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前提,是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办公场所、居民住房的需求日益增加,建筑业飞快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所增加,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技术的要求等方面,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89-01
一、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背景及必要性
我国建筑业管理制度发展缓慢,从解放初期至20世纪末,一直沿用前苏联的建筑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建筑业的利润有所降低。为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建筑公司不惜牺牲工程质量,忽略安全管理,为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压缩安全管理费用,雇佣未经过任何安全培训、低待遇的工人,使用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旧设备、旧技术,甚至有些建筑单位以低价中标后,把建筑项目转包、分包给低资质的小公司,这些公司既没有高水准的技术人员,也缺乏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生产设备,种种因素为建筑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致使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近几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慎等原因引发的伤亡事故有所增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引起了各方关注。施工安全不仅关乎企业荣誉,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还关乎到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如果个体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必然会波及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
如何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避免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将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1.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场所,是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集中地,从而也是事故易发地。施工现场不仅工作量大,多种工序间易进行交叉作业,而且施工现场的环境也具有不确定性,发生意外的几率较高,比如施工期间恰逢雨雪天气,高空作业容易出现滑到、跌落等情况,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首先,施工现场应设置相应的施工标志。建筑施工应在相对封锁的场地进行,如果任由人们进出,造成施工现场人员混乱,稍不注意则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般而言,施工现场都应设有禁止标志、指令标志和警告标志。
禁止标志用来禁止施工现场及场外人员的某些行为,比如禁止在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吸烟,以免产生火灾隐患。指令标志用来告诉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及操作规范,通常针对的是现场施工人员。警告标志则是提醒施工人员及场外人员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现场设备的管理。建筑施工期间,施工现场通常会停放相应的施工设备,比如吊架、桩机、滑轮等,某些大型机械设备还需要专人看守,因此工人休息区应远离设备的摆放区域,避免发生设备砸伤、砸死人的情况。此外,塔吊、物料提升机等各类大型设备,以及施工用的钢管、钢模、电缆等相关配件和原材料必须质量过关,具备厂家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的报告,以保证施工状态下的人员安全以及施工完成后的产品安全。
最后,施工现场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多,施工期间遇上雷雨、大风天气应停止施工,避免电气设备短路或者施工设备的倒塌,进而威胁到职工的生命安全。高温天气也不宜持续露天作业,适当让施工人员休息,避免因工作疲劳引发安全事故。
2.遵守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
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是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可以说,安全技术贯穿建筑施工的始终。遵守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不仅包括在施工的每个阶段、每道工序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国家和上级规定的安全技术规程来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施工的关键部位或者新材料、新工艺的操作上掌握并遵守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
首先,施工的关键部位或者特殊环节必须要由技术过硬、经过特殊培训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施工班底中,职工的技能差异是普遍现象,同时也各有所长,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在关键部位施工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术水平,比如熟悉操作流程,有操作经验或者权威部门颁发的相应技能证书等。
其次,建筑施工并不是简单的砌砖垒墙,冒险蛮干,还应掌握必要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技术。施工之前,建筑公司应该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并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其掌握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配发安全帽以及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员工安全施工。
3.制定并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为适应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应对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已经制定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条例法规,施工单位在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应法规外,还应根据建筑施工特点制定合适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
首先,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别要加强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施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完善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如上所述,施工现场是安全事故易发地,为此,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比如施工现场要安装消防器材,施工设备的摆放应远离工人生活区,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要有专门人员看护,定期维修和保养,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要符合相关规定等。
此外,为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施工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是否遵守规定的安全技术要求等,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结语
安全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仅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命脉。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重点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安全隐患,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炳福.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0(9).
[2]苏文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浅析[J].技术与市场,2010(11).
[3]王亚军,查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用技术[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89-01
一、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背景及必要性
我国建筑业管理制度发展缓慢,从解放初期至20世纪末,一直沿用前苏联的建筑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建筑业的利润有所降低。为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建筑公司不惜牺牲工程质量,忽略安全管理,为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压缩安全管理费用,雇佣未经过任何安全培训、低待遇的工人,使用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旧设备、旧技术,甚至有些建筑单位以低价中标后,把建筑项目转包、分包给低资质的小公司,这些公司既没有高水准的技术人员,也缺乏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生产设备,种种因素为建筑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致使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近几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慎等原因引发的伤亡事故有所增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引起了各方关注。施工安全不仅关乎企业荣誉,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还关乎到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如果个体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必然会波及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
如何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避免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将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1.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场所,是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集中地,从而也是事故易发地。施工现场不仅工作量大,多种工序间易进行交叉作业,而且施工现场的环境也具有不确定性,发生意外的几率较高,比如施工期间恰逢雨雪天气,高空作业容易出现滑到、跌落等情况,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首先,施工现场应设置相应的施工标志。建筑施工应在相对封锁的场地进行,如果任由人们进出,造成施工现场人员混乱,稍不注意则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般而言,施工现场都应设有禁止标志、指令标志和警告标志。
禁止标志用来禁止施工现场及场外人员的某些行为,比如禁止在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吸烟,以免产生火灾隐患。指令标志用来告诉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及操作规范,通常针对的是现场施工人员。警告标志则是提醒施工人员及场外人员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现场设备的管理。建筑施工期间,施工现场通常会停放相应的施工设备,比如吊架、桩机、滑轮等,某些大型机械设备还需要专人看守,因此工人休息区应远离设备的摆放区域,避免发生设备砸伤、砸死人的情况。此外,塔吊、物料提升机等各类大型设备,以及施工用的钢管、钢模、电缆等相关配件和原材料必须质量过关,具备厂家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的报告,以保证施工状态下的人员安全以及施工完成后的产品安全。
最后,施工现场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多,施工期间遇上雷雨、大风天气应停止施工,避免电气设备短路或者施工设备的倒塌,进而威胁到职工的生命安全。高温天气也不宜持续露天作业,适当让施工人员休息,避免因工作疲劳引发安全事故。
2.遵守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
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是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可以说,安全技术贯穿建筑施工的始终。遵守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不仅包括在施工的每个阶段、每道工序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国家和上级规定的安全技术规程来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施工的关键部位或者新材料、新工艺的操作上掌握并遵守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
首先,施工的关键部位或者特殊环节必须要由技术过硬、经过特殊培训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施工班底中,职工的技能差异是普遍现象,同时也各有所长,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在关键部位施工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术水平,比如熟悉操作流程,有操作经验或者权威部门颁发的相应技能证书等。
其次,建筑施工并不是简单的砌砖垒墙,冒险蛮干,还应掌握必要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技术。施工之前,建筑公司应该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并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其掌握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配发安全帽以及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员工安全施工。
3.制定并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为适应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应对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已经制定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条例法规,施工单位在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应法规外,还应根据建筑施工特点制定合适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
首先,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别要加强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施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完善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如上所述,施工现场是安全事故易发地,为此,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比如施工现场要安装消防器材,施工设备的摆放应远离工人生活区,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要有专门人员看护,定期维修和保养,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要符合相关规定等。
此外,为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施工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是否遵守规定的安全技术要求等,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结语
安全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仅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命脉。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重点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安全隐患,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炳福.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0(9).
[2]苏文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浅析[J].技术与市场,2010(11).
[3]王亚军,查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用技术[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