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人,包括学生和教师,永远都是发展的主体。学校发展必须“目中有人”,力求实现学校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机结合。而一旦实现了这种结合,学校必将获得支撑自身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并由此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多年来,桥城中学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梳理自身的办学理念,回应时代需求,用“达人教育”促进师生的持续发展,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理念引领,走进“达人”生活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长平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寻求、创造不同的希望和梦想,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自2003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领师生一起梳理学校办学实践,不断探寻新的发展思路。“达人教育”,便寄寓了桥城师生对于学校发展和自身成长的期待和美好愿景。
  “达人”一词可谓当下中学生的潮流用语,音乐达人、微博达人、优酷达人……多姿多彩的现代达人昭示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也因此,“达人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所接纳。学校引领师生一起,探寻达人的历史渊源,寻找属于桥城中学的“达人”。“达人”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後必有达人。”而后,一直为后人所沿用。宋代司马光 《训俭示康 》云:“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明代徐渭《自浦城进延平》则说到:“循理称达人,险难亦何戚。”“达人”这一称谓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这些记载中,“达人”可以理解为“通达事理、明德辨义的人”。而《滕王阁序》中所说的“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其“达人”则与现代达人之意已经极为接近,即在某一方面或领域有不凡的成就、通达顺畅无阻之人。
  基于以上思考和实践,桥城人对“达人教育”作出了释义:尊重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也是培养成功者的教育。“达人教育”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造就“通事理、明德义、富才情、有专长的桥城达人”为目标,针对学生个性、兴趣、特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成才,成就最好的自我。简而言之,“达人教育”是培养成功者的教育,倡导“人人都可成为达人”。
  有了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桥城师生开始一起营建“达人”校园生活,寻找独特的自己。
  “达人教育”主题雕塑旗帜鲜明地亮出桥城师生的价值追求,呼应“为师生体验成功设平台,为师生持续发展奠基础”所彰显的“达人”教育情怀,更映照着桥城人一直秉持的“志存高远、海纳百川”的学校精神。与此同时,为了让“达人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广泛征集师生意见,为校园主体建筑命名。达志园、达怀园和达德园等应运而生,师生用这种方式诠释自己对桥城“达人”的理解:成为有远大理想、心胸宽广而豁达之人。校园主广场——达人广场,每天通过大型电子屏幕,不时播放由师生推选的校园达人和社各行各业达人形象和事迹,让学生感受达人的魅力,与达人同行,立志成为达人……
  “达人教育”聚合了桥城师生的智慧创意和生活追求,这样的办学理念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师生每天都在经历的教育生活。
  二、课堂主导,践行“达人”精神
  课堂是师生最重要的校园生活场域,也是践行与深化“达人教育”理念的主渠道。“达人教育”倡导“人人都可成为达人”,将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一种财富和资源,这一理念指引下的常态课堂自当最大限度地强化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适应性,注重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为此,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以“达人教育”理念构建常态课堂,培养“通事理、明德义、富才情、有专长”的桥城达人,也成就自身的“达人”成长。
  各学科教师以“达人教育”理念为指引,开展了“导学·合作·评价三元整合课堂研学模式行动研究”。这一行动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研究问题、合作提高;促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学习和道德的自主建构。让课堂真正成为捍卫学生天性、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生活场域,让师生成为课堂“达人”。
  学校鼓励各备课组、科组每学期上一节三元整合课型示范课和一节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则上一节三元整合课型“汇报课”。以“三课”为平台,促进教师之间不断交流反思,深化对“达人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践行。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学校定期开展“导学·合作·评价”三元整合课堂研学模式试验专题发言和经验总结等活动,让教师在交流切磋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学校还通过开展优秀研学案评选评活动,每学期选出优秀课改积极分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成为自己学科领域的“达人”。
  如今,”以人为本“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桥城中学的常态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收获和道德成长,真正做到了“目中有人”。而学生们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成长动力,“学习达人”“礼仪达人”“科技达人”“体艺达人”“绘画达人”“历史达人”“书法达人”等,成为学生的奋斗目标和学习榜样。
  三、课程融通,丰实“达人”内涵
  随着“达人教育”实践经验的丰富,师生对这一理念的理解不断深入,通过自主实践和创新,形成了“达人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为“达人教育”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桥城中学自建校以来,便有鼓励学生社团发展的传统。在已有学生社团基础上,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做了“课程套餐”,包括二十多种长期特长课程(社团课程)、三十多种短期兴趣课程(选修课程)、微型体验课程和学校创新实施的电子书包实验课程等。以此兼顾每一位桥城学子的兴趣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空间,人人都成为达人。
  长期特长课程源于已有的社团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先后成立了科技环保协会社、飞扬合唱社、烘焙社、太极拳社、毽球社、击剑社、观鸟社等20多个社团。每个社团都由师生自主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材,由社员自己设计社团徽章。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各类主题“艺术文化节”,社团成果展示成为文化节上最亮丽的风景。丰富的社团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多样化的需要,也让“达人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
  短期兴趣课程定位为校本选修课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但不一定会外显,短期内也不会呈现为特长。为此,学校以文化生活、精彩艺术、活力体育与学科拓展四大板块为主题,构建了选修课程体系。选修课程分为实践活动类、安全常识类、精彩艺术类等,编有教材供学生选修,并规定了选修门数与上课时间。选修课程的开设为不同层(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次、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的舞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充分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微型体验课程,让人人体验“达人”成功喜悦。今天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被认可,成功的体验能让人更加自信与乐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学校开发了系列微型体验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例如,“青少年领袖才能集训课程”是学校与澳洲城骏教育集团合作开发的微型体验课程之一,通过一系列特色集训,发展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演讲技能、激励技巧等;并让学生了解“领袖”知识,体验成为“领袖”的成功喜悦,不断增强孩子们的自我效能感。
  电子书包实验课程则是学校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创新探索,即以翻转课堂为契机,探索构建电子书包。借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现跨时空学习,为“达人”们提供即时学习与交流平台。
  “达人教育”探索为桥城师生开启了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校园生活,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创设了良好的平台。“达人教育”关注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它指向“个性发展”与“未来”的结合,更指向师生的未来幸福人生。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城中学
  广东广州 511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今夜,白马湖的风又该大了吧?  我独自坐在现代楼宇开着暖气的房间里,冲上一杯茶,边接着远方朋友新年的问候,边游神看着前些日子带全省“领雁工程”美术培训班的学员去白马湖拍回的一些影照资料。  很多次了,我想写那里的风雨,画那里的松竹,但我能写出心中神圣的背影,画出梦里明澈的月光吗?  很多次,我都在仰望中放弃。  我默认,用平静面对也许是最好的朝圣。  可我不死心。  于是,我又来了。带着游春的喜悦
开学初,由于一位班主任突然调走,学校让我接手了这个班。初时,学生沿袭“旧习”,让我颇感头疼和无奈。作为一班之主。应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好“领导者”的决策形象,使它成为学生眼中的第一道风景,我认为,上任之初,烧好“三把火”至关重要。   第一把火——公开选举,提升班委素质    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班子”改选,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开启班级新的征
唐燕、高德胜:清醒地认识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限度  唐燕、高德胜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尽管现代学校自认为应该责无旁贷地教授道德,然而种种现实因素似乎又在解构此职责,致使其饱受“德育低效”的诟病。现代学校可以进行道德教授,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大规模、划一性的道德教授图景,以及知识化教学和规范化管理实现的教育效果,成为现代学校其道德可教性的理由。然而,蕴含在现代学校道德教授
摘 要 在日常教学中,看似合理的教学设计,却往往隐含着不合理甚至不道德的教育价值和错误的行为导向。教师应审视教学中隐含的育人价值定位和导向,才能真正担负起培养良好社会公民的使命。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教学设计;价值定位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34-03  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教学操作的有效性,更应该从育人价值
教师阅读的价值追问:为何阅读?  问询教师为何要阅读就像问询人类为什么要吃饭呼吸一样。因为教师是传承文明的使者,他必须保持对人类现时文明和古代文明必要的洞察和了悟,才能承担这份使命;他必须站上文化的高点,才能看见人类文明火点的蜿蜒路径。  一  关于读书之论,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已经作过论述,其论述十分精彩。特别是著名翻译家王佐良用文言文翻译出来的《论读书》简直精彩绝伦。关于读书的功用,《论读书》
摘 要:校园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品德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基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捕捉活动瞬间、校园日常生活场景,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思,实现道德的主动建构。这样的品德课堂源于生活,能让学生不断发现和体验生活,获得真实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课程资源;校园生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用的交通工具以及一些特定环境下特殊的运输工具;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面、水上、空中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影片感受到旧时交通的不便,深刻体会到出行的艰难;通过谈话、图片展示进一步感受到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变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逐步认识到交通
一、个案情况  小泉(化名),男,13歲,初一学生,家中排行第一,有一位8岁的妹妹。小泉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亲是一名杂工,母亲是工厂的临工。父母对小泉学习上要求严格,并寄予厚望。小泉从小很听父母和老师的话,自尊心强,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在一所较好的初中借读。刚上初中时小泉学习刻苦,成绩较好。但初一上学期中后期开始不想上学,表现为动作拖拉,不肯起床,经常迟到。为此,小泉的班主任非常
摘 要:法律内容的教学一直是思想品德课的难点,需要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基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件,以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贯穿课堂,引领学生在探究与思考中获得法律知识,实现价值引领。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2-0027-03  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
摘 要:关怀,即投注接纳、动机迁置的关怀者与接纳、确认、回馈的被关怀者之间的一种联系与相遇。基于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践,通过澄清关怀德性的“关系场”促进德育生态共生化,归因关怀动机的“情感场”彰显教学的人文情怀,以大德育的视角破题“重认知灌输,轻情意渗透”的传统德育范式,返璞德育伦理关怀之本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关怀伦理;德育;关系场;情感场;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