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学生日常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升初中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从初中体育教学出发,简单的分析了主观能动性的涵义,论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进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5-01
在初中教学中,与其他的学科比较而言,体育教学的实践性要强很多。初中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的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使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也越来越高。
1 浅析主观能动性的涵义
主观能动性又叫自学能动性或意识能动性。它是以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出现的,主要是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计划、有目的和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人类大脑中存在的能够指导人实践活动的意识,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条件,这种有目的的意识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心理和身体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世界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虽然主观能动性不能直接作用于外界的事物,但是它能够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面分析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 论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和主观能动性发挥间存在着矛盾
从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其主观意识,并开始探索自身的兴趣点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使学生了解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运动对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学习模式主要以思考为主,转变了小学阶段以模仿为主的学习模式,初中生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够理性的分析体育学习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直接导致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由于学校体育设备或者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规则等外界条件的限制,使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
2.2 初中生的既得体验和教学体验间存在着矛盾
初中生的既得体验和教学体验间存在的矛盾,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意识是物质的直接反应,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它是初中生对体育课堂教学实际体验最直接的反应,而初中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其在体育课堂上的实际体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初中生在入学之前所积累的知识,使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其存在的主观意识有对也有错,这就使初中生的既得体验和教学体验间存在着矛盾,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体育教学间存在着矛盾
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体育教学间存在着的矛盾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一定的阻碍。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受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正是因为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种情况,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初中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 探讨促进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方法
3.1 尽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部驱动力。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通过网络对初中生的调查研究或与学生交流沟通等方式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求在情感上与学生达成共鸣。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以利于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2 不斷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已经有了认识,积累了一定的体育经验。但是入学之前学生积累的体育经验有部分存在着不科学性,所以,在实际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体育经验中不科学的部分,帮助学生向着健康的体育经验方向发展,并不断的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不科学的体育经验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经验科学性的发展和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3 基础教学与特色教学相结合
将体育的基础教学与特色教学相结合,能够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体育教学实践间存在着的矛盾。体育基础教学与特色教学相结合主要是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地区差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综合性教学。通过体育基础与特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体育学习在培养自身逻辑思维、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初中体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体育的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着的矛盾,还有学生的既得体验和教学体验存在的矛盾,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将体育的基础教学和特色教学相结合,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亚旭.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导作用发挥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135.
[2] 张其胜.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导作用的发挥[J].时代教育,2013(6):126.
[3] 刘明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130,170.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45-01
在初中教学中,与其他的学科比较而言,体育教学的实践性要强很多。初中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的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使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求也越来越高。
1 浅析主观能动性的涵义
主观能动性又叫自学能动性或意识能动性。它是以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出现的,主要是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计划、有目的和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人类大脑中存在的能够指导人实践活动的意识,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条件,这种有目的的意识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心理和身体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世界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虽然主观能动性不能直接作用于外界的事物,但是它能够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面分析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 论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和主观能动性发挥间存在着矛盾
从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其主观意识,并开始探索自身的兴趣点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使学生了解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运动对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学习模式主要以思考为主,转变了小学阶段以模仿为主的学习模式,初中生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够理性的分析体育学习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直接导致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由于学校体育设备或者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规则等外界条件的限制,使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
2.2 初中生的既得体验和教学体验间存在着矛盾
初中生的既得体验和教学体验间存在的矛盾,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意识是物质的直接反应,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它是初中生对体育课堂教学实际体验最直接的反应,而初中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其在体育课堂上的实际体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初中生在入学之前所积累的知识,使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其存在的主观意识有对也有错,这就使初中生的既得体验和教学体验间存在着矛盾,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体育教学间存在着矛盾
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体育教学间存在着的矛盾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一定的阻碍。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受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正是因为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种情况,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初中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 探讨促进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方法
3.1 尽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部驱动力。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通过网络对初中生的调查研究或与学生交流沟通等方式去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求在情感上与学生达成共鸣。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以利于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2 不斷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已经有了认识,积累了一定的体育经验。但是入学之前学生积累的体育经验有部分存在着不科学性,所以,在实际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体育经验中不科学的部分,帮助学生向着健康的体育经验方向发展,并不断的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不科学的体育经验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经验科学性的发展和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3 基础教学与特色教学相结合
将体育的基础教学与特色教学相结合,能够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体育教学实践间存在着的矛盾。体育基础教学与特色教学相结合主要是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地区差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综合性教学。通过体育基础与特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体育学习在培养自身逻辑思维、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初中体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体育的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着的矛盾,还有学生的既得体验和教学体验存在的矛盾,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将体育的基础教学和特色教学相结合,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亚旭.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导作用发挥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135.
[2] 张其胜.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导作用的发挥[J].时代教育,2013(6):126.
[3] 刘明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13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