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温室栽培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植物病害和生理障碍的发生。分析植物病害与生理障碍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
关键词 温室植物;病害;生理障碍;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目前,温室栽培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植物病害与生理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经多年调查,现就其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植物病害与生理障碍发生的原因
1.1环境条件
1.1.1温度。温度45℃以上时,花蕾、叶片都发生灼烧现象;降至5℃以下时,植物造成霜害,5~8℃时,畸形果增加。
1.1.2湿度。高温干燥、低温多湿条件下加重该病发生。
1.1.3光照。冬季日照时间过短,光照过弱,植物光合产量低,易引发生理障碍,如番茄的空洞果、筋腐果等。
1.2温室结构
1.2.1换气设施。温室因保温而使室内外气体交换量较小,设置天窗换气效果好。
1.2.2屋顶角度。大棚设计屋顶角度过缓采光好,但易使水滴从天棚降落到作物上,利于病害发生。
1.3温室土壤
温室施肥量过大,在种植结束后,应进行大水漫灌除盐为宜。
1.4养分失衡
一是有机肥用量少,化肥用量大;二是氮磷肥过量,缺钾肥,肥害严重;三是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使用不均衡,导致缺素症。
1.5栽培时期
盛夏高温栽培,严寒期、极低温条件下栽培,均易发生生理障碍与病害。
2防治方法
2.1病害的防治
2.1.1空气传染性病害。①温度、湿度管理。可通过天窗或换气扇换气、畦面地膜覆盖、取暖加温等措施防止室内过湿,抑制病害发生。②种植抗病品种。③药剂防治。多采用烟剂、颗粒剂、熏蒸剂等适于微量喷布剂型为宜。这些剂型的使用均在傍晚进行,温室需要密闭一夜。
2.1.2土传病害。①生态防治。应尽量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注意圃场的清洁卫生,选用抗病砧木等。②种子消毒。可利用药剂浸种、种子包衣、干热法等方法进行种子消毒。③土壤消毒。用太阳能消毒法。雨季过后,立刻趁高温期翻耕温室土壤,每1 000m2耕层土壤中施入石灰氮100~150kg、稻草1 000~2 000kg,作畦,灌水,覆盖塑料薄膜后,密闭大棚,闷棚20~30d,由于石灰氮与高温有杀菌作用,稻草分解后又有提高肥力的作用,故此方法既消毒又能培肥地力。
2.1.3病毒病。①接触性病毒。该病毒通过种子、土壤等途径传染。因此,在使用健康种子的基础上,用磷酸三钠进行种子消毒,或进行2~3d 70℃的干热处理。发现病苗立刻拔除,用肥皂洗手消毒。②虫媒传染性病毒。在促成栽培中,育苗期通过蚜虫传播的机会多。因此,必须严格防止染病秧苗进入温室。
2.2生理障碍的防治
2.2.1地上部。①光照管理。生产上应该尽可能稀植。双层拱棚、草席、帷幕等多层保温材料日出后立刻打开,日落前拉上,尽量延长光照时间。②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的管理必须适于作物的生长发育。通常日温最适温度20~30℃,夜温最适温度15~2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玻璃温室内容易干燥,可以通过灌水或用加湿器来保持适宜湿度。③访花昆虫。日光温室多在冬、春季节进行栽培,没有访花昆虫飞入。对于异花授粉的植物,必须在温室内放养蜜蜂及花虻等昆虫,并为传粉昆虫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2.2.2地下部。①地温管理。温室植物适宜的地温是15~20℃。温度高时,因缺氧而发生病害;温度低时,影响根系吸收营养,使植物叶片易形成花青素,叶片浓绿,生育迟缓。为保证适宜地温,需要用电热线或地膜覆盖。②土壤管理。防止湿害和透气不良引起的生理障碍。排水不良的温室,必须在温室的周围挖明渠,温室内部设置暗渠;还应深耕,增施有机肥,起高畦。③灌水。灌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应防止使用定时器每天定量浇水。可使用张力计,参考pH值进行灌水。灌水过多,温室内湿度大,产生湿害;但是过分干燥,易产生畸形果。④盐害。绝大多数是因过量施肥而产生盐积危害。可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采用测土平衡施肥。与生长期短的作物进行轮作。温室夏季闲置期,栽培养分吸收量大的高粱、玉米等,吸收前茬的剩余盐类。这种轮作,有利于有机肥的供给及土传病的防治。
3参考文献
[1] 唐献全,陈联诚.温室土壤湿度信息的自动采集与监控[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4):28-30.
[2] 钟晓红,张秋明,黄远飞.我国温室园艺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03(1):4-7.
[3] 邓惠静.北方日光温室植物病害与生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12):40-42.
[4] 武深秋.日光温室芹菜的生理障碍[J].山西农业,2005(12):38.
关键词 温室植物;病害;生理障碍;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目前,温室栽培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植物病害与生理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经多年调查,现就其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植物病害与生理障碍发生的原因
1.1环境条件
1.1.1温度。温度45℃以上时,花蕾、叶片都发生灼烧现象;降至5℃以下时,植物造成霜害,5~8℃时,畸形果增加。
1.1.2湿度。高温干燥、低温多湿条件下加重该病发生。
1.1.3光照。冬季日照时间过短,光照过弱,植物光合产量低,易引发生理障碍,如番茄的空洞果、筋腐果等。
1.2温室结构
1.2.1换气设施。温室因保温而使室内外气体交换量较小,设置天窗换气效果好。
1.2.2屋顶角度。大棚设计屋顶角度过缓采光好,但易使水滴从天棚降落到作物上,利于病害发生。
1.3温室土壤
温室施肥量过大,在种植结束后,应进行大水漫灌除盐为宜。
1.4养分失衡
一是有机肥用量少,化肥用量大;二是氮磷肥过量,缺钾肥,肥害严重;三是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使用不均衡,导致缺素症。
1.5栽培时期
盛夏高温栽培,严寒期、极低温条件下栽培,均易发生生理障碍与病害。
2防治方法
2.1病害的防治
2.1.1空气传染性病害。①温度、湿度管理。可通过天窗或换气扇换气、畦面地膜覆盖、取暖加温等措施防止室内过湿,抑制病害发生。②种植抗病品种。③药剂防治。多采用烟剂、颗粒剂、熏蒸剂等适于微量喷布剂型为宜。这些剂型的使用均在傍晚进行,温室需要密闭一夜。
2.1.2土传病害。①生态防治。应尽量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注意圃场的清洁卫生,选用抗病砧木等。②种子消毒。可利用药剂浸种、种子包衣、干热法等方法进行种子消毒。③土壤消毒。用太阳能消毒法。雨季过后,立刻趁高温期翻耕温室土壤,每1 000m2耕层土壤中施入石灰氮100~150kg、稻草1 000~2 000kg,作畦,灌水,覆盖塑料薄膜后,密闭大棚,闷棚20~30d,由于石灰氮与高温有杀菌作用,稻草分解后又有提高肥力的作用,故此方法既消毒又能培肥地力。
2.1.3病毒病。①接触性病毒。该病毒通过种子、土壤等途径传染。因此,在使用健康种子的基础上,用磷酸三钠进行种子消毒,或进行2~3d 70℃的干热处理。发现病苗立刻拔除,用肥皂洗手消毒。②虫媒传染性病毒。在促成栽培中,育苗期通过蚜虫传播的机会多。因此,必须严格防止染病秧苗进入温室。
2.2生理障碍的防治
2.2.1地上部。①光照管理。生产上应该尽可能稀植。双层拱棚、草席、帷幕等多层保温材料日出后立刻打开,日落前拉上,尽量延长光照时间。②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的管理必须适于作物的生长发育。通常日温最适温度20~30℃,夜温最适温度15~2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玻璃温室内容易干燥,可以通过灌水或用加湿器来保持适宜湿度。③访花昆虫。日光温室多在冬、春季节进行栽培,没有访花昆虫飞入。对于异花授粉的植物,必须在温室内放养蜜蜂及花虻等昆虫,并为传粉昆虫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2.2.2地下部。①地温管理。温室植物适宜的地温是15~20℃。温度高时,因缺氧而发生病害;温度低时,影响根系吸收营养,使植物叶片易形成花青素,叶片浓绿,生育迟缓。为保证适宜地温,需要用电热线或地膜覆盖。②土壤管理。防止湿害和透气不良引起的生理障碍。排水不良的温室,必须在温室的周围挖明渠,温室内部设置暗渠;还应深耕,增施有机肥,起高畦。③灌水。灌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应防止使用定时器每天定量浇水。可使用张力计,参考pH值进行灌水。灌水过多,温室内湿度大,产生湿害;但是过分干燥,易产生畸形果。④盐害。绝大多数是因过量施肥而产生盐积危害。可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采用测土平衡施肥。与生长期短的作物进行轮作。温室夏季闲置期,栽培养分吸收量大的高粱、玉米等,吸收前茬的剩余盐类。这种轮作,有利于有机肥的供给及土传病的防治。
3参考文献
[1] 唐献全,陈联诚.温室土壤湿度信息的自动采集与监控[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4):28-30.
[2] 钟晓红,张秋明,黄远飞.我国温室园艺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03(1):4-7.
[3] 邓惠静.北方日光温室植物病害与生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12):40-42.
[4] 武深秋.日光温室芹菜的生理障碍[J].山西农业,2005(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