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语用” 习得语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亮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正视学情,直面文本,奏响“语用”,习得语言呢?
  一、把握学段特点,正视学情,巧妙突出“语用”
  纵观苏教版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要让语文课堂突出“语用”,就需要教师抓住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如《蒲公英》一课,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如何抓住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蕴涵的人生道理呢?
  师:蒲公英种子随风自由飞翔,太阳公公看到了,它想对蒲公英种子说话,你们听……(课件展示太阳公公的动画,并播放它亲切的话语)
  师:同学们,能听懂太阳公公的话吗?
  生1:我听到了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们,不要到沙漠、湖泊中去,应该到黑黑的泥土中去。
  生2:我听到太阳公公说话时的语气不一样,太阳公公说“别”“也不要”时语气重了点;而在说“只有”“才”时声音特别响。
  生3:太阳公公用不一样的语气,目的就是要让蒲公英的种子们记住它的话。
  师:是啊,太阳公公善良地告诉蒲公英的种子们,就是希望它们能快乐地找到生根发芽的地方。
  师: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为了让蒲公英的种子们找到好的“家”,你还会对蒲公英的种子们说些什么呢?
  生4:孩子们,别落在石头峭壁上,也别落在干涸的泥土里。只有到了青山绿水的土地上,你们才能生根长叶。
  ……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第二学段的目标,将语言训练渗透到文本的学习中,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对话中感受文本的情感。同时,教师抓住文本的特点,有效引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语言表达,巧妙突出了“语用”。
  二、抓住学习过程,关注语言,巧妙学习“语用”
  要构建“语用”课堂模式,需要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敢于冲破传统阅读教学中注重内容理解、文字解读的束缚,大胆采用借课文教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形成语言文字能力。如《船长》一课,我突破传统借助情境来渲染人物的方法,通过关注言语形式,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巧妙学习“语用”。
  师:夜雾朦胧中的一声巨响,睡梦中的乘客被惊醒了,震荡中的大船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出示:“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师:请认真读读,你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生1:当时场面非常混乱,气氛异常紧张,死神随时会来临。
  生2:乘客非常的惊慌,不知要怎么办才好?
  师:如果我将这句话改一改,你们再读一读,能发现什么?(出示:“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其中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他们半裸着身子,有的在四处奔跑着,有的在不停呼喊着,还有的在绝望地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生3:感觉有些啰嗦,现场紧张又慌乱的情景没有快速表达出来。
  生4:费劲。原文虽然短小,但是让人感觉窒息、短促。
  师:是啊,原文里的句子都写得特别的短。虽然很短,却能震碎人心,我们仿佛也快透不出气来了。谁能把这种慌乱急促的感觉读出来!
  ……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对比句,抓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语用”训练点,让学生通过对比、感悟还原事件发生时的危机情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体会到特定情境中短句的妙用,习得语言表达形式。
  三、结合教材实际,直面文本,凸显“语用”价值
  直面文本,就要结合教材实际,挖掘教材中适合学生语言训练的关键点,从而让语文训练无痕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凸显“语用”的价值。
  如《半截蜡烛》,文本再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随着蜡烛越烧越短,秘密即将暴露,危险一步步紧逼着一家人。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伯诺德夫人和大儿子杰克两次用计。在他们用计之前,文本并没有用语言展示他们的心理活动。这个地方其实正是学生理解危急关头的关键点,如果教师能抓住留白,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就能通过感悟人物的心理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还有一个留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杰奎琳化险为夷,课文到此却结束了,留给了读者遐想的空间。在文本的结尾,我设计了如下小练笔:“危机终于化解了,多么令人钦佩的一家人,正是他们的机智、镇定、勇敢,才能化险为夷。现在,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化解危机后,他们一家人会做什么,请选择文本中的一个人物展开描写。”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再次深入课文,并能将文本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进一步深化。
  总之,要奏响“语用”主旋律,需要教师深入文本,结合学情,挖掘文本中一个又一个传神又有效的关键点,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不断地汲取文本的营养,并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责编刘宇帆)
其他文献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历时多年,但目前的教学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单调的固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未得到根本转变。
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应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及高职院校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应该把礼德修养、创新思维和学生管理融于其中,从而显示出高职公关教学
2019年12月20日,第三屆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暨《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见证壮丽70年》新书发布仪式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举办。此次活动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李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程家财、副主任杨凌等出席活动。  为了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的辉煌成就,促进不同国家留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中国人民与来华留学生
[摘 要]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源头,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思考。教师务必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发挥文本所具备的教学价值。潜心体悟,展现个性成果;拓展链接,还原本真意蕴;多重角色,立体构建真谛。  [关键词]文本解读 潜心体悟 拓展链接 多重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65  随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原先强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句上增加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两个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