。例如,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必须知道圣诞节是哪一天,George Wasllington为何许人也,谁是美国现任总统。同时,学生也应当了解,首次与外国人见面,不能问别人一些类似“你结婚了吗”,“你的月收入多少”或“你多大年龄”的问题,因为外国人视这些为他们自己的隐私。
老师不能只在听前活动中给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而应当将背景知识的介绍贯穿在整个听力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利用参考书和网络搜寻信息。例如,如果学生对“Valentine’s Day”,西方的情人节感兴趣,他们可以通过“Google”,键入关键词“Valentine’s Day”,就会找到大量的相关信息。如果他们想了解美国或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和科技发展情况,网络也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在线收听,也是一种练习听力的渠道,学生可以选择从VOA或BBC的网站上收听或得到一些信息。
除了在线练习听力和阅读,学生同样可以阅读一些报纸杂志。例如,《二十一世纪报》,《英语沙龙》等。背景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学生应该尽其努力,多掌握各种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2.推理
推理,是一种从话语中得出说话者意图的行为。在听力教学中,老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类似“说话者是什么意思”或“说话者言下之意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话语本身转移到对话意图上来。事实上,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往往与字面意思大相径庭,只有依靠听话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话语所在的交际语境推断出来。老师不可能教会学生这种推理的所有过程和方法。老师只能尽量多给学生举例,让学生意识到掌握说话者言外之意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的语义理解能力。
3.推测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收听一个故事,观看一部电影或参加一次讲座时,他们都在不断推测将要发生或将要提及的事物,收听对话也是这样。人们一旦听到一些关键词,就会知道说话者在对他们讲述事情的原因、目的,建议或结果。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听力技巧,他们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听力效果。推测技巧能使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他们可以边听边否定或肯定自己的推测。
4.做笔记
做笔记对于听篇幅较长的文章尤其有用。它可以帮助听话者组织思维,并储存有用信息。做笔记的原则是用最少量的字记下最多的信息,因此,单词的缩写和一些符号非常有用。当收听一段对话时,一定要将不同说话者的话语分开记录,这样才能归纳他们不同的观点。
参考文献:
[1]黄艺平.语境因素与听力教学[J].高教论坛,2006,(4):104-106.
[2]曾绪.语境与英语听力[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3):136-140.
[关键词] 语境 大学英语 听力 理解水平
语境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影响语句意思的语言内部因素,非语言语境指影响语言在实际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外部因素。他们从两方面影响和限制着语句的意义。本文从这两方面讨论如何利用语境线索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一、利用语言语境
由于语句意思取决于上下文,当我们在理解说话者话语意思时就不得不依赖语一言语境。因此,我们在听力教学中,要使学生意识到语境的重要性,并且指导他们利用语境线索解决听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1.语音能力
语言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词汇以三种形式储存在人的大脑中:读音、拼写和词义。在听力过程中,一旦听话者听到某个单词,此单词代表的意义就会浮现在大脑中,但是学生感觉听不清单词的发音。这主要是他们缺乏相应的语音知识和听说训练。学生不习惯大声朗读单词,同时忽略了单词间的连读;他们对句子的重读、节奏和语调没有太多的了解,更不要说句子的意群。因此,语音教学应当作为听力教学的出发点。
2.猜词能力
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新的单词和短语。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停下来猜测这些单词和短语是什么意思,但是,说话者不会停止他们的讲话,因此学生会错过一部分内容。事实上如果学生能跟随说话者的思维过程,他们完全不用为这些生词和短语担心。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如下一些方法:
从近义词和反义词中猜测单词或短语的意思,我们完全可以从上下文中相关的单词和短语来猜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例如,But they are too excited to sleep and are not even drowsy.假设学生不认识单词“drowsy”,他们最开始可能觉得这句话很困难,但是一旦他们注意前部分“too exeited to sleep”,就会知道此单词表示“睡眠不足,很疲倦”。
从语境线索来猜测单词或短语的意思,因为语境的限制功能,所以单词或短语的意思都要受到上下文的约束,因此,学生应当学会如何从语境线索中寻求帮助。
3.选择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在听力中的选择能力,老师应当首先告知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任务。这些特定的任务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听的目的何在,同时集中精力在听力材料中相关的部分。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每个细节,只要他们听懂任务中所包含的细节,并用自己的方式构筑出整篇文章或对话,就能顺利完成听力任务。有选择的听力练习能培养学生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即使收听他们不太熟悉的听力材料时也能应对自如。在听力测试中,在播放磁带之前,学生应当迅速地将所有选项浏览一番,这类似于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听前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细节。
4.预测能力
预测能力和习惯能让学生受益匪浅,而学生必须根据话语中的语言语境线索进行预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意识到预测的重要性,还要教导他们如何利用语境线索进行预测。例如,语言语境中有众多表达法和习语能作为我们预测的线索。我们一旦听到“in the first place”,“first of all”,“to begin with”这些短语,就会预想到“in the seeond place”,“secondly”这些短语会随之而来;当我们听到“namely”,“in other words”时,就会判断说话者在做进一步说明。在听力材料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我们很少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些表达法为听话者的预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预测。随着练习的增多,学生会逐步取得进步。
二、利用非语言语境
由于听力材料都是声音文件,因此听话者只能依赖说话者的叙述了解与话语相关的非语言语境,而听话者自己却不能身临其境。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听力材料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非语言因素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深刻地掌握说话者的意图。
1.背景知识
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能使学生熟悉听力材料中的文化内容。例如,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必须知道圣诞节是哪一天,George Wasllington为何许人也,谁是美国现任总统。同时,学生也应当了解,首次与外国人见面,不能问别人一些类似“你结婚了吗”,“你的月收入多少”或“你多大年龄”的问题,因为外国人视这些为他们自己的隐私。
老师不能只在听前活动中给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而应当将背景知识的介绍贯穿在整个听力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利用参考书和网络搜寻信息。例如,如果学生对“Valentine’s Day”,西方的情人节感兴趣,他们可以通过“Google”,键入关键词“Valentine’s Day”,就会找到大量的相关信息。如果他们想了解美国或其他一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和科技发展情况,网络也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在线收听,也是一种练习听力的渠道,学生可以选择从VOA或BBC的网站上收听或得到一些信息。
除了在线练习听力和阅读,学生同样可以阅读一些报纸杂志。例如,《二十一世纪报》,《英语沙龙》等。背景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学生应该尽其努力,多掌握各种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2.推理
推理,是一种从话语中得出说话者意图的行为。在听力教学中,老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类似“说话者是什么意思”或“说话者言下之意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话语本身转移到对话意图上来。事实上,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往往与字面意思大相径庭,只有依靠听话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话语所在的交际语境推断出来。老师不可能教会学生这种推理的所有过程和方法。老师只能尽量多给学生举例,让学生意识到掌握说话者言外之意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的语义理解能力。
3.推测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收听一个故事,观看一部电影或参加一次讲座时,他们都在不断推测将要发生或将要提及的事物,收听对话也是这样。人们一旦听到一些关键词,就会知道说话者在对他们讲述事情的原因、目的,建议或结果。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听力技巧,他们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听力效果。推测技巧能使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他们可以边听边否定或肯定自己的推测。
4.做笔记
做笔记对于听篇幅较长的文章尤其有用。它可以帮助听话者组织思维,并储存有用信息。做笔记的原则是用最少量的字记下最多的信息,因此,单词的缩写和一些符号非常有用。当收听一段对话时,一定要将不同说话者的话语分开记录,这样才能归纳他们不同的观点。
参考文献:
[1]黄艺平.语境因素与听力教学[J].高教论坛,2006,(4):104-106.
[2]曾绪.语境与英语听力[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3):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