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天离园时段,小睿的妈妈把我拉到一旁说:“许老师,跟你商量一件事,午睡室里能不能创设一个更衣室?小睿说午睡前换睡衣时总有男孩子看,女孩子都不敢换衣服了。”听了小睿妈妈的一番话,我恍然大悟。以前总觉得幼儿园的孩子还小,所以就让他们在午睡室直接换衣服,也不分男女。现在看来,孩子已有性别意识,知道男女有别了,但班里的午睡室空间较小,要再设一个独立的更衣室很困难。 集体活动时,我先让大家观看视频短片《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离园时段,小睿的妈妈把我拉到一旁说:“许老师,跟你商量一件事,午睡室里能不能创设一个更衣室?小睿说午睡前换睡衣时总有男孩子看,女孩子都不敢换衣服了。”听了小睿妈妈的一番话,我恍然大悟。以前总觉得幼儿园的孩子还小,所以就让他们在午睡室直接换衣服,也不分男女。现在看来,孩子已有性别意识,知道男女有别了,但班里的午睡室空间较小,要再设一个独立的更衣室很困难。
集体活动时,我先让大家观看视频短片《男生女生大不同》,然后就更衣问题和孩子们展开讨论,男孩们说自己是觉得“好玩”才去看女孩换衣服的。经过讨论和引导,大家明白了男生女生要互相尊重,不能随意看别人的身体,也不能随意让别人看自己的身体,尤其是私密处。接着,大家通过讨论决定利用大黑板和布帘解决“更衣室”的问题。午睡前,我们把活动室的大黑板搬到午睡室一角,男生可以站在黑板后面更衣。我们在午睡室的另一角拉一块布帘,变成供女生使用的简易的更衣室。过后,我还和家长在QQ群上讨论这件事情,希望家长利用一些绘本、视频短片等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教育。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心理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所谓“人大心也大”,所以除了关注幼儿的生理健康外,我们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创设适宜的环境,使幼儿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教育,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围绕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展开,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幼儿园教师明白并且能够做到在“幼儿发起的活动”(或称“幼儿主导的活动”“低结构的活动”等)与“教师发起的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我相信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非常熟悉这首儿歌,在工作中也会尽心尽力地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妈妈老师”。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一番“心力”的。有一次,幼儿园组织了针对小班教学活动的教研,其中有一个安排是让全体教师观摩小班活动“小兔找家”,一共有3个小班教师展示了同一内容的活动,在游戏中有一个环节是孩子们按要求跳到相应颜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模式经验,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对于模式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能充分认识到模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比如,他们可能很难把“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的动作模式与“红黄红黄红黄……”的颜色模式联系起来,他们可能还会认为“红黄红黄红黄……”与“绿蓝绿蓝绿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因此,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模式经
发生了什么 在中班活动区里,小瑜(视频中穿红背心者)和小巫(视频中穿黑背心者)在各自垒三色方块(即原木色正方体积木的六个面分别贴有红色、绿色、蓝色的圆形和红色、绿色、蓝色的正方形图案)。小瑜垒了约10块积木,说:“我的已经搭好了!”小巫回头看了一眼说:“我搭的比你搭的高。”小瑜并没有作出回应,而是继续垒第二个。 小瑜垒的积木倒了,他将积木收拢后,一边将积木摆进一个小盒子一边说:“我在这里面搭,
设计意图: 生活中轮子无处不在,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幼儿的玩具车、滑板车、轮滑鞋,幼儿园的餐车、家里的行李箱等上面都有轮子。轮子既带给大家便利,也带给大家乐趣。小班幼儿很喜欢玩带轮子的玩具,但对轮子的特点和作用不甚了解。为此,我组织了这一活动,具体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感知、探索轮子的多样性及其会滚动的特点。考虑到如果给幼儿投放带轮子的玩具,幼儿可能会关注玩具本身而不是轮子,
设计意图: 薇薇带来了一小包秀逗糖,分给身边的几个小朋友吃,结果几个人酸得直眨眼睛、皱眉头、吐舌头。大家互相看着各自夸张的表情,觉得又有趣又好笑,乐成一团。这一场景触动了我,于是,我设计组织了“创意味觉表情”这一活动,旨在以各种味道的食物为载体,让幼儿体验不同味道的食物所带来的不同感觉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表情。同时,借助丰富有趣的QQ表情,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和表现。在活动中,我让
秉承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思想”,我园利用园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努力创设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让幼儿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生活,获得体
在“动手动脑,乐玩科学”的科技节活动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吉姆的工场”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师走进班级,带领孩子们亲历科学小实验,感知科学现象,发现科学的趣味。 当外请教师拿出科学实验材料后,孩子们都流露出好奇与兴奋的神情。实验开始前,教师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装满水的杯子倒过来后,水会不会倒出来?如果这时瓶口加上底板,水会不会倒出来?如果这时瓶口加上纱布,水会不会倒出来? 针对教师的问题
“把皮球送回家咯。”户外活动结束后,随着我的提醒,孩子们蜂拥着将手中的皮球投进一个大大的网兜里。“啪”,一个又重又响的声音随即响起,只见自然角里的木架子被明道弄倒了,各种花盆“噼里啪啦”滑落下来,顿时,地上洒满了泥土、水及花盆的碎片,孩子们也被吓到了,都像中了孙悟空的定身术一样站在原地。配班老师见状连忙引导全班幼儿进了活动室。我打扫完现场来到活动室,正准备针对这件事和幼儿一起讨论以后如何有序收放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