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学数学优秀课展示与研讨”活动概况

来源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3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2021年7月11—18日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牵头进行了“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学数学优秀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这一主题活动以一个平面几何课例为载体,通过授课者说课、学校研究小组集体反思、不同层面教研员和专业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阐述如何打造一节优秀课例,以及现场交流互动等环节,向国际数学教育同行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以及对平面几何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课例基于数学整体性,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为载体,探索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在单元内容学习的第一阶段获得对本章内容的整体性、结构化认识,掌握几何学习中从定义到判定到性质的一般性认识思路.
  主题活动结束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参与者对活动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本刊以“专题报道”栏目刊登,供广大读者参考.
  摘  要:从活动的缘起、设计理念、活动目的及活动过程要点等方面,对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所做的“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学数学优秀课展示与研讨”进行概述.
  关键词:ICME-14;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学数学优秀课;中国式教研
  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于2021年7月11 — 1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举行,这是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 本次大会由隶属国际数学联盟(IMU)的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主办,中国数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数学会共同承办.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数学教育会议.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境外主要是线上、境内主要是线下.
  在会议组织的学术活动中,有一项“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主要由我国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从不同侧面,以各种形式介绍我国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情况.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数专委会”)作为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学术团体,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组织展示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教研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众所周知,平面几何是中学数学课程中具有争议性的内容,特别是二十世纪在新数运动中,把平面几何作为改革的首要对象,较大程度削弱了平面几何内容的要求,特别是对推理论证的要求大幅度降低,这种做法受到我国广大数学教师、数学家的普遍反对. 平面几何课程改革的方向到底在哪里?本次展示活动力图展示我们的新探索.
  本次展示活动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为载体,其设计理念是:以基本而简单的平面图形为载体,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形成系列化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更容易地理解几何知识和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几何概念学习形成归纳、抽象能力,通过几何性质的探究形成发现图形性质的能力,通过几何命题的说理活动(推理论证)形成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等.
  本次展示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点评、教学设计团队对本单元课例打磨过程的回顾与反思、数学教育专家对课例及其研究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中式课例研究的特色”等,试图达到如下目的.
  第一,通过展示一节平面几何课及其教学研讨活动,使国际数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国数学课堂,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和在职教师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
  第二,展示中国的教研制度和教研活动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国际数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国的数学教研活动.
  第三,探讨平面几何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为了准备这次展示活动,中数专委会在2019年9月初成立了由省、地市教研员,一线教师,高校数学教育研究专家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由理事长章建跃主持,以上海宋庆龄学校为基地,开展了持续的研究活动. 在平时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4次集体研讨会,对如何实现本次展示活动的目标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
  本次展示活动的设计由如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单元整体教学课例视频展示和自述,这是一个单元教学课例,其特点是:基于数学的整体性,在几何研究的一般观念引领下构建研究平行线的基本套路;基于已有经验,通过直观类比引入研究对象,构建研究框架;语言符号表达,抽象数学概念;直观确认事实,形成逻辑基础;通过直观想象和归纳推理发现命题,通过演绎推理证明命题;有层次地展开思考活动,建立局部逻辑体系.
  由这个课例体现出的中国平面几何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价值取向是:用整体教学追求直观和逻辑的融合发展. 由课例体现的中国平面几何教学的特色是:基于知觉运动,形成充分的直观经验;用好语言中介,抽象概念、命题;一般观念引领,基于演绎推理构建局部知识体系.
  第二个环节是对课例进行点评. 两位点评者以课例为载体,從各自的角度给出了点评. 其中,吴增生老师从平面几何教学的宏观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认知规律等层面对课例的特色展开分析;郑瑄老师从课堂中的师生活动设计入手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师生对话中呈现的数学思维的启发引导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梳理,提炼出了本单元教学对学生掌握几何对象的研究路径与方法,以及在落实“四基”“四能”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以“一节好课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以课例的打磨过程为载体,对中国的“国家—省—地市—县区—学校”五级教研机制在提高区域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展开研讨.
  第四个环节是杨玉东博士从一个课例研究者的角度,归纳本次展示活动蕴含的“中式课例研究活动”特色:中式课例研究的研究主题常常源于对课程改革理念和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回应;中式课例研究活动以独特的制度环境为基础性条件而广泛联结各种智力资源;中式课例研究活动的参与者以相同的学科背景为纽带从而形成集体性合作的共同基础;中式课例研究活动中广泛存在着“智慧他人”不断地打破教师原有的校本研修边界.
  ICME-14原定于2020年7月份召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到2021年,这样就使本次特色主题活动的准备时间拉长了. 参加研讨的人员有顾泠沅、章建跃、张劲松、鲍建生、吴颖康、杨玉东、刘达、肖彩凤、吴增生、郑瑄、陈双双、陈建豪、穆晓东、黄雪萍等,他们为本次主题活动的成功举行付出了很大努力,上海宋庆龄学校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耳鼻喉手术患者护理需求,评价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的安全性、促进术后康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200例耳鼻喉手术患者,结合手术期间护理方案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100例患者采取耳鼻喉科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配合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比较2组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失效模式发生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耳部手术体位摆放流程中的危险系数RPN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组间护士术前评估病史不到位等失效模式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
目的 分析ICU患者临床护理需求,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与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促进ICU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医院ICU收治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1:1比例法分组护理.对照组ICU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ICU患者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结果 组间焦虑以及抑郁负性情绪评分比较,研究组干预后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在中医中属于“乳癖”范畴.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以中医针刺法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在改善缓解乳腺增生患者疼痛及缩小消除乳房肿块上有着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中医针刺方法多种多样,各自有不同得优势,如何在临床中更好的因人因证施治,以期更好地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浮针法、火针、针刀、刺血、蜂针、针挑、磁针、腹针等中医特色针刺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丰富乳腺增生的治疗思路,为临床中医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癌提供参考.
博耶提出“教学学术”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大学教学的学术地位,但后续学者对于“教学”与“学术”,即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之间的关系争议很大,存在注重相关性的“耦合”论与强调差异性的“分离”论之争,争议容易导致迷失方向,不利于教学学术发展。只有深入分析两者的工作框架、学术理念、价值意蕴、研究方法,提取两者的耦合之点,并且明晰两种学术的差别,在强调教学学术学科底色的同时突出教学实践的特色,辩证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