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兼备 情理浑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leo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1]
  苏轼革新词风使得词的创作领域更加开阔、审美意味更加丰富,这种丰富性尤体现在他的词作中。苏词因其文学造诣、渊博学识、丰沛才气和人格魅力而丰富,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本文试以《蝶恋花·春景》为例展现苏词的丰富性,“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髯直是轶伦绝群。”[2]
  一、以诗为词 淡雅兼备
  词的上片写伤春。开头“花褪残红青杏小”让人叹惋春之逝,也对初生的青杏生起怜爱,起笔如诗。接着“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将更宽广灵动的画面带入视野。有说“燕子”句暗用“旧时王谢堂前燕”典[3],但我认为更似“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那种难得出现在词里的清新之感,渗透着诗在描写春景时常有的那份雅致。“绿水人家绕”又有版本作“绿水人家晓”,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中言:“合用‘绕’字。”[4]杨慎《草堂诗余》中却道:“‘晓’字有味,‘绕’字呆。”[5]俞彦《爰园词话》最有道理:“‘绕’字虽平,然是实际;‘晓’字无皈着,试通咏全章便见。” [6]当然,这种争论本身就为这首词带来了更丰富的意味,同时也证明了该词确有丰富的内涵可供诠释。“枝上柳绵吹又少”是著名佳句,《苏轼编年词校注》认为此词意境与《满江红·东武城南》的上片相似[7],我猜测注者主要指与《满江红·东武城南》上片里“枝上残花吹尽也”、“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中的伤春之意相类。但“柳绵”句对柳絮细腻的感情,与苏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用整首词来表达的那份哀婉之意相近更相通。《词苑萃编》引《东坡集》:“常令朝云歌之。云唱至‘柳绵’句,辄为掩抑惆怅,如不自胜。坡问之,曰:‘妾所不能竟者,天涯何处無芳草句也。’”[8]不知我从此句中读出的情感与朝云感受到的是否相似。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中有言:“枝上二句,断送朝云”[9],言辞伤情,更给此句添了深挚的哀伤,“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10]。“天涯何处无芳草”能作两种或两层解,理解为两层更富有韵味:一层为草已遍长,感伤春天彻底逝去,一层则为柳絮虽越来越少,但天下哪里没有芳草的旷达。哀而不伤,痛而释然,这是我所理解的苏词,虽终归旷达但不粗糙,具有值得层层揣摩的丰富性。
  二、豪骨柔情 情理浑融
  词的下片写伤情。“墙里秋千墙外道”先点明了墙里墙外的场景,让人不禁好奇接下来墙里墙外分别会发生什么。故事接着展开:“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的《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中也有类似句子:“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意蕴不如“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丰富绵长,该句奇彩甚至能盖住上片“柳绵”句的锋芒。“笑渐不闻声渐消”的转折之后,是“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慨叹,“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11]不知是否因“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印象先入为主,读“多情却被无情恼”总感到理趣多过伤感,有点无奈,但过后更是洒脱,颇有豪骨写柔情之感,贵在结尾有超脱之气。苏轼对这样的情感历程作了如此细腻的描写,情出于自然,实乃“真景物真感情”,因而“有境界”[12],耐品味。那么,“多情却被无情恼”是不是暗示君臣关系?《苏轼词编年校注》将此词编在绍圣二年春,在贬官惠州期间,自然让人将此句与“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相联系。“帘外东风交雨霰”与“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对比鲜明,其中确有暗含不满的可能。然而,下片要抒发的感情也可能是对韶华逝去,年轻不再的感慨。最可能也是意味最悠长的解读还是:下片包含了宦海浮沉、年华不再等多种情感,若单以某一种感情解读则嫌味道太过单薄,而在这种丰富叠错的情感之中,更蕴含哲思。
  《蝶恋花·春景》可以一唱而三叹,其自然而然的丰厚意蕴,是大家的信手拈来,“胸中有万卷书”因而“下笔无一点尘俗气”[13]。
  参考文献:
  [1]邹同庆, 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753.
  [2][清]王士祯. 花草蒙拾[M]. 见 续修四库全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91.
  [3]王燕.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禅宗思想理析[J]. 四川成都河西学院学报, 2003, 19(6).
  [4]转引自 邹同庆, 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756.
  [5]同上.
  [6][明]俞彦.《爰园词话》[M]. 见 唐圭璋. 词话丛编[M]. 北京:中华书局, 2005. 401.
  [7]邹同庆, 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168.
  [8][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十一[M]. 见 续修四库全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523.
  [9]转引自 邹同庆, 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756.
  [10]同[2].
  [11][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M]. 见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中华民国七十五年. 1482-298.
  [12]王国维. 人间词话[M]. 北京:中华书局, 2012. 5.
  [13]同[1].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代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在2011年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主要以界岭小学民办教师的“转正”事件为主要情节。本文主要通过民办教师在转正过程中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来彰显他们的人格魅力,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深思和对人性最深邃的思考。  关键词:《天行者》;民办教师;善良;热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项目课题:本文为陕西省教科所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研究——以汉中市为例;项目编号:SGH140748。  摘 要:传统文化艺术是对特定历史、特定地理特色乃至特定地方文化的影射,也是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精神支柱,如何让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物质形态展现出来,并顺利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是地方部门一直不懈的努力,本文以汉中地区传统文化为例,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4B30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生态批评意识研究)。  摘 要:在跨越中西文化的文学领域中,美国华裔诗人施家彰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濡染,加之与西方文化经验的介入,其诗歌艺术风格兼具中国审美实践“相对性”的诗情韵味与西方美学理念“自足性”的美感特质,个人生命体验的参与使其诗风更饶独异迷离之美感韵致。  关键词:平和之美;激越之美;生态美韵;跨文化场域  作者简介:曹
摘 要:语言作为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媒介,给予了文学生命,那么它必然对其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它本身的局限性、差别性也会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语言是文学的媒介仅仅是它的延伸功能,本质上,语言符号是人类创造出的理解世界的手段,并以此相互交流。语言所构成的思维模式、内心感受、表达方式等等因素都直接控制着文学的产生及其形态。  关键词:文学;语言;控制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
一片红叶  飘落了  距我的瞳仁如此之近  我无力挽回它落地的一瞬  那不舍离去的泪水  洒满了四季  在我回顾织就的网里  想寻找它绿色的旅程  也许不能  用一首残缺遗憾的诗  表达我的崇敬  也许不能  用一首傷感怀旧的歌  表达我的心意  这是怎样的一个秋啊?  我把思念贴在红叶的背面  我把夕阳揉进血液相连的肢体  我抬眸、我低头,  我查阅泥土深葬的住处  阳光依旧,一片红叶  甘受飘
摘 要:当今保护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环保”已经成为各级别世界首脑峰会的主要议题。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践行环保刻不容缓。回顾历史,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态理念于今有着启迪意义,其与自然生态合二为一的传统生态观与当年欧洲殖民者对于生态所信奉的“人类至上”的观念是激烈碰撞的二元。但看似神圣无缺的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生态观是否真的完美、真实是需要结合对其质疑辩证看待的。  关键词
点石成金,那是传说中才有的法术,但“插纸成金”,周赏涛就有这个本事。在西四北八条的“巧手心艺”店,笔者见识了他的插纸功夫:铁臂阿童木为维护世界和平,正机警地观察周围动向,机器猫摸着肚子上的百宝袋,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凯蒂猫穿着漂亮的裙子正在“臭美”……这些神态逼真的卡通作品全是用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纸片叠成三角形插出来的,而且全都出自周赏涛这位“80后”的老爷们儿之手!  一分钱菠萝引发创业奇
作者简介:陶露阳(1992-),女,云南文山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苏童曾多次表示他最喜欢写的小说体裁是短篇,长篇于他而言是痛苦的经历,相对于短篇所获得的一致赞誉,苏童构造长篇的能力备受质疑。他把写作长篇小说看作是一种“野心
在中山区同心街76号楼的一楼,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书店。书店虽小品种却相当丰富,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每天却仍然能够吸引许多顾客光顾。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间小书屋是一位已过不惑之年的下岗工人当初报着“豁出去”的想法建起来的。谈起当初创业的艰辛,45岁的书店老板韩宝奎有着无限的感慨。  创业初期屋漏偏逢连夜雨  2005年,韩宝奎与同龄的妻子双双下岗,当时他们已过不惑之年,家里还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儿子,经济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豫让这仇,原本不必报的这么苦。  大导林兆华此次联合编剧徐瑛所改编的话剧《刺客》,以两个扣将其系住:一是豫让为何绞尽脑汁执意行刺,面对新主旧主,他如何选择忠孝;二则是赵襄子身为堂堂一代君王却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最终为何放过豫让。这两个扣使本来简单的故事有了内在的张力,也凭此提供给观者一个换个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