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的好方法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a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做到师生互动,课堂活跃,教学有效,减负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有:精心备课,上好第一节课,启发性提问,直观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等。
  【关键词】生物 备课 直观性 启发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初中学生来,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理上的推动力。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要想经常持续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应该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一、上好第一节课
  《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是生物课的前言。既是介绍课又是动员课。它应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作用。首先简单介绍本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其次要讲明本门学科与人类的关系。为什么要学它?使学生知道人的衣、食、住、行、医療都离不开动植物。仿生学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适时提出一些简单有趣、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给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介绍祖国的丰富资源与伟大成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介绍本门学科的最新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精心备课
  备课是复杂细致的劳动过程,备得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备课的重点是看与想而不在写。看就是精选教材,翻阅参考资料,确定目的。只有广读有关文章,才能透彻理解教材,教起来心中有底,讲起来得心应手,课堂上才会生动活泼,不至于生硬、平淡地背诵课文。想就是分析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教材的前后联系,新课要在旧课的基础上进行。怎样搭桥、过渡,怎样为后面教材扫清障碍,创造条件。二是确定重点、难点,找出解决的办法。三是挑选例证。只有精心备课,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
  三、加强直观性教学
  直观性原则是每一门学科都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它能将抽象、空洞的理论变为具体、现实的情景,在学生睁大眼睛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激活思维,培养能力。
  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时,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视、VCD、因特网、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启发性提问
  启发性提问重在启发。老师依次提出由浅入深、有层次性、有启发性、有梯度的问题,步步推进,层层激趣。说来简单,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从而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利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从思考。在提问前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材料作为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身体的感触与体验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问题情境。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新的知识发生矛盾。此时,学生会惊讶万分,形成强烈的期待感,急于探究,寻求矛盾的症结,给予解决。
  五、巧用诗词、成语、俗语,提高兴趣
  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设疑要有趣方为巧问,设疑要有度方为善问。
  总之,一朵花、一片叶、一幅画、一段视频、一句俗语、一个模型、一个问题、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例子都会激发热情、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建淮乡初级中学;22321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出错是在所难免的。错误的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的方面,但是如果不及时纠错的话,将会越积累月多。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纠错的方法,即纠错过程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纠错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灵活用脑;纠错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 纠错 兴趣 思维 过程    在我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上讲台做题时常常会出现多种错误。
9月20日,备受公众瞩目的第二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以“军民融合发展,共创航空未来”为主题,以优选项目、发掘人才、聚集资源、促进投资、扶持落地为原则,最终打造航空全产业链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平台,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圈,促进中国航空产业双创工作发展,助力军民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  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十强项目通过现场路演和问答两个考评环节,经过30位来自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