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死角”,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位老师关心的问题。在此,笔者将从营造快乐的写作氛围,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制订长期的写作计划,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做系统的指导,改善传统评价形式等几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解困之道。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策略
写作是我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识、评价 它应该成为每个中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从教语文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我个人认为,当前的作文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写作氛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爱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一脸崇拜,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想表达的冲动。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初中生都有表现自我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书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在知名报刊杂志上投稿,不定期的开展班内作文竞赛,并对优胜者予以奖励等多项活动激发学生潜在热情。
3、因材施教,连锁效应。每个学生的作文功底不同,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让所有人都热爱起写作。那么,在作文课上多读优生的范文,让他们先受到鼓励,先热爱起作文,在班级形成一定“气候”,去影响激发其他的同学的写作兴趣。
二、制定专项计划
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学期伊始,老师们都有自己详细的教学计划,可这计划当中往往只针对课文教学,鲜有教师认真的制定系统性专项的作文教学计划,原因何在?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但从长远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写作能力制定确实有效长期的作文教学计划。
三、传授作文技巧
学生空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显然是不够的,很多同学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学生。在教师布置作文题后,学生是不是真的无素材可用?不是。实际情况是,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校—— 家庭这两点一线上,对周围的客观世界开始变得麻木,甚至漠不关心,写作时才觉得无话可说。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唤醒初中生敏感的心,教师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需要社会生活砺炼,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
其次,要让学生重视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遇难(别人以为难写的文)不惊,提笔成文。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作文的灵感也是来自于平时勤奋的阅读。
再次,要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等活动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四、改善批改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其实,作文的批改形式可以多样。从批改者的角度 作文批改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形式:从批改的方式来看,老师批改可以分成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该三种形式:学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语应避免呆板,要生动形象、新颖,使学生便于接受。但在学生批改中,我们绝不能撒手不管,毕竟学生的中会欣赏和评价作文的同学不多,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学生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文体、主旨、选材、结构、语言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通过几次互评互改,学生们明确了作文应该怎样改,从而也明确了自己在写作中改如何写,如何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且,初中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非常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所以,最终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进取心,那么,长期坚持下去又何愁作文写不好呢?
总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以上观点,仅是笔者在教学中的浅见,不足之处还请同行批评指正为谢,同时,作文教学也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将坚持不懈的探索更多的解困之道,臻于早日打破初中语文作文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策略
写作是我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识、评价 它应该成为每个中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从教语文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我个人认为,当前的作文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写作氛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爱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一脸崇拜,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想表达的冲动。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初中生都有表现自我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书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在知名报刊杂志上投稿,不定期的开展班内作文竞赛,并对优胜者予以奖励等多项活动激发学生潜在热情。
3、因材施教,连锁效应。每个学生的作文功底不同,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让所有人都热爱起写作。那么,在作文课上多读优生的范文,让他们先受到鼓励,先热爱起作文,在班级形成一定“气候”,去影响激发其他的同学的写作兴趣。
二、制定专项计划
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学期伊始,老师们都有自己详细的教学计划,可这计划当中往往只针对课文教学,鲜有教师认真的制定系统性专项的作文教学计划,原因何在?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但从长远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写作能力制定确实有效长期的作文教学计划。
三、传授作文技巧
学生空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显然是不够的,很多同学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学生。在教师布置作文题后,学生是不是真的无素材可用?不是。实际情况是,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学校—— 家庭这两点一线上,对周围的客观世界开始变得麻木,甚至漠不关心,写作时才觉得无话可说。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唤醒初中生敏感的心,教师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需要社会生活砺炼,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
其次,要让学生重视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遇难(别人以为难写的文)不惊,提笔成文。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作文的灵感也是来自于平时勤奋的阅读。
再次,要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等活动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四、改善批改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其实,作文的批改形式可以多样。从批改者的角度 作文批改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形式:从批改的方式来看,老师批改可以分成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该三种形式:学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语应避免呆板,要生动形象、新颖,使学生便于接受。但在学生批改中,我们绝不能撒手不管,毕竟学生的中会欣赏和评价作文的同学不多,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学生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文体、主旨、选材、结构、语言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通过几次互评互改,学生们明确了作文应该怎样改,从而也明确了自己在写作中改如何写,如何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且,初中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非常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所以,最终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进取心,那么,长期坚持下去又何愁作文写不好呢?
总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以上观点,仅是笔者在教学中的浅见,不足之处还请同行批评指正为谢,同时,作文教学也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将坚持不懈的探索更多的解困之道,臻于早日打破初中语文作文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