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意义和优势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意义
  
  近年来,声势浩大的中国图书“走出去”虽然成绩显著,但当中却鲜有理应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的中国少儿图书的身影。少儿图书之所以会被视为“走出去”图书门类中的“排头兵”,主要是因为较之其他门类的图书,其更具特殊性和重要意义。
  一是童心童趣无国界,少儿的眼中“地球是平的”。与成人图书相比,少儿图书所反映的大多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情感,不那么容易受到各种意识形态和偏见的影响。而且,少儿可塑性比较大,接受事物比较客观,很大程度上使得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跨界阅读成为最大可能。
  二是少儿的阅读喜好和内容互通性强。少儿题材图书以故事为主,生活色彩浓郁,不同文化的隔阂较少。因此,少儿图书是比较容易“走出去”的类别之一。像《窗边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等,就一直备受全球少儿的青睐。
  三是少儿图书“走出去”的障碍比较少。少儿图书大多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文字量少而且叙述简洁,相对于成人图书来说,少儿图书的翻译比较容易,翻译难度较低,翻译成本也相对较节省。
  四是少儿图书通常都是一个国家图书市场的主体,更具“走出去”市场号召力优势。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先生说:“国外市场非常关注中国国内市场的畅销书,如果在国内卖到很大的数字,他们也会相应关注,拿到国外尝试,当然也未必都成功,但也都值得一试。”确实,真正“走出去”并在海外图书市场上取得效益的中国图书,无不遵循这一特点,凭借国内的畅销和影响力,来获得国际市场的口碑和国际强势出版商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某种意义上,儿童文学图书的繁荣程度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少儿图书出版实力的写照。
  第一,儿童文学是一种普遍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和接受能力的,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学。儿童文学的特质,在于能够适应儿童的生活体验的广狭程度和精神发展阶段,易懂、有趣,并能循序渐进地陶冶孩子们的精神资质,具有适宜于各发育阶段的教育性。儿童文学图书之所以能够成为少儿图书的主流产品门类,主要在于它能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精神营养品的源泉所在。
  第二,国内外网络书店的儿童文学图书数量均居少儿图书首位。近十年来,网络书店的发展如火如荼,已经逐渐超越传统书店,成为读者购书的主要渠道。网络书店的竞争优势除了购买的便利性,还体现在图书品种和数量的丰饶程度,所以,任何门类的图书在网络书店上的搜索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该门类的发展规模。笔者在五家著名网络书店上,对少儿图书中的“儿童文学”、“幼儿启蒙”、“科普/百科”三个大类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儿童文学图书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其他门类的少儿图书。
  第三,近10年来我国少儿图书之所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是源于儿童文学图书的快速增长。在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开卷”)监测数据中,少儿图书占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重从1999年的8.55%持续上升,到2009年已增至12.31%。儿童文学图书的零售市场码洋占有率1999年为21.66%,2009年为36.83%,1999年至2009年,儿童文学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占有率上升了15.17个百分点。儿童文学图书的市场占有的增长率远远大于整个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占有率增长的平均值。
  第四,无论是引进还是输出,少儿图书的对外版权贸易重点领域都集中在文学和动画两大门类。而且,从内容产业链发展的一般原理来看,文学作品又往往是动画制作的文字脚本。如动漫产业享誉全球的日本,其绝大部分的动画片在被制作成电视连续剧版和电影版播出前,都曾是先在期刊上连载然后出版图书,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铁臂阿童木、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均属于此种运作模式。因此,儿童文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儿童最喜欢阅读的少儿书门类了。
  中国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优势
  俗话说,水涨才能船高。这是一般的产业发展原理,图书产品也是如此。儿童文学图书作为少儿图书产品中的大户,担当“走出去”的主将自然责无旁贷。而且,儿童文学图书在“走出去”方面还具有以下的优势。
  第一,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景,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都是以文学的繁荣发展为核心的。众所周知,我们耳熟能详的不朽的典籍,如《诗经》《史记》《神曲》……这些光耀千古的名家名作,固然包含着其他领域的重要的成就和价值,但毋庸置疑这些名篇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地流传下来,其所具有的文学魅力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文学往往被视作为一个民族覆盖面最大的文化样式,而文学图书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竞争中,也总是最能吸引人眼球,最让人神往的。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先生曾撰文感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成为一个社会、一种文化形象且可靠的注脚,更能揭示人类的共性,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互相理解、尊重与亲近,让重洋关山与文化阻隔的世界得以联结。充满张力的希腊神话让中国读者很早就领略到欧罗巴人的精神,唐诗宋词的奇妙意象使得五大洲的人们向往神奇美妙的东方,莎士比亚让世界各个国度的人们都永远记住英伦三岛
  相应的,作为文化发展和传承重要方式之一的出版,文学也自然成为其奠基和构建自身的核心所在。因此,作为少儿图书出版的重要门类的儿童文学的繁荣兴盛与否就对整体上中国少儿图书“走出去”有着十分直接和关键的影响。换言之,“儿童文学图书兴,则中国少儿图书走出去易;儿童文学图书衰,则中国少儿图书走出去难”,并非夸大其辞。
  第二,儿童文学是人之初文学,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最早在儿童的心灵世界培养一种对语言的感情和对文学的青睐。优秀的儿童文学犹如孩子们精神生活中的阳光空气雨露,不可缺失。让儿童阅读文学,亲近儿童文学,就能培养他们对文学的亲近,就能培养他们的母语意识;而母语意识是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根本所在,进而就能产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欧美等国就特别重视儿童文学图书的阅读,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英语国家,儿童文学的阅读不仅为家庭所重视,而且受到整个教育界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一座城市每一所中小学校都有少儿图书馆,并且都安排有专职接受过儿童文学教育和儿童阅读培训的馆员,对少儿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方面的指导。而且,权威的出版数据也显示,欧美国家的少儿图书出版一般占总出版的20%左右,而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在整个少儿图书出版中所占的份额通常有近一半之多。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图书是西方发达国家少儿图书消费的主流产品类型。从需求引导消费的针对性、接近性和认同角度来说,儿童文学图书无疑是最具“走出去”潜力的主打产品。
  第三,儿童文学是最适宜于延伸内容产业链、形成跨界发展资源的题材,因而,儿童文学图书在对外推广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优秀的儿童文学图书,“一鱼数吃”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如全球最具知名度的《哈利·波特》,由小说而拍摄电影,由电影再形象授权开发服装、玩偶等,进一步拓展,还可以开发网游、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当前,形象授权的开发已经不再局限于实物本身,也可以是文本内容(或者说是冠名授权),如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畅销后,一些出版社推出的“马小跳”益智、教辅类图书,也同样受到了小说读者的欢迎。可见,一个好的内容产品一旦能够实现跨界,直接面对、到达终端消费者的渠道和方式就会增多,这种量变就会逐渐积累形成一种宣传感染上的质变,凝聚成良好的市场号召力,大大地提升了推广的成功率。
其他文献
在我国500多家出版社中,中小型出版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它们的生存与发展是我们出版业关注的重点之一。然而,大部分中小型出版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化进程缓慢,在组织结构和体制上仍沿袭传统的科层制结构,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也少有成本和效率的观念和意识。在出版业市场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也要提倡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我们接下来就以中小型出版企业组织结构为例来说明:在尽量不增加企业成本的基础上
互联网的普及衍生出了名目众多的网络"客"族,"客"族的生存方式承载着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在媒介形态、传受身份、话语叙事、意见表达等方面呈现一系列新变化,深刻变革着人们的生
与强调"我应该做什么"的义务论伦理传统不同,《野草》提出了重要的现代伦理命题,即"我是谁",从而指出了"自我伦理"对于民族伦理体系的重要性。同时,《野草》试图打破既定的善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