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水县习酒镇历史以来就有种植高梁的习惯,是出产优质酒用高梁的最佳适宜区,本文对习酒,高梁种植密度进行试验分析。
关键词:习水县;习酒镇;高梁密度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概况
1.1 习酒镇位于习水县南部的赤水河岸,国土面积80.9平方公里,实有耕地1407.6公顷,其中旱地 540公顷,占总耕地的38.4%,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
1.2 自然条件:习酒镇域地理坐标为经度106°06′- 106°17′,纬度 28°05′- 28°15′;海拔320-1147m;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4℃,无霜期350天;土壤类型主要有石灰土、黄壤、沙土、水稻土,主产水稻、高粱、小麦、玉米、红苕、洋芋、豆类、油菜等粮油作物。该地历史以来就有种植高粱的习惯,是出产优质酒用高粱的最佳适宜区,是国酒茅台有机原料生产基地的重点乡镇之一。为进一步探索高粱作物在该地的适宜种植密度,特实施该试验任务供参考。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品种来源
红缨子,由仁怀市有机高粱种子繁育基地生产。种子由习水县红粮产业化经营办公室提供。
2.2试验地点
习酒镇黄金坪村大地有机红粮园区夏官友户地块,地力为微酸性中等肥力黄壤。试验地海拔450m,试验用地602.5㎡。
2.3试验处理设置
2.3.1处理设计
设5个处理,处理1:90000株/公顷;处理2:97500株/公顷;处理3:105000株/公顷;处理4:112500株/公顷;处理5:120000株/公顷。
2.3.2小区设计
设四次重复,重复实行随机排列,处理间不重叠。小区间以厢沟为界,厢沟宽20cm。每小区栽9行,行距60cm,相对应的窝距分别是37.1cm、34.2cm、31.8cm、29.6cm、27.8cm。1小区宽510cm,各处理行长是,处理1:(15穴-1)×37.1 30=549.4cm,面积510×549.4=28.0194m2; 处理2:(16穴-1)×34.2 30=543cm,面积510×543=27.693m2;处理3:(17穴-1)×31.8 30=538.8cm,面积510×538.8=27.4788m2;处理4:(18穴-1)×29.6 30=533.2cm,面积510×533.2=27.1932m2;处理5:(19穴-1)×27.8 30=530.4cm,面积510×530.4=27.0504m2。每次重复的面积为137.4348m2,试验用地净面积549.7392m2。实行营养块育苗移栽,双株留苗。
2.4试验技术措施及田间管理
2.4.1种子处理
播前的4月17日晒种3小时,次日晚用温水浸种10小时。
2.4.2播种
采取营养块育苗。营养泥于播前6天进行积制发酵。播期4月19日,播种时用清水粪将营养泥调湿到一定湿度后平铺于1.2m宽的苗床厢面上,然后切匀切细切平整,用踏泥板将其抹平,确保营养泥厚度6~7cm,划成5~6cm方块,在方块中央打深度为1~2cm小孔,在小孔中放置2粒种子。本试验分为2个苗床厢5个小厢育5个品种。播种完毕后盖湿润细肥土1~1.5cm,盖拱膜密封保湿保温出苗。
2.4.3苗床期管理
4月26日苗齐,之前未揭膜;4月27日~5月8日为1叶1心至2叶期,见晴天敞膜通风;5月10日~15日为2叶1心-3叶期,逐步全敞膜炼苗,并用清水粪适量施了一次提苗肥。
2.4.4移栽
移栽期5月21日,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要求布局小区;重施底肥,公顷施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藻有机肥750㎏、清水粪36000㎏后选苗带土双株移栽。
2.4.5大田管理
5月24日用清源宝生物农药做成诱饵对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进行了一次防治,5月26日、6月5日、分别公顷施清水粪37500㎏进行提苗和抗旱;6月24日进行了一次中耕培土除草:7月2日用清源宝生物农药防高粱蚜虫、高粱螟等虫害一次。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生理性状表现
3.1.1生育期差异
表现不明显,在122d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干旱特别严重,假熟现象明显。
3.1.2植株抗旱性
根据绿叶数、倒伏状况、穗部状况等情况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3.1.3病虫情况
本试验地发生的病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高粱蚜虫、粘虫、黑穗病。6月28日检查,粘虫为害率1.6%;蚜虫为害率56.3%。8月21日收割时,黑穗病感病比例为红缨子4.3%。
3.1.4株型
5个处理中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有递增的趋势,递增2~3cm。
3.1.5穗型
穗长无明显差异。
3.2 经济性状表现
3.2.1有效穗
移栽时每窝虽按双株移栽,但由于地老虎、选苗不一致、干旱等原因导致窝有效穗均比方案要求少0.08~0.15株,造成公顷有效穗达不到方案要求,造成试验有一定误差。
3.2.2穗粒性状
穗粒数呈抛物线型,以处理3最大达2684粒,比处理1多852粒,比处理5多532粒,比相邻的处理2和处理4高150~360粒,合理密植易形成大穗。千粒重随着密度的的加大而降低,处理1高达18.9 g,处理4、处理5低于15 g,就是说,稀植易形成大粒。
3.2.3产量上
处理3由于群体结构合理,穗大粒多,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密度的增加或降低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都呈递减走势,减产幅度最大的是处理1为1239㎏/公顷和1252.5㎏/公顷,分别减产29.26%和31.63%,处理2和处理4相应接近,但减产幅度都在450~750㎏/公顷之间。实测产量总验收了549.8㎡,实收干籽粒总量177㎏,折公顷实产3220.5㎏,处理2、4、5接近平均水平。
4结语
综合上述,本试验以处理2、处理3、处理4产量相对要高。生产上,我地中等肥力地块以公顷栽97500~112500株为宜,可获得高产。
作者简介:周远双(1974-),男,汉族,贵州习水人,大专学历,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习水县;习酒镇;高梁密度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概况
1.1 习酒镇位于习水县南部的赤水河岸,国土面积80.9平方公里,实有耕地1407.6公顷,其中旱地 540公顷,占总耕地的38.4%,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
1.2 自然条件:习酒镇域地理坐标为经度106°06′- 106°17′,纬度 28°05′- 28°15′;海拔320-1147m;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4℃,无霜期350天;土壤类型主要有石灰土、黄壤、沙土、水稻土,主产水稻、高粱、小麦、玉米、红苕、洋芋、豆类、油菜等粮油作物。该地历史以来就有种植高粱的习惯,是出产优质酒用高粱的最佳适宜区,是国酒茅台有机原料生产基地的重点乡镇之一。为进一步探索高粱作物在该地的适宜种植密度,特实施该试验任务供参考。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品种来源
红缨子,由仁怀市有机高粱种子繁育基地生产。种子由习水县红粮产业化经营办公室提供。
2.2试验地点
习酒镇黄金坪村大地有机红粮园区夏官友户地块,地力为微酸性中等肥力黄壤。试验地海拔450m,试验用地602.5㎡。
2.3试验处理设置
2.3.1处理设计
设5个处理,处理1:90000株/公顷;处理2:97500株/公顷;处理3:105000株/公顷;处理4:112500株/公顷;处理5:120000株/公顷。
2.3.2小区设计
设四次重复,重复实行随机排列,处理间不重叠。小区间以厢沟为界,厢沟宽20cm。每小区栽9行,行距60cm,相对应的窝距分别是37.1cm、34.2cm、31.8cm、29.6cm、27.8cm。1小区宽510cm,各处理行长是,处理1:(15穴-1)×37.1 30=549.4cm,面积510×549.4=28.0194m2; 处理2:(16穴-1)×34.2 30=543cm,面积510×543=27.693m2;处理3:(17穴-1)×31.8 30=538.8cm,面积510×538.8=27.4788m2;处理4:(18穴-1)×29.6 30=533.2cm,面积510×533.2=27.1932m2;处理5:(19穴-1)×27.8 30=530.4cm,面积510×530.4=27.0504m2。每次重复的面积为137.4348m2,试验用地净面积549.7392m2。实行营养块育苗移栽,双株留苗。
2.4试验技术措施及田间管理
2.4.1种子处理
播前的4月17日晒种3小时,次日晚用温水浸种10小时。
2.4.2播种
采取营养块育苗。营养泥于播前6天进行积制发酵。播期4月19日,播种时用清水粪将营养泥调湿到一定湿度后平铺于1.2m宽的苗床厢面上,然后切匀切细切平整,用踏泥板将其抹平,确保营养泥厚度6~7cm,划成5~6cm方块,在方块中央打深度为1~2cm小孔,在小孔中放置2粒种子。本试验分为2个苗床厢5个小厢育5个品种。播种完毕后盖湿润细肥土1~1.5cm,盖拱膜密封保湿保温出苗。
2.4.3苗床期管理
4月26日苗齐,之前未揭膜;4月27日~5月8日为1叶1心至2叶期,见晴天敞膜通风;5月10日~15日为2叶1心-3叶期,逐步全敞膜炼苗,并用清水粪适量施了一次提苗肥。
2.4.4移栽
移栽期5月21日,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要求布局小区;重施底肥,公顷施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藻有机肥750㎏、清水粪36000㎏后选苗带土双株移栽。
2.4.5大田管理
5月24日用清源宝生物农药做成诱饵对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进行了一次防治,5月26日、6月5日、分别公顷施清水粪37500㎏进行提苗和抗旱;6月24日进行了一次中耕培土除草:7月2日用清源宝生物农药防高粱蚜虫、高粱螟等虫害一次。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生理性状表现
3.1.1生育期差异
表现不明显,在122d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干旱特别严重,假熟现象明显。
3.1.2植株抗旱性
根据绿叶数、倒伏状况、穗部状况等情况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3.1.3病虫情况
本试验地发生的病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高粱蚜虫、粘虫、黑穗病。6月28日检查,粘虫为害率1.6%;蚜虫为害率56.3%。8月21日收割时,黑穗病感病比例为红缨子4.3%。
3.1.4株型
5个处理中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有递增的趋势,递增2~3cm。
3.1.5穗型
穗长无明显差异。
3.2 经济性状表现
3.2.1有效穗
移栽时每窝虽按双株移栽,但由于地老虎、选苗不一致、干旱等原因导致窝有效穗均比方案要求少0.08~0.15株,造成公顷有效穗达不到方案要求,造成试验有一定误差。
3.2.2穗粒性状
穗粒数呈抛物线型,以处理3最大达2684粒,比处理1多852粒,比处理5多532粒,比相邻的处理2和处理4高150~360粒,合理密植易形成大穗。千粒重随着密度的的加大而降低,处理1高达18.9 g,处理4、处理5低于15 g,就是说,稀植易形成大粒。
3.2.3产量上
处理3由于群体结构合理,穗大粒多,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密度的增加或降低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都呈递减走势,减产幅度最大的是处理1为1239㎏/公顷和1252.5㎏/公顷,分别减产29.26%和31.63%,处理2和处理4相应接近,但减产幅度都在450~750㎏/公顷之间。实测产量总验收了549.8㎡,实收干籽粒总量177㎏,折公顷实产3220.5㎏,处理2、4、5接近平均水平。
4结语
综合上述,本试验以处理2、处理3、处理4产量相对要高。生产上,我地中等肥力地块以公顷栽97500~112500株为宜,可获得高产。
作者简介:周远双(1974-),男,汉族,贵州习水人,大专学历,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