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商务英语教育为切入点,探讨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如何增强对学生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就业上拥有主动权。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素质教育 硬技能 软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108-02
江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分为商务英语和师范英语两个专业方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近几年来变得越来越突出,和知名的重点院校毕业生相比,我校的毕业生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溯其原因,主要是我校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尽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在能力培养方面,一直以来注重硬技能能力的培养,而对软技能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致使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脱节。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基地,时代要求我们要适应当前的形势,以战略的眼光来把握教育科学的规律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一、硬技能和软技能
硬技能是指求职者本身在某专业或某领域所从事工作或进行研究时应当具备的必要能力。如外语类专业的实际翻译水平、口语水平。通俗一点来说,指的是“过硬”的“真本事”。这些技能在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专业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应用非常看重,有些对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也有要求。
根据维基大百科的定义,“软技能”其实是“情商”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社会学术语,它由一系列能够反映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个人行为习惯、待人友善、积极乐观等。“软技能”与那些作为一份工作硬性要求并能够部分反映一个人智商的“硬技能”是互补的。一个人的软技能可在一个组织的成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任何组织,特别是那些涉及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组织,如果工作人员能使用这些软技能,更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国外的高校非常重视软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一直以来都是培养重点。而在我国现阶段,本科生教育仍以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只有MBA培养中涉及软技能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需要的是那种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备富有竞争力的其他综合素质的人才。我国的高校教育多年以来一直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了人才素质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势必要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增加新的内涵,与时俱进,使毕业生具备综合技能,拓宽就业的选择权。
二、现阶段我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英语语言专业与商务知识应用专业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外语基本应用能力和商务运作及管理能力。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社会性较强的课程,有它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特色。商务英语教学与一般英语教学相比,融入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如经贸、财会、管理、法律、文化等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体现了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商务英语课程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模式:“英语+商务知识”模式、“商务英语”模式、“英语+汉语商务课程”模式和“英语+商务专业方向(英语)”模式。
我校英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根据师资力量条件,在英语专业的语言应用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设置了包括高级商务英语写作、外经贸英语函电、经贸资刊选读、经贸英语、国际传媒等商务英语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开设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商务汉语课程。这个模式在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列出了英语和汉语商科课程,学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商科知识。但由于我校仍缺乏能够使用英语操作的商科专业师资,没有能力实行全英双专业课程,不能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学生英语的浸泡量也远远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学生用流利恰当的英语进行各种商务沟通的教学目的。
此外,现用的教材过于强调理论内容,教学方法也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平时只重视专业术语词汇的积累,商务知识笼统零散,应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低下,致使一部分人走上岗位后工作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培养的改进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高校要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来体现其服务宗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既要按照专业教育的要求,又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标准的内容和结构改变理念,调整自身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改变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的倾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人格完整、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软技能教育课程的开发。课程设置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学校可以开设演讲技巧、谈判技巧、辩论技巧、团队管理、决策管理、管理沟通等注重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技能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与人合作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选择多种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多数商务英语课堂已引入情景教学法、案例法、角色模拟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为实用的以职业为导向的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交际教学法、浸泡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并举,各种教学法相互补充,更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欲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供新鲜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拓宽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4.注重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培养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和学生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语言任务,引导他们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活动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强化他们的商务技能。学生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一般商务活动的程序和规范,能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从自己的“商务角色”去看问题、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维护自己和团队的利益和形象,愿意表现自己,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任务完成后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针对性的反馈是实用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5.创造多种交流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要从入学时做起。现在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随时代的变化发生转变,一方面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眼高手低的现象。学校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调查和职业规划设计。招聘單位的用人观念已逐渐由看学历转为看能力。沟通力、适应力、领导力等新名词、新概念也越来越被人接受。在紧抓专业基本功的同时,高校应鼓励并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工作,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时间管理等综合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和校外的企事业进行专业合作和交流,努力走上市场化人才培养之路。通过交流,学生会更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并能按照对将来的设想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拓展社会竞争能力和择业的主动权及优势。
当今社会,能力、潜力、创造力、学习力、沟通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场新标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重任的高等院校,更应该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
[参考文献]
[1]郭策.世界500强企业招聘最看重的三大要素[J].职业,2008(1).
[2]鞠玉梅.国外EPA教学与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06(2).
[3]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4]刘亚兰.试论商务英语之教学[J].文教资料,2005(27).
[5]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97(1).
[6]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6).
[7]徐新辉.商务英语创新教学和能力培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8]喻穹.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软技能”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8(1).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素质教育 硬技能 软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108-02
江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分为商务英语和师范英语两个专业方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近几年来变得越来越突出,和知名的重点院校毕业生相比,我校的毕业生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溯其原因,主要是我校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尽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在能力培养方面,一直以来注重硬技能能力的培养,而对软技能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致使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脱节。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基地,时代要求我们要适应当前的形势,以战略的眼光来把握教育科学的规律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一、硬技能和软技能
硬技能是指求职者本身在某专业或某领域所从事工作或进行研究时应当具备的必要能力。如外语类专业的实际翻译水平、口语水平。通俗一点来说,指的是“过硬”的“真本事”。这些技能在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专业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应用非常看重,有些对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也有要求。
根据维基大百科的定义,“软技能”其实是“情商”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社会学术语,它由一系列能够反映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个人行为习惯、待人友善、积极乐观等。“软技能”与那些作为一份工作硬性要求并能够部分反映一个人智商的“硬技能”是互补的。一个人的软技能可在一个组织的成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任何组织,特别是那些涉及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组织,如果工作人员能使用这些软技能,更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国外的高校非常重视软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一直以来都是培养重点。而在我国现阶段,本科生教育仍以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只有MBA培养中涉及软技能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需要的是那种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备富有竞争力的其他综合素质的人才。我国的高校教育多年以来一直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了人才素质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势必要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增加新的内涵,与时俱进,使毕业生具备综合技能,拓宽就业的选择权。
二、现阶段我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英语语言专业与商务知识应用专业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外语基本应用能力和商务运作及管理能力。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社会性较强的课程,有它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特色。商务英语教学与一般英语教学相比,融入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如经贸、财会、管理、法律、文化等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体现了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商务英语课程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模式:“英语+商务知识”模式、“商务英语”模式、“英语+汉语商务课程”模式和“英语+商务专业方向(英语)”模式。
我校英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根据师资力量条件,在英语专业的语言应用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设置了包括高级商务英语写作、外经贸英语函电、经贸资刊选读、经贸英语、国际传媒等商务英语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开设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商务汉语课程。这个模式在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列出了英语和汉语商科课程,学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商科知识。但由于我校仍缺乏能够使用英语操作的商科专业师资,没有能力实行全英双专业课程,不能更好地和国际接轨,学生英语的浸泡量也远远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学生用流利恰当的英语进行各种商务沟通的教学目的。
此外,现用的教材过于强调理论内容,教学方法也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平时只重视专业术语词汇的积累,商务知识笼统零散,应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低下,致使一部分人走上岗位后工作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培养的改进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高校要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来体现其服务宗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既要按照专业教育的要求,又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标准的内容和结构改变理念,调整自身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改变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的倾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人格完整、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软技能教育课程的开发。课程设置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学校可以开设演讲技巧、谈判技巧、辩论技巧、团队管理、决策管理、管理沟通等注重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技能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与人合作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选择多种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多数商务英语课堂已引入情景教学法、案例法、角色模拟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为实用的以职业为导向的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交际教学法、浸泡式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并举,各种教学法相互补充,更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欲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供新鲜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拓宽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4.注重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培养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和学生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语言任务,引导他们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活动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强化他们的商务技能。学生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一般商务活动的程序和规范,能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从自己的“商务角色”去看问题、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维护自己和团队的利益和形象,愿意表现自己,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任务完成后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针对性的反馈是实用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5.创造多种交流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要从入学时做起。现在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随时代的变化发生转变,一方面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眼高手低的现象。学校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调查和职业规划设计。招聘單位的用人观念已逐渐由看学历转为看能力。沟通力、适应力、领导力等新名词、新概念也越来越被人接受。在紧抓专业基本功的同时,高校应鼓励并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工作,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时间管理等综合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和校外的企事业进行专业合作和交流,努力走上市场化人才培养之路。通过交流,学生会更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并能按照对将来的设想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拓展社会竞争能力和择业的主动权及优势。
当今社会,能力、潜力、创造力、学习力、沟通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场新标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重任的高等院校,更应该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
[参考文献]
[1]郭策.世界500强企业招聘最看重的三大要素[J].职业,2008(1).
[2]鞠玉梅.国外EPA教学与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06(2).
[3]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4]刘亚兰.试论商务英语之教学[J].文教资料,2005(27).
[5]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97(1).
[6]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6).
[7]徐新辉.商务英语创新教学和能力培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8]喻穹.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软技能”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