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阻碍4年制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几大问题,并且从任课教师的角度阐述了应对措施,以促进护理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英语 教学 应对措施
0 引言
近些年,国际护士市场陷入紧张局面,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护士严重短缺。为了弥补这些空缺也为了让毕业生找到更好的就业出路,我国中专职业院校纷纷开展涉外护理专业。要利用4年时间培养出能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医院里任职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确是个挑战。尤其是护理英语的教学显得不够理想。作为一名护理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解决方案。
1 4年制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护理英语的教学队伍处于迷茫阶段。从教的英语教师虽然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却一般不具备医学方面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的培养,造成某些不利影响[1].然而从教的护理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常因英语功底不深,表达能力受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用中文重复甚至解释. 2008年4月我校曾尝试邀请来自美国Weber State University 的RN 教师Marsha来校为期6周的授课,内容是内科护理学的局部课程。结果发现仅有20%的学生能够完全听懂,40%同学向美籍教师提问专业知识时说不明白或是听不大懂。常常是老师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却没有弄明白彼此的解释。由此看来外教虽然有丰富的RN教学经验,但是教学方法和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与中国学生不合拍,完全依赖外教是行不通的。
1.2 教材编写不完善 市面上出售的教材品种繁多,但是难易程度及内容把握存在很大的欠缺,即非左即右,一些书侧重护理知识,过于专业,还有一些侧重英语,大篇幅的内容是在介绍英语语法。长期以来4年制涉外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直到2008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护理英语》才打破了之前混乱的局面。这本书集听、说、读、写、看、练为一体,形式新颖,但是仍有很多不足:课后习题无答案;无配套练习册;个别单词书写错误,一些音标错误;光盘中缺乏医院的实际场景,仅是以几个人对话的形式出现;教材中缺乏对中西方护理差异和CGFNS内容的介绍;书中虽然提到实际训练但是过于粗略,以致在教学中指导意义不大。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 几乎所有学校(包括我校在内)把护理英语列为考查课,而且课时量少。这样一来导致学生不重视此课,学习积极性很低。此外教学计划的不合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把专业课、英语课和护理英语一起开,那意味着学生还不知道这是什么疾病时,学生英语水平还很低时就让他们用英文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是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点,涉外护理场景教学条件的缺失使教师和学生在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2]。
2 应对措施
2.1 优化教师队伍 各位护理英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问题的人。只要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护理英语教学的提高自然不成问题。所以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例如我校的护理英语教师先后通过英语培训、出国培训才可以任课。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到省外、国外进行必要的专题考察、学习,聘请国内外高级护理教师讲学、开展专题报告[3],使教师从多角度、多层次把握这门课,为教学奠定基础。还可以广开校门,向社会招聘人才[4],招聘在护理英语教学岗位上工作优秀的教师,以经验丰富者优先。也可以从ESP专业中吸取优异的毕业生。鼓励教师开拓创新思维,发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护理英语课程的发展。此外,我想今后有必要开展全国性质的护理英语培训和考试,使教师有方向、有目的、有重点地去上课。
2.2 丰富教材内容 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由其中骨干分子担任编写任务,编出真正适合教师和学生的第二版护理英语教材。在二版教材中应纠正个别书写和音标错误,适当增加中西方护理差异,CG内容,使选取文章及习题更贴近国际注册护士考试内容,并应给出标准答案。此外,视听光盘中多摄取医院的实际场景,这样学生在听听力的同时,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3 系统合理地设计课程 本课程最好在学生入学第三年开始,因为那时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和公共英语知识,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按照考试课标准制定学时数,并将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为医学名词的学习,相当于美国医学生学习专业课前必修的Medical Terminology,主要内容为系统地讲解医学名词的构成,发音和记忆的技巧等。第二阶段为护理知识阶段,其中按疾病分类编入了贴近CG的护理知识。其中有一些实践课,同时又有课堂场景实战练习课。在实战课中,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外教和留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护理教师从护理操作、护理美学等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充当“病人”,并请他们对“护士”的表现进行评判。通过场景教学,学生原本对外籍病人的“语言恐惧”减轻了,听力和口语也会得到大大提高[4]。有可能的话,安排学生去涉外医院或是欧美国家医院去参观访问,势必给他们巨大的触动,激发学习动力。
虽然目前护理英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见一门全新的护理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建军.高职高专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9.23(2).
[2]林妮,张立颖.高年级护理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9,16(10).
[3]朱秀丽.美国护理课程设置的借鉴与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12).
[4]林妮,张立颖.高年级护理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9,16(10).
作者简介:
杨秀凤,女,出生于1981年12月11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人,学士学位,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涉外护理英语。
关键词:护理英语 教学 应对措施
0 引言
近些年,国际护士市场陷入紧张局面,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护士严重短缺。为了弥补这些空缺也为了让毕业生找到更好的就业出路,我国中专职业院校纷纷开展涉外护理专业。要利用4年时间培养出能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医院里任职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确是个挑战。尤其是护理英语的教学显得不够理想。作为一名护理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解决方案。
1 4年制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护理英语的教学队伍处于迷茫阶段。从教的英语教师虽然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却一般不具备医学方面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的培养,造成某些不利影响[1].然而从教的护理教师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常因英语功底不深,表达能力受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用中文重复甚至解释. 2008年4月我校曾尝试邀请来自美国Weber State University 的RN 教师Marsha来校为期6周的授课,内容是内科护理学的局部课程。结果发现仅有20%的学生能够完全听懂,40%同学向美籍教师提问专业知识时说不明白或是听不大懂。常常是老师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却没有弄明白彼此的解释。由此看来外教虽然有丰富的RN教学经验,但是教学方法和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与中国学生不合拍,完全依赖外教是行不通的。
1.2 教材编写不完善 市面上出售的教材品种繁多,但是难易程度及内容把握存在很大的欠缺,即非左即右,一些书侧重护理知识,过于专业,还有一些侧重英语,大篇幅的内容是在介绍英语语法。长期以来4年制涉外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直到2008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护理英语》才打破了之前混乱的局面。这本书集听、说、读、写、看、练为一体,形式新颖,但是仍有很多不足:课后习题无答案;无配套练习册;个别单词书写错误,一些音标错误;光盘中缺乏医院的实际场景,仅是以几个人对话的形式出现;教材中缺乏对中西方护理差异和CGFNS内容的介绍;书中虽然提到实际训练但是过于粗略,以致在教学中指导意义不大。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 几乎所有学校(包括我校在内)把护理英语列为考查课,而且课时量少。这样一来导致学生不重视此课,学习积极性很低。此外教学计划的不合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把专业课、英语课和护理英语一起开,那意味着学生还不知道这是什么疾病时,学生英语水平还很低时就让他们用英文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是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点,涉外护理场景教学条件的缺失使教师和学生在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2]。
2 应对措施
2.1 优化教师队伍 各位护理英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问题的人。只要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护理英语教学的提高自然不成问题。所以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例如我校的护理英语教师先后通过英语培训、出国培训才可以任课。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到省外、国外进行必要的专题考察、学习,聘请国内外高级护理教师讲学、开展专题报告[3],使教师从多角度、多层次把握这门课,为教学奠定基础。还可以广开校门,向社会招聘人才[4],招聘在护理英语教学岗位上工作优秀的教师,以经验丰富者优先。也可以从ESP专业中吸取优异的毕业生。鼓励教师开拓创新思维,发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护理英语课程的发展。此外,我想今后有必要开展全国性质的护理英语培训和考试,使教师有方向、有目的、有重点地去上课。
2.2 丰富教材内容 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由其中骨干分子担任编写任务,编出真正适合教师和学生的第二版护理英语教材。在二版教材中应纠正个别书写和音标错误,适当增加中西方护理差异,CG内容,使选取文章及习题更贴近国际注册护士考试内容,并应给出标准答案。此外,视听光盘中多摄取医院的实际场景,这样学生在听听力的同时,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3 系统合理地设计课程 本课程最好在学生入学第三年开始,因为那时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和公共英语知识,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按照考试课标准制定学时数,并将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为医学名词的学习,相当于美国医学生学习专业课前必修的Medical Terminology,主要内容为系统地讲解医学名词的构成,发音和记忆的技巧等。第二阶段为护理知识阶段,其中按疾病分类编入了贴近CG的护理知识。其中有一些实践课,同时又有课堂场景实战练习课。在实战课中,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外教和留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护理教师从护理操作、护理美学等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充当“病人”,并请他们对“护士”的表现进行评判。通过场景教学,学生原本对外籍病人的“语言恐惧”减轻了,听力和口语也会得到大大提高[4]。有可能的话,安排学生去涉外医院或是欧美国家医院去参观访问,势必给他们巨大的触动,激发学习动力。
虽然目前护理英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见一门全新的护理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建军.高职高专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9.23(2).
[2]林妮,张立颖.高年级护理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9,16(10).
[3]朱秀丽.美国护理课程设置的借鉴与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12).
[4]林妮,张立颖.高年级护理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9,16(10).
作者简介:
杨秀凤,女,出生于1981年12月11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人,学士学位,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涉外护理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