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围脓肿合并口底蜂窝织炎的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合并重症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解除呼吸道阻塞,大量抗生素全身应用,适量应用激素,尽早行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以及颌下、颈部多部位小切口法切开引流,监控血糖,吞咽功能训练易早期进行。结果:经过治疗,全部8例患者中,7例痊愈出院,1例感染扩散到上纵膈,后因家属拒绝继续治疗而死亡。治愈率87.5%。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早期局部切开引流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多部位小切口可达通畅引流的目的;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联合应用,适量应用激素,同时监控血糖。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 扁桃体周围脓肿 口底蜂窝织炎 切开引流
  扁桃体周围脓肿又名脓性蜂窝组织炎性咽峡炎,为扁桃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初起为蜂窝织炎即扁桃体周围炎,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侵入咽旁隙,继之形成咽旁脓肿,脓肿扩大,严重者可引发上呼吸道的阻塞,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死亡。2004年~2011年收治扁桃体周围脓肿合并重症口底蜂窝织炎患者8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2011年8例扁桃体周围脓肿合并重症口底蜂窝织炎患者收治,男5例,女3例,年龄41~68岁,平均55.12±12.34岁;病程5~15天,平均5.14±1.23天。患者病情:1例重度感染,炎症扩散到上纵隔,出现上纵隔脓肿;1例发生颈部及胸壁脓肿;其余6例均为口底蜂窝组织炎。细菌培养结果: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属等,少数培养无细菌生长。合并疾病:7例有2型糖尿病,血糖值14.2~25.1mmol/L。
  临床表现:7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及急性扁桃体周围炎,因未得到有效控制,出现颌下及颈部肿胀等,其中2例患者伴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三凹征明显。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4.9~33.1)×109/L,中性粒细胞77%~92%。颈部彩超显示患侧颈部、颌下及颏下多个低密度回声区;其中个别较重者颈部从两侧胸锁乳突肌深部至颈部正中可见不规则混合回声团,边界尚清,其内可见多发气体样强回声,伴“慧尾征”,探头加压可见轻度变形。颈部螺旋CT扫描显示患侧颈部皮下软组织肿胀,咽旁软组织增厚,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及斑点状气体影,脂肪层模糊,咽喉部周围间隙可见水肿,边界不清,口底深部散在小脓腔。部分患者MRI显示咽后椎前间隙、患侧咽旁间隙、经动脉鞘间隙至胸骨后间隙内多发不规则形稍长T2信号影,内多发点状低信号影。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梗阻,控制炎症发展。2例Ⅲ度呼吸困难者行紧急气管切开,经咽腔行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及颈部脓肿切开引流,同时给予大量抗生素全身应用,并适量应用激素。剩余6例患者均在入院后即经咽腔行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多部位小切口法,行颌下、颏下及颈部脓肿切开引流。并及时取分泌物及抽血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其结果合理、联合应用抗生素,同时注意全身支持治疗,防止患者发生衰竭而危及生命。对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5次(即空腹、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晚22:00),根据血糖高低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血糖控制在空腹8mmol/L以下,餐后10mmol/L以下。呼吸困难缓解后,应及时开始吞咽功能训练,并鼓励患者积极进食、说话,可以先进行松软食物或流食。
  结 果
  8例患者中,7例痊愈出院,1例感染扩散到上纵隔,其家人拒绝继续治疗而死亡。治愈率87.5%。
  讨 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尤其是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者。扁桃体隐窝,特别是扁桃体上隐窝的炎症,常导致窝口阻塞,引流不畅或深部滤泡化脓,细菌或炎性产物破坏上皮组织,向深层发展,穿透扁桃体被膜进入扁桃体周围隙。糖尿病患者由于易感染体质,若不知义口腔防护及预防并发症,常导致本病,且糖尿病患者继发本病比一般患者更加严重。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局部切开引流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需要正确地选择脓肿切开时机,有效的引流。口底蜂窝织炎患者脓液多分散在口底组织间隙中,不易形成局限的脓肿,所以主张不需要等到出现波动感或穿刺有脓就应尽早切开引流[3]。
  本组2例呼吸困难患者由于及时进行气管切开,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使患者脱离危险状况。对脓肿患者应进行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以及颌下脓肿切开引流病。本组1例颈部胸壁脓肿患者,因进行了及时的脓肿切开及负压引流,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另1例因感染扩散到上纵隔,并引起纵隔脓肿,家人拒绝继续治疗而死亡。
  由于本病常继发于糖尿病患者,因此在解除呼吸困难后,应积极使血糖保持到正常水平,并在炎症早期即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足量全身应用。经验性抗炎的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针对性用药,必要时可给予抗厌氧菌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要同时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保持酸碱平衡,及时请内分泌内科会诊,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动态监测血糖(5次/日),根据其血糖监测结果灵活增减胰岛素的用量,使血糖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另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用原则是要以不加重疾病的进展为前提,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病情一旦得到控制应立即停药[4,5]。对于呼吸困难解除者应积极地进行舌肌的锻炼,对脓肿消退减轻的患者鼓励进行饮食行为。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7.
  2 王为.糖尿病伴咽喉部急性感染10例.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6):279.
  3 刘斌.口底蜂窝织炎的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04,3:117.
  4 李张员,黄加祥.糖尿病并发咽喉部感染11例报告.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3):30.
  5 徐海燕.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35例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2:63-64.
其他文献
节育环(IUD)异位是指节育环嵌顿于子宫肌层或穿透子宫壁进入腹腔、阔韧带者。IUD是作为一种有效的长效避孕方式,其优点在于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育龄
探讨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老年性肺炎患者75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除1例合并肾衰竭死亡外,其余均好转出院,1个月内回访,无复发。结
目的:探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方法:对梨状肌综合征患者208例进行临床分析,与传统物理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在梨状肌综合征的显效率60%,
摘 要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因门脉高压,外伤性脾破裂及巨脾行脾切除术后患者80例,其中门静脉系血栓形成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门脉高压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中,7例康复出院,1例肝功能衰竭死亡,巨脾行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治愈出院,外伤性脾破裂术后未见血拴形成。结论:血小板的异常增多和血流的改变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97   无张力修补术已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是近年来疝治疗发展的新趋势。该方法更符合人体腹股沟的解剖生理,具有4个明显特点:①操作简单;②创伤小;③恢复快;④复发率低。现将2008年5月~2011年3月采用无张力疝环填充术治疗腹股沟患者50例的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男44例,女6例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7例,对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关键词 腹腔镜 次全子宫切除术 宫颈套扎  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LSH)指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体而保留子宫颈的手术[1]。2009年7月~2011年10月完成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34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治疗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4例,年龄38~52岁,平均43.2岁。其中子宫肌瘤26例、子宫腺肌病8例。妇科双合诊检查子宫增大<12周21例、子宫增大>12周13例,有下腹部手术史4
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色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的作用,正确的运用色彩能够提高风景园林设计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园林作品。本文根据已有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对照组58
<正>在与马克思合作完成《共产党宣言》之前,恩格斯曾以问答的形式创作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直截了当地阐释共产主义原理,文章的题目就叫"共产主义原理"。01关于共产主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