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经皮心脏穿刺取血法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8819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大鼠取血是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以往沿用方法取血量小,甚至为了取血要处死动物,拟建立一种活体多次取血法。

方法:

大鼠麻醉后取仰卧位,从剑突下以30°角斜行刺向心脏,进针2.5~3.0cm,回抽针筒,即见血液涌入。

结果:

3年来采血1000余次,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30只SD大鼠,每10天取血2.0ml共3次,实验前后测体重、Hb、RBC、Hct、Alt、TP、BUN。经统计学分析:除大鼠体重平均增加20g外,各项血液成分及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只大鼠取血4次后剖胸:胸腔无积血,心脏无血肿,无瘀斑。

结论:

本法取血量大,200g以上大鼠一次取血2.0ml,10天内即可恢复,操作容易,定位准确,成功率高能做到一针见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复合血管应用的可行性,对其做出客观评价。方法:将复合血管移植于动脉环境,以聚四氟乙烯管为对照,建立犬腹主动脉移植模型,计算移植血管术后的通畅率,并通过LM和SEM观察移植血管新内膜形成过程。结果:复合血管重建犬腹主动脉的通畅率离于PTFE管在同等条件下的通畅率,而且在观察期(112天)内复合血管已完全内皮细胞化,而PTFE管则未达到完全内皮细胞化。结论:复合血管是理论上大有前途的
期刊
目的:探讨持续灌注温血心停搏液保护离体鼠心。方法:应用离体鼠心模型,对温血停搏液(W)和冷晶体停搏液(C)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电镜定性观察结果和立体学定量分析以及半定量评价结果均显示W组明显优于C组,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持续灌注温血停搏液,心肌在停搏期间有充足的血供,心肌不存在缺血缺氧。结论:因而该方法对离体鼠心是一种比较理想而有效地心肌保护方法。
期刊
目的:了解胆道梗阻后肝细胞线粒体钙稳态改变及粉防己碱对肝操作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切断大鼠胆总管复制胆道梗阻模型。结果:胆道梗阻后,肝细胞线粒体钙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P<0.01;血清T-Bil、ALT、ALP、GGT水平逐渐升高,P<0.05。坏死、炎性反应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线粒体钙含量与血清ALT、ALP、GGT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肝细胞线粒体钙超载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