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应注意渗透人文素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gertretfdhgh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素质培养是教育之魂,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人文素养渗透的途径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文素养 途径
  2015年的高考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看今年的高考英语福建和全国卷可发现,它们除了考查学科素养外,还充分考查了人文素养。如全国卷的完形填空题这次还是千年的话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福建卷在单选题干的选材上体现正能量,如“facing the failure bravely”;书面表达选用中国古代成语“凿壁偷光”作为命题素材,渗透了“刻苦求学”的思想,体现了现代励志教育的思想。
  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这一变化,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教师为典范,渗透人文素养
  我们常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难得出:作为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任务是培养、塑造新一代,教师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作用。以身立教,以身正教,用自己的人格去完善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品德去铸造学生的品德。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使之心悦诚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导效果。要有对学生由衷的关爱情怀,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冷漠、粗暴、野蛮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主体意识,制约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窒息学生的思维,最终使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健全的心灵。
  二、以学生为主体,渗透人文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构成英语课程总目标。英语学习既是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是关于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我们太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人文性、情趣性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成稳定的英语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实践证明,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经验、文化修养、感悟能力、性格气质、年龄层次等的不同,学生的体验收获是不可能一致的,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以开放与容纳的精神善待每一位学生,给“问题学生”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和课文说“我认为不是那样,应当这样”,还学生质疑权和商榷权,让学生有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丰富情感体验,感悟人文精神。
  三、以教材为依托,渗透人文素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英语新课标更多地加入了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把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和扩充。通过各单元话题的课堂教学,将人格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融合贯通整个课文的学习和讲解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并将人文素养教育引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实践感悟。以新课标Book1为例:Unit1.Friendship.--Emotional targets: Let students know that every one of us must have friends in their daily life; cultivate the sprite of cooperation by working in groups.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多文化、多层次、多元化。Unit3--Travel journal让学生掌握旅游常识,学会解决旅游中出现的问题。Unit4--Earthquakes 地震无情人有情。Unit5--Nelson Mandela 认识伟人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向他们学习以提高自身素养。
  英语诗歌教学也是有效渗透人文素养,培养和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途径。例如在学习新课标选修六Unit2.Poems时,学生了解了不同种类的英文诗,它们承载着英语国家丰富的语言知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渗透着英语民族大量的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诗歌歌颂真善美,诗歌中简洁的文字和美妙的想像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英语诗歌有强烈的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在诗歌诵读和赏析中,学生尽情享受诗歌美的审美乐趣,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他们的意志能得到磨练和完善,情操也能得到陶冶和升华,对提高其个人人文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渗透人文素养。
  生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更多是基于知识和理论上对人文素养的认知,而没有成为真正的内在精神品质。要让学生真正得到内在的品质的提升,需要引导学生去实践,用行动感知和体现,实现人文素养的自然迁移和提升。为此,我尝试着这样做:与家长配合,让学生在家庭的环境中用行动显现在课本上感受的人文精神;营造充满浓厚人文气息的环境与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爱他人,爱公物、爱大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和民族艺术瑰宝,它能够引人遐思,给人启迪,令人受益。通过阅读,让人类文化与文明滋润他们的心田。如阅读‘The old man and the sea’能使学生去做真正的强者,永不言败; ‘War and peace. A tale of two cities. Oliver Twist…’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善良,识别人间真善美,痛斥假恶丑;知道孔孟、莎士比亚、海明威等古外中外的名人与名著,让他们从课外阅读中接受古今中外文化与文明的洗礼,从而陶冶性情,提升人格。
  总之,人文素养是英语素养的核心,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逐渐渗透人文素养,不要使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人文素养的提升,成为德才兼备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综合性人才
其他文献
我喜欢摄影,尤其喜欢在朝阳和夕阳中拍摄寻常的花草。因为早晨和傍晚的阳光斜斜地穿透花草的枝叶、花瓣,寻常的花草在光的照射中变得异样的美。我常想,如果教师心中有光,那么教师
1918年集美小学创立时,陈嘉庚先生从中华文化精髓中提炼出“诚毅”二字作为校训。诚者,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毅者,毅以处事,百折不挠,努力奋斗。“诚毅”教育须有教师的引导,方能有效落实。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要结合各学科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和“诚毅”教育的统一,才能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
【摘要】随着2004年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变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改革。且在如今,仍有许多高中院校偏重智育的发展,而忽视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培育,这些现象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论文在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目前,高中政治重高分、轻德育;教学内容单一、书面化严重。教师应该树立
【摘 要】当代是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人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创新意识。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想办法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各种合格公民。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要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改革我们的教材以及授课方法。本文主要以利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课堂的教学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生物学 应用  新时期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要具有创新和自主意识,作为教师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需要开展一定的实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实验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激发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优化物理实验,提高物理实验的质量已经成为今后教育教学的重点。本文中,笔者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并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探究了如何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希望能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广泛普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得到了极大的推进,这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本文就长江航运机关档
测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日常教学中被最广泛采用的传统评价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及时地跟进、动态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发展,从而优化后续的教学方案并为个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和家长可以得到阶段性的学业反馈与诊断,继而调整学习策略。因此,对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手段进行创新与优化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搜集分析,探讨如何在现行教学条件下实现对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的多元优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