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v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正向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方向迈进。道德与法治课既要教育学生继承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又要在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法律法规,并以最简洁的文字呈现相关法律条文。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学法、守法,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融合
  道德和法律的融合是需要循序渐进的,特别是在小学教育时期,应该依靠法治和道德的构建和开发,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因此,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加强对情景的建设,合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
  1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
  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在法治意识方面有明确要求。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初步树立民主意识,崇尚公平与公正。笔者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都渗透相关的法律条文,做到法润童心。如2016年5月组织的“爱家乡做守法小公民”主题市级品德学科共同体公开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我是共和国小公民》《法律护我成长》的教学中,向学生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笔者结合学校中草药校本课程,将中草药保护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如五年级上册《我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将“中草药”保护与开发这一小话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中草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学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法院青少年庭、司法所、部队广泛联系,坚持做好“三结合普法教育”——学校普法加社会、家庭普法。聘请派出所警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解放军海军战士担任学校义务校外辅导员,到学校举行法制讲座(每学期至少两次),通过学生大力向社会广泛宣传,争取人民群众对学校普法教育的支持。
  2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必须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讲法治,体现“法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以一年级上册《学会自我保健》一课为例,教师将书本上的图片资源转化为有本班特色的视频,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运用讲故事、参加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巧妙地引导学生说出自我发现、自我保护、自我预防的小妙招,入情入境,这和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性相契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上设计了贴心的活动,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自然而然地引出“国际自我保健日”。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讨论辩析,辨别是非。具体是利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前后家乡环境的变化来谈,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学生讲到卫生城市创建前,很多老旧社区存在脏、乱、差和如今的环境整洁等情况,原本污水横流的新浦盐河两岸如今碧波荡漾,河里鱼虾成群。通过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要求,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充分利用多
  媒体教学设备当今时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早已走入课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视频,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以信息化带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代化,在课堂中渗透法治。教学过程中,可在导课、新授、提升等环节利用,多媒体辅助呈现,让课堂直观化、生动化。教育学生在旅游途中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做到文明旅游,不触犯法律,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
  4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注重情境创设
  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离不开情景的创设,道德与法治课一定要注重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建构真实的言语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中,让法治教育在学生的理解中生动地呈现出来。以一年级上册《学会自我保健》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班级电台栏目《童言童語》,让学生做小主持人,以“童言童语”总结班级现象,这与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性相契合。法治教育在情境中得到了延伸。在课堂上将活动分为“遇到欺负怎么办”和“遇到威胁怎么办”两个板块,通过续编故事,分角色扮演,让学生积极思考,面对欺负该怎么办?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在表演中明辨是非,充分发挥课中活动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对学法、用法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5结语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以上几种想法和做法所能解决的事,这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大门已经打开,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渗透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法治教育的宗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始终在路上,教师应在道德和法治两者的融合过程中不断探索,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和构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法治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晏焱,李敏.开创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格局——基于人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和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对比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08).
  [2]张悦,张新颜.以“我”为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08).
  [3]李祥健.加强学校法治教育的几点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9).
  [4]胡海霞.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辽宁教育,2017(1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历史在高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高中历史的学习和复习中,所有高中学生的普遍反映解答历史主观题很难。主观题相对于客观题来讲,涉及到的知识点更广泛,所需要的答题技巧也更多,同时还包括社会角度多变灵活,这些高中历史主观题的特点,对每一个高中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解答好历史主观题将成为高考取得高分的关键。本篇文章就对于高中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思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分析。  
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对策.研究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新课程改革如何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如,由长期以来的“教书工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由“求职谋生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教学过程由“一言堂”向“百家讲坛式”转换;教
摘 要:伴随着中国教育体系改革的迅猛发展与不断深入,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对各级教育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创新与研究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最为行之有效的渠道,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这种授课方式更是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索。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探析  作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
我国配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节能潜力很大,当前城乡10kv配电线路广泛采用大树干、多分支的单向辐射型供电方式。在10kV配电线路上进行分散补偿具有投资小、回收快、补偿效率较
我的"一
期刊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通过讲述水手马洛的非洲腹地之行,揭示了殖民者主义者在非洲的贪婪和残暴。本文拟从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对马洛在不同时期对地图的描述、在
做好院长办公室工作,对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办学,保持政令畅通,实现科学管理,进一步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病毒被喻为21世纪计算机犯罪的五大手段之一,并排序为第二。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性,在于它能够破坏各种程序并蔓延于应用领域。目前全世界上亿用户受着计算机病毒的困扰,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