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大纲强调,当今美术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高中美术授课结构模式,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多层次、全方位教材体系、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新教材。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它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给学生动力。
案例描述:下面来谈谈我的一节美术课
一、先说教材
1. 内容引入
教材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PP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 制定目标
我从《色彩心理》入手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联想效应;(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效应。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联想效应设置。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是演员,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学生是观众,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收获甚少。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师)情景创设、乐中体验——(生)分组讨论——成果展示——(师)启发点拨——学生反思、知识扩展、情感升华——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与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游戏导入
(1)老师:用PPT打出“共产党”三个黑色字体,进行表演接龙,我带头做一个就义动作,学生顺接联想出的其他动作——打仗、国旗、鲜血。引出红色,打出PPT呈现色彩,再感受色彩产生联想——吃的、用的、住的、天、地、山水、冷、热。
(2)学生随手进行色彩涂鸦,尝试色彩联想感受。相互探讨交流展示。
(3)感受名画的色彩震撼,梵高的自画像《向日葵》、伦勃朗的《夜巡》、鲁本斯的《梅迪契王朝》等不同色彩感受。
(4)请同学们谈谈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拓展。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创设自己的服装、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色彩感受。
(6)小结:肯定学生,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四、要注意的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他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不要跑题等。
五、小结是课堂的灵魂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焦作市中医药学校)
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给学生动力。
案例描述:下面来谈谈我的一节美术课
一、先说教材
1. 内容引入
教材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PP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 制定目标
我从《色彩心理》入手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联想效应;(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效应。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联想效应设置。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是演员,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学生是观众,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收获甚少。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师)情景创设、乐中体验——(生)分组讨论——成果展示——(师)启发点拨——学生反思、知识扩展、情感升华——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与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游戏导入
(1)老师:用PPT打出“共产党”三个黑色字体,进行表演接龙,我带头做一个就义动作,学生顺接联想出的其他动作——打仗、国旗、鲜血。引出红色,打出PPT呈现色彩,再感受色彩产生联想——吃的、用的、住的、天、地、山水、冷、热。
(2)学生随手进行色彩涂鸦,尝试色彩联想感受。相互探讨交流展示。
(3)感受名画的色彩震撼,梵高的自画像《向日葵》、伦勃朗的《夜巡》、鲁本斯的《梅迪契王朝》等不同色彩感受。
(4)请同学们谈谈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拓展。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创设自己的服装、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色彩感受。
(6)小结:肯定学生,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四、要注意的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他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不要跑题等。
五、小结是课堂的灵魂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焦作市中医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