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拍拍照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了,都是在这一期,在这一页纸上,向广大的影友们道一声,过年好!
  许是自己年龄大了的原因?过年的心气儿越来越小了,只觉着自己的年轮又多了一圈,白发又多了几根。看看比自己年龄大出不少的老哥哥、老姐姐们,一年到头不停步,一门心思放在预谋良久的采风线路上,不见腿疼,没有腰酸,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追梦人永远是年轻的。
  前些日子,单位年终总结,粗粗数了下手机相册上这一年在祖国大地上留下的“足迹”,竟也“点染”了大半江山,但终也只是匆匆一瞥,谈不上作品,更无所谓课题。不免遗憾。于是开始给自己找借口,工作太忙了,无论到哪里,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能借机过过拍照瘾已是很不错了。
  看来只能“拼了”,以期来年总结能为自己点个赞。
  其实细琢磨,只是“蛮拼”恐怕也不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将学换成拍,想来也说得通。
  如何给自己定题呢?就这个问题向同道高人请教。说来还真是蛮糟心的。与此同道中人年龄相仿,入行时间相近,自己一事无成,人家却是窗口吹喇叭——名声在外。酒精逼问下,招曰:选与自己相关的抑或关心的题目,去拍好了。
  哥儿们还说,他每年给自己定有计划,规定动作是看一至两本大书。自己今年也看了一部大书,《狼图腾》。小说是部好小说。狼的野性美、神秘感,面对死亡的尊严,令人心生敬畏,而人类的狂妄自大,在大自然的面前显得那么无知。似乎人类总爱去对另一方指指点点,总希望按自己的想象去设计这个星球。
  无可否认,人类的想象推动了这个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人类只顾自己的感受,无视大自然发展的规律,却终将会摧毁这个星球。
  中国人先天有追求“完美”的习惯。尽管不完美才是真实的存在,但我们总是希望竭尽所能,令其完美无瑕。
  征稿启事上,明明注着不允许“PS”,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照片中减一点,涂一点的小伎俩,的确可以轻松满足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理。于是本不完美的画面,完美了。于是本可获奖的作品,却败在了过于追求“完美”的心结上,到嘴的鸭子飞了,到手的奖杯跑了……
  我的老乡傅山曾以“四宁四毋”在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他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影响至今。
  何为美?恐怕我辈还需在求美求真的道路上学习再学习。
  感叹了许多,归根结底,好好拍拍照片吧!
其他文献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中国又迎来了一大波“婴儿潮”。身为爸爸妈妈的你,一定很想记录下宝宝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喜怒哀乐和成长点滴。但俗话说:“养儿容易,拍儿难。愈到拍时,就犯难。”各位父母也许不是菜鸟爸妈了,但作为宝宝的“御用摄影师”,可能还处于菜鸟级别——特别是不知道选什么器材才好。现在就为大家带来七大利器,在“拍宝儿”的大道上让你更加得心应手。话不多说,快拿起相机,和宝宝度过你们一天的美好时光吧
如果不移动像素,那么影调、色调的调整决定了照片的最终面貌,在后期高手心中,不同的影调、色调,不是乱用的,而是要烘托主题,为主题、为作者的想法服务的。这涉及到画面中哪里更亮一些或暗一些,哪里更暖一些或更冷一些,或者将哪里改变成另外一种艺术色调。本期我们跟随两位嘉宾的思路,看看如何用影调、色调烘托主题。  图片拍摄于湖北恩施土家族,在吊脚楼内作者很好的捕捉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环境中腊肉和农具高
在人类文化建构中,摄影一直是向外观看、获取外部世界信息,从而帮助我们建立自己认知坐标的工具,被当做我们的第三只眼,看他人的生活、异乡风情、外星奇观……人类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直认为“我”是相对于“他人”而存在的,外部世界的信息成為我们确定自己是谁的重要基石。拥抱的吉勒斯与戈乔 1992  南·戈丁(Nan Goldin,1953- )的摄影显然是一股逆潮流而上的浑浊之水,她将镜头彻底转向了“我”
旧瓶装新酒  X-E2采用了与X-E1几乎完全相同的机身。如果遮住型号标志,我们很难将两款产品区分出来。但在机身内部,X-E2却有着多达60项功能改进,主要包括:  ◎ 采用X-Trans CMOS II感光元件,  支持混合自动对焦;  ◎ 配备EXR II图像处理器;  ◎ 新增镜头优化调整器;  ◎ 最高连拍速度提升至约每秒7张;  ◎ 液晶屏升级至3.0英寸104万像素;  ◎ 支持192
尽管数字时代的器材更迭日新月异,却总有一些摄影人沉浸在胶片相机时代的“慢”与“精致”中:拿着大画幅相机拍摄,看到心仪的画面,不能抬手即来,而是要先安装相机、镜头、快门线、支好脚架、插装底片盒……良好的画质固然是中大画幅胶片相机带来的优势,但通过这种“慢”下来的方式拍摄,给自己更多思考、发现的空间和机会,想必是摄影人依然钟情于此的原因。跟着摄影师陈霖、扛着中大画幅胶片相机,在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年夏天盛开的荷花均为摄影人热衷的拍摄题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摄影人为之倾倒而挥洒汗水的精神支柱。“红雨微茫,雁影成行,残荷深处有凄凉。”秋冬的残荷以苍凉之美触动着古今国人的情思。无论是荷花、荷叶,还是残荷,围绕荷塘,摄影的表现手法众多,如何拍出荷塘意境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摄影一词最早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绘画艺术先于摄影存在,
— 刘卫  也许是想表达我们之间的距离,  照片里的人,大多我并没有拍他们的正面,做这个项目的这几年,  我知道了很多从来不知道的事。无题,香港,2012 刘卫 摄  刘卫  1982年出生于香港  现于香港从事摄影创作  据称有过半的香港家庭,是上一辈从大陆来到香港定居。影师刘卫1982年出生在香港,她的父母是四十年前从大陆来到这座城市的。一些偶然的家庭变故,让她对熟视无睹的家庭关系和周边的城市
长在旷野的时候 召来雨水洒遍做成套杆的时候 引来众人艳羡长在丛林的时候 召来雨露漫天走向畜群的时候 简直扣人心弦  ——套马杆祝词孙雅杰 摄  我自己是“蒙古女婿”,也是在内蒙古长大,对草原一直比较关注。我拍的这些照片都是草原牧民真实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朋友说这些照片有点“感觉”,有些“激情”,我个人认为更多是一种感受和情怀,一个初到草原的游客和一个关注草原文明发展延续的人,思考和表达可能会有区别。
中央美院教授、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家黄永玉说,大师多如狗,教授满街走。浮躁的时代,“帅哥”、“美女”成了“先生”、“女士”的替代词,刚在某市拿了个小奖就被尊为“大师”,“大师”称谓被拉低成了廉价的“地摊货”。  为什么这个时代“大师”泛滥?除了影响力、话语权等“权力”化的诱惑和崇拜,也是一种自身文化积淀的自馁。  最近16岁的上海姑娘武亦姝成了新近“网红”,让久违的中华诗词重回人们的视野,思考传统文化
邳州地处江苏最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旖旎醉人,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境内有30万亩银杏森林公园、100华里的水杉大道、国家4A级艾山九龙风景区、江苏省内最大的关帝庙、千亩古栗园和蜿蜒曲折的京杭大运河等著名景点,绘就了“百里水杉画卷,千年艾山佛光,万顷银杏林海”的独特景观。  邳州银杏甲天下。这里有最美的银杏路;这里有最大的银杏生态园;这里有最古老的银杏树;这里有“江苏最美乡村”港上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