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人性世界r——从人性的本质、内容、根据与价值指向的维度看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认为,人性是人先天具有的资质,这种资质又叫“良知”“良能”.所以,从人性的本质上看,人性就是善的.人性的内容客观上是“德”和“欲”,其中,“德”包括仁义礼智等,“欲”包括耳目鼻口等的感官欲望.但是,“德”才应该真正成为人性的内容.人性的内容之所以是“德”,换言之,仁义礼智之所以内在于人,其因在于人性的内容“仁义礼智根于心”.人性的内容“仁义礼智根于心”,是因为“心”由“仁”或曰仁义礼智所构成;“心”由仁义礼智所构成乃是天之所赋,又是“浩然之气”使然.从人性出发,顺性而为,即意味着从仁义礼智出发,由仁义之道而为,必然有利于他人与社会.在此意义上,人性善;人性善,而有的人的行为“恶”,是因为违背人性而为,放逐其“心”.这就是孟子人性论的思路与内容.
其他文献
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和《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统称为《新莱茵报》.1847年12月至1851年1月的《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资本、劳动
网络谣言因其虚假性信息的本质,呈现为一种否定性命题.网络谣言犯罪在刑事诉讼中存在证明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观方面明知、故意要素的确定,客观方面信息、言论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