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2019年在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品种园内,对醋酸铵+腐胺+三甲胺+戊二胺膏剂(4C膏剂)、醋酸铵+腐胺+三甲胺十戊二胺液剂(4C液剂)、醋酸铵+腐胺+三甲胺复合制剂(3C)、醋酸铵+腐胺复合制剂(2C)、甲基丁香酚复合引诱饵剂(GME)、甲基丁香酚液剂(CME)共6种实蝇诱剂进行了田间引诱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对桔小实蝇引诱持效期(从诱罐悬挂到田间开始至诱不到虫的天数)最长的是CME和2C,2年平均92.5 d,其次3C和GME(平均89 d),第三是4C膏剂(平均77.5 d),最短是4C液剂(平均63 d);诱虫量最高的是CME,2年总诱虫量达到3 644头,其次是GME(1 824头),其他依次是4C液剂、2C、3C和4C膏剂;杀雌率最高的是3C,达到57.89%,其次是4C膏剂、2C和4C液剂,CME和GME杀雌率最低(分别0.6%和0.03%),差异显著.对瓜实蝇(含南瓜实蝇)引诱持效期最长的是4C膏剂、4C液剂、3C和2C,2年平均92.5 d;其次GME,平均81 d,CME没有诱到瓜实蝇;诱虫量最高的是3C,2年总诱虫量达到977头,其次是4C液剂、4C膏剂和2C,分别为878、856和495头,GME诱虫量较少,只有69头,CME对瓜实蝇没有引诱作用;杀雌率最高是4C膏剂,达到32.71%,其次是GME、4C液剂、2C和3C,分别为28.96%、27.33%、19.59%和15.05%,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