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洋女婿的意义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cheng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是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贝齐格的夫人吉娜曾就读于安徽蚌埠一中,于是,安徽蚌埠一中给洋女婿送上祝福。
  蚌埠一中攀诺奖洋女婿的举动随即招来各方批评,认为贝齐格的获奖与吉娜没有关系。其实,只要现在贝齐格与吉娜是夫妻,就不能说贝齐格的获奖与吉娜没有关系。
  吉娜与贝齐格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是相同和相似的,即研究界面非线性光谱、生物成像,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学术研究内容,也许二人不会结为夫妻。因此,从专业内容来说,吉娜显然比贝齐格的同事更能经常与贝齐格讨论、交流甚至对贝齐格提供重要帮助。从这个意义上看,贝齐格获奖与吉娜就更有关系。
  不过,问题进一步深化的视角是,夫妻关系不只是生活的意义,而是具有职业、事业的全方位意义。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迄今已出现的5对夫妻共同获奖或前后获奖的事例,就体现了这种意义。例如,法国的玛丽·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因证实镭的存在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夫妻双双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共同参与研究而获奖的典范。居里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也因共同的兴趣和研究而发现了人工放射性,由此双双获得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历史是相似的。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夫妻共同成功的典范。获奖的爱德华·莫泽和梅·布里特·莫泽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大学一毕业就结婚,因为志趣相投一同赴英留学,又一起回到挪威,在同一所大学任教,最后双双获奖。
  尽管吉娜没有与贝齐格共同获奖,但是拥有共同的爱好和专业领域必然会有共同合作的研究课题与成果。倘若未来能够取得与居里夫妇和莫泽夫妇一样的成果和荣誉,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以及所有人应当都会不吝献出对他们的祝福。
  另一方面,当中国有更多的洋女婿和洋儿媳时,尤其是科技界的联姻时,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和走向世界,并离诺贝尔奖更近的时候。在吉娜之前,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的陈路嫁给了德国的苏德霍夫,后者是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这种联姻早就超越了生活和文化意义。夫妻联袂研究更可能获得成果,因为今天的研究都是团队型的,夫妻也更为忠诚和团结。同时,借联姻的方式,中国人也可以学到更多的先进的科研思维、方式、创意和经验。
其他文献
荷兰发明家发明了一种回收装置,借助一系列漂浮护栏和处理平台拦截和收集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与此同时,让鱼和浮游生物等海洋生物顺利通过,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一旦开始运行,这种“海洋吸尘器”将在短短5年内收集大约200亿吨塑料垃圾,从而显著减少海洋里的垃圾量。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聚集形成大片的垃圾带,每年直接导致数百万海洋动物丧生。
关于月球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不久前来自荷兰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在约45亿年前的一次大核爆中与地球分离,并逐渐演变成地球的一颗卫星。  大碰撞学说的错误  目前,关于月球形成,最流行的是大碰撞学说。大碰撞学说认为,地球在形成初期曾遭到外星体碰撞,而月球就是在此次碰撞中形成的。  然而,不久前科学家分析了“阿波罗”登月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否定了大碰撞理论。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重
6月22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英国国防部一位官员的话称,英军“阿帕奇”式攻击直升机近日已对藏在建筑物和洞穴中的塔利班武装人员发射窒息弹,使数名塔利班分子死亡。这是英国国防部又一次公开承认在阿富汗使用窒息弹。由于窒息弹是全球杀伤性最大的武器之一,使用窒息弹在国际上一直存有争议,所以,英军使用窒息弹的行为也招来许多批评。    何为窒息弹    窒息弹,正式名称为燃料空气炸弹,又称油气弹、真空
2011年11月4日欧俄进行的火星-500试验结束,同年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又发射升空飞驰火星,这些活动都是为美、俄、欧计划于本世纪30年代送人登临火星做准备的。  火星之旅的难题与技术突破  人类远征火星是充满艰险的进取,面临着必须克服的众多难题:一是飞行动力的问题;二是人身保护和空气、饮食品供应问题;三是人体必须适应新的环境问题;四是着陆火星和实时联系问题。  1999年,专家们指
2013年2月11日,梵蒂冈对外宣布,现任罗马天主教教皇本笃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主动请求退位,并将于2月28日晚上8时正式生效。由于天主教教皇是终身制,因此本笃十六世的主动辞职使他成为近600年来首位在有生之年提出退位的教皇。这一消息震惊了欧洲乃至全球社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知多少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曾经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
酒桌上总见有人抱怨,别人都那么能喝,为什么自己的酒量那么小。其实,每个饮酒人恐怕都想了解自己的酒量到底多大,且更想知道酒量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酒量与什么有关?  一般来讲,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每天每千克体重饮用0.6~0.8毫升的酒精是没有问题的,不会导致身体的损害。即便如此,人与人之间的酒量仍然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与南方人、男人与女人、欧洲人与中国人,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地方的人,酒量都会有较大
1964年,美国纽约曾发生一起谋杀案,年轻妇女吉蒂下夜班回家路上遇到歹徒袭击,她大声呼救。周围居民楼的一些房间当即亮起了灯,有人打开窗户,并有一位男士大声喊道:“放开她!”歹徒放开她,溜进汽车开走。楼里的灯光熄灭了。歹徒返回,再次袭击了吉蒂,她再次呼救。灯光再次亮起,窗户再次打开,歹徒再次逃走,灯光熄灭。当吉蒂走到住处大门口时,歹徒第三次袭来,她被杀死了。整个谋杀过程持续了35分钟,38个目击者竟
你是否有过全身心投入一项自己喜爱的活动,完全忘了时间的时刻?在积极心理学中,一般用“心流(Flow)”这一概念来解释这种“幸福”状态。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生活中经历心流越多的人,幸福感越强。因此,心流才是衡量幸福感的试金石。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奇克森特米哈伊通过对运动员、艺术家、国际象棋手等不同人群的大量调研发现,这些人所描述的最幸福的时光有着高度的相似一致性,那就是:全身心地沉迷于自己所喜欢
考古学家最新的研究发现,人类使用毒药、吸毒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最早将毒药用于狩猎,而原始宗教信仰活动造就了原始毒品。  人类何时开始使用毒药?  现在已经不清楚人们是如何发现毒药的,但考古证据表明,人类4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毒药。原始部落与早期文明把它作为一种狩猎工具,来加速并确保猎物或敌人的死亡。美国《考古学》杂志在2013年第1期评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之一是一个国际科研小组不久
1974年,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中越交界的云南河口县进行珍稀植物调查时,看到一群人在解锯木料,发出的尖厉声仿佛在解锯钢铁。好奇之余便询问他们这是什么树。解锯木料者告诉科研人员:这种树叫“钢筋木”,越南话叫“美理木(音)”,意思是这种树就像钢铁一样坚硬。  随后,科研人员经过查对标本及野外考察,才对该树种有了更多了解。它是仅分布于西南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石灰岩山地上的蚬木。由于受生长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