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么“教书”,要么“教学生”,只有小部分人在“教学生学”。陶先生主张教学合一或教学做合一,反对“教书”和“教学生”。然而,很多教师总是难以做到“教学生学”,这不能不引人深思。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改变看法:“教书”、“教学生”和“教学生学”一样,都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它们是教学策略,也是不同的教学境界。
  陶先生将“教书”解释为“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好像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这话用来批评那些不肯思考什么是本职工作的教书匠,自然没有问题,其他人不必因此而焦虑。“教书”也并非一无是处。现代学校教育特别重视知识学习。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斯宾塞强调“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之后,科学知识成为学校课程的主体,人类的生活经历、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都以科学知识的面貌进入教材,成为“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这就给“教书”预留了存在空间,使其成为一种适宜的教学策略。
  对于新教师来说,“教书”也是一重境界。在对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还不够熟悉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误教或过分教学的可能,新手教师一般应从“教书”做起。让学生用功阅读和记忆,至少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手教师则能借此熟悉学科知识体系,积累教学经验,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熟悉了学科知识体系之后,教师一般不会满足于“教书”。在选择与组织学习内容的时候,会将注意力慢慢地转向学生。当注意的中心点不再是书本而是学生,教师就进入了第二重境界:“教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学生需要的知识。如果不走极端,到了这重境界,教师的主观性就会减弱,对书本知识的关注度也会降低,知识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
  时下的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生”受到普遍推崇,于是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极端是旧有的问题。它过分为学生着想,认为凡是学生需要的都应该教给学生。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还是方法与态度,不管学生喜不喜欢,能不能记住、做好,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这是一种过度教育,累坏教师,也败坏了学生学习的胃口。
  另一种极端新近多见,却未引起大家的警惕。教师过度谦卑,认为教什么完全取决于学生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凡是学生喜欢的就应当收入教材,可以走进课堂,凡是学生不喜欢的就应该将其驱逐出教材,绝不能进入课堂。这种教学近乎向学生献媚,把课程需求狭隘地理解为学生的当下需求和主观偏好;把教材当作学生的开心读物和教师的圣经;把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完全抛置一边,既误己,又害人。
  能达到“教学生”的境界而不走极端,已经不易;再追求“教学生学”的第三重境,更为艰难。在这重境界中,教师既不能有“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自负,又不能刻意讨好学生。一则要做好教的工作,能抑制过度教育的冲动,找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教学主线清晰,过程富于启发性,充分调动教育机智。一则要教学相长,在“教书”时温故知新,在“教学生”时不断受到学生的启发,进而拓宽自己的眼界,享受教学合一的愉悦。“教学生学”的困难在于,教师做单方面的努力还不行,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要相互激发和成全。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看,三者是递进关系,后一境界尤为难得。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三者常常并列或交替出现,需要“教书”则“教书”,需要“教学生”则“教学生”,“教学生学”也可以在这两重境界中实现。另外,第三重境界既难得,又未必时时需要。在崇尚科学知识的时代,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靠“教书”和“教学生”。“知识和技能”层面如此,“过程与方法”层面也是如此,乃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也不能太信赖“教学生学”,反倒是“教书”和“教学生”更加可靠,也更实在。
  今天重提教书与教学,就是想明确这一点:教育理想自然要高远,具体教学实践还是要脚踏实地。无论是新教师,还是熟手或专家型教师,能教好书,教好学生,不懒惰,不走极端,已经可贵可敬。教学合一纵然美妙,却不是教师一方面的事情,达不到时也不必妄自菲薄。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有一种声音日益强烈: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从“唤醒”到“培育”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为什么这样讲呢?综观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贯彻”了这么多年,但大多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仍停留在“教材内容”层面上,教好一节课,考好一场试,依然是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可能就是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而发出的呼喊。而“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却
每门学科不仅仅有知识价值,也有育人价值,二者不可偏废。那么,如何科学处理学科知识价值与育人价值的关系,真正实现课堂的“三维目标”。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位教师之所以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就在于他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关爱学生。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近自己,进而热爱所教学科。这需要教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都需要一定条件,因此不存在某种普适性的教学模式,也谈不上哪种是最好的。那么,如何选择能够促进自己课堂效益最大化的教学模式呢?  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模式的前提性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并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运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高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足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信息化,并不等于“教育 信息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更不是各种纸质资料的电子化处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自主的课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由此可见,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思维比技术更重要。  如,在信息化的语文课上如何出示文本?一般教师是采用文字材料配背景、音乐等方式,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