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体系对慢性肺心病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体系对慢性肺心病肺血管结构重建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4周低O2高CO2组(B组),4周低O2高CO+2 血晶素组(C组),每组12只.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血CO浓度、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上清液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和肺细小动脉HO-1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1) B组mPAP为 (20.1±0.8) mm Hg(1 mm Hg=0.133 kPa)、 RV/(LV+S)为 (35.5±1.7)%、与A组[(15.3±1.4) mm Hg、(26.7±1.7)%]及C组[(16.5±3.7) mm Hg 、(30.2±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2) B组肺细小动脉血管结构重建的显微形态测定指标与A、C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0.01).(3) B组全血CO含量、血清及肺组织匀浆HO-1活性、肺细小动脉HO-1及其mRNA分别为 (2.1±0.9)%、(73±18) nmol*L-1*h-1、(1 751±311)pmol*mg-1*h-1、0.191±0.012和0.301±0.017,与A组[(0.5±0.3)%、(25±8)nmol*L-1*h-1、(385±46) pmol*mg-1*h-1、0.059±0.005、0.131±0.011] 和C组[(4.9±2.1)%、(132±39)nmol*L-1*h-1、(2 849±426)pmol*mg-1*h-1、0.272±0.013、0.339±0.020]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4) 一氧化碳体系与肺血管重建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

结论

上调内源性一氧化碳体系可抑制慢性低O2高CO2诱发的肺心病大鼠的肺血管结构重建.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儿童/青少年起病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患者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3月至2015年1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128例儿童/青少年起病的甲旁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搐搦(108/121,89.3%)和癫痫样发作(84/127,66.1%)。113例患者进行了头颅CT筛查,其中101例存在颅内钙化(89.4%),病程
2006年11月19-21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二届两岸四地口腔正畸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各地学者汇聚一堂,为口腔正畸学的发展描绘蓝图。
变形车轮是提升轮式移动机器人在严苛地形越障能力的有效方案。然而传统单构型变形轮仅能适应特定路面环境,不能同时满足多种路面环境。利用一种平面多边形机构,将已有研究的
在2G时代及3G初期阶段,各地运营商传输网络普遍采用的都是SDH组网方式,在以语音业务为主,数据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这种传输网络能够较好的予以承载.但随着3G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原子磁强计、激光冷却等技术需要将激光频率稳定在远离原子跃迁频率几兆赫兹的大失谐处,法拉第旋光光谱稳频方法能够实现远共振线的大失谐处的稳频,但是存在稳频点调节不便的
期刊
针对金刚石内13 C核自旋的逐个定位,提出了一种非均匀分布周期内对称的动态解耦序列——可调动态解耦(APDD)序列.针对该序列,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并就13 C核自旋定位精
前期某地发生了一起故障,具体情况如下:rn当时网优反应RNC5下挂基站出现中断,从与RNC相连的IPran设备向下ping基站vrf地址正常,从汇聚节点(虚拟三层子接口)向上ping不通RNC.
目的制备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探讨气道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的病理特点及其在气流阻塞中的作用, 以及不同干预因素的影响.方法熏香烟加气管注入小量内毒素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观察气道重塑的病理特点,测定肺功能及血气、气道各层横截面积,支气管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含量;粘膜下成纤维细胞(Fb)、淋巴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计数;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透明质酸、层粘连素含量.观察蛋白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