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修订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创新成绩评定模式,突出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力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改革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55-02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选派部分教师进厂矿,下企业,调研访问,学习取经。他们回校以后,根据掌握到的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层次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电工学》课程,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大胆取舍教材内容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招的学生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增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更增加了教学难度。针对学生基础差、不愿学的状况,力求降低教材的难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放在首位。为此,我们重新修订了《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计划,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该砍掉的内容坚决砍掉,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补充进来。新编教材引入了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调试技术、接地电阻的测试技术等新内容,舍去了基尔霍夫定律、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较复杂的内容。新编教材简单、适时、实用,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突出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将枯燥的东西变为有趣的寻知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进行了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讲座",到听课、评课、赛讲、表彰等"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思路,新的亮点,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填鸭式教学,老师满堂灌,学生难接受,效果不明显。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反客为主法、"答学生问"等,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2.结合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如我在讲到地面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之一是:我们学校在2011年11月1日早上8点多,突然发生停电事故,并烧毁部分电脑和音箱。经检查是由于当天未送大暖气,各办公室同时使用电暖器取暖,致使电源线路的中线熔断。这次事故为什么会烧毁中线?为什么电脑、音箱会烧毁而电暖器不会烧毁呢?如何才能避免中线烧毁呢?通过分析、讲解,明白了中线在居民供电线路的重要性,懂得了低压供电线路的配电方法。
3.让课堂教学走进实验室。有一些教学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法效果比较好。如我在讲到电阻的连接时,使用电工电子实验台、3只220V/40W的电灯泡、3只灯座、导线等进行现场教学。提出以下问题:3只电灯泡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连接方法?在220V的电源电压中,哪种连接方法是实用的?在380V的电源电压中,哪种连接方法是实用的?答案有多种,当学生每提出1种答案后,可以现场让学生做实验进行验证。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比较危险的连接方法,如3只电灯泡并联接在380V的电源电压中,老师必须讲明白其危险程度,如果确实要验证,一定要注意安全。
4.充分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讲到交流电的产生过程、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控制回路等内容时,使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电流的流动路线、元器件的动作过程一目了然,使空洞的说教变得非常生动、直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视技能培训为生命线
1.自己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根据我们学校购买的电工电子电拖实验台,结合实际需要,我们自己编写了实验、实训指导书。书中修改了三相负载的连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整流滤波电路等实验项目,增加了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照明电路的安装、单相电动机的拆装等实验实训项目。新编写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实用性强,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电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在班级里物色几名有兴趣、有志向、爱学习的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指导他们参与实验仪器、用品的准备和维修,参与实验新项目的开发。这部分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均得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作为"老师助理","兵教兵",协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或实验实训。
3.以技能大赛带动课堂教学。我们学校从2008年开始,每年派学生选手参加山西省职业院校煤矿机电技能大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能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几个人,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从2009年开始,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级电工技能大赛。把各级技能大赛作为抓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社会培养了一部分有理论、有实践的技术型人才,也提高了我校的社会声誉。
四、创新成绩评定模式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的认知能力,我们在成绩评定上做了如下改革。
1.细化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50%。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考勤,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实验实训课的表现、课堂笔记的质量,给出各项平时成绩。
2.改革考试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50%,考试分"操作考试"与"面试答辩"两部分,操作考试所占比例要大于面试答辩。"操作考试"有1个公共项目,6-8个选择项目。公共项目就是认识常用的电工工具、电子元件、仪表、低压电器元件,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等电量;选择项目就是实验、实训指导书上的实验。"操作考试"时,先完成公共项目,然后在选择项目中现场抽取1个项目,按照要求独立完成。"面试答辩"就是给学生提前出100道应知应会的复习题,在1-3位老师面前现场抽取5个题进行答辩。采用这种考试方法,学生是无法作弊的。
可见,如果学生平时不去上课,不去实验室认真操作,就没有平时成绩,也就无法完成操作考试,本课程成绩就难以及格。
我们这几年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上《电工学》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改革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55-02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选派部分教师进厂矿,下企业,调研访问,学习取经。他们回校以后,根据掌握到的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层次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电工学》课程,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大胆取舍教材内容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招的学生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增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更增加了教学难度。针对学生基础差、不愿学的状况,力求降低教材的难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放在首位。为此,我们重新修订了《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计划,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该砍掉的内容坚决砍掉,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补充进来。新编教材引入了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调试技术、接地电阻的测试技术等新内容,舍去了基尔霍夫定律、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较复杂的内容。新编教材简单、适时、实用,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突出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将枯燥的东西变为有趣的寻知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进行了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讲座",到听课、评课、赛讲、表彰等"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思路,新的亮点,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填鸭式教学,老师满堂灌,学生难接受,效果不明显。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反客为主法、"答学生问"等,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2.结合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如我在讲到地面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之一是:我们学校在2011年11月1日早上8点多,突然发生停电事故,并烧毁部分电脑和音箱。经检查是由于当天未送大暖气,各办公室同时使用电暖器取暖,致使电源线路的中线熔断。这次事故为什么会烧毁中线?为什么电脑、音箱会烧毁而电暖器不会烧毁呢?如何才能避免中线烧毁呢?通过分析、讲解,明白了中线在居民供电线路的重要性,懂得了低压供电线路的配电方法。
3.让课堂教学走进实验室。有一些教学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法效果比较好。如我在讲到电阻的连接时,使用电工电子实验台、3只220V/40W的电灯泡、3只灯座、导线等进行现场教学。提出以下问题:3只电灯泡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连接方法?在220V的电源电压中,哪种连接方法是实用的?在380V的电源电压中,哪种连接方法是实用的?答案有多种,当学生每提出1种答案后,可以现场让学生做实验进行验证。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比较危险的连接方法,如3只电灯泡并联接在380V的电源电压中,老师必须讲明白其危险程度,如果确实要验证,一定要注意安全。
4.充分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讲到交流电的产生过程、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控制回路等内容时,使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电流的流动路线、元器件的动作过程一目了然,使空洞的说教变得非常生动、直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视技能培训为生命线
1.自己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根据我们学校购买的电工电子电拖实验台,结合实际需要,我们自己编写了实验、实训指导书。书中修改了三相负载的连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整流滤波电路等实验项目,增加了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照明电路的安装、单相电动机的拆装等实验实训项目。新编写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实用性强,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电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在班级里物色几名有兴趣、有志向、爱学习的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指导他们参与实验仪器、用品的准备和维修,参与实验新项目的开发。这部分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均得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作为"老师助理","兵教兵",协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或实验实训。
3.以技能大赛带动课堂教学。我们学校从2008年开始,每年派学生选手参加山西省职业院校煤矿机电技能大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能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几个人,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从2009年开始,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级电工技能大赛。把各级技能大赛作为抓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社会培养了一部分有理论、有实践的技术型人才,也提高了我校的社会声誉。
四、创新成绩评定模式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的认知能力,我们在成绩评定上做了如下改革。
1.细化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50%。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考勤,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实验实训课的表现、课堂笔记的质量,给出各项平时成绩。
2.改革考试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50%,考试分"操作考试"与"面试答辩"两部分,操作考试所占比例要大于面试答辩。"操作考试"有1个公共项目,6-8个选择项目。公共项目就是认识常用的电工工具、电子元件、仪表、低压电器元件,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等电量;选择项目就是实验、实训指导书上的实验。"操作考试"时,先完成公共项目,然后在选择项目中现场抽取1个项目,按照要求独立完成。"面试答辩"就是给学生提前出100道应知应会的复习题,在1-3位老师面前现场抽取5个题进行答辩。采用这种考试方法,学生是无法作弊的。
可见,如果学生平时不去上课,不去实验室认真操作,就没有平时成绩,也就无法完成操作考试,本课程成绩就难以及格。
我们这几年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上《电工学》课程的积极性,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