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送法下乡'到'迎法下乡',乡村法律实践一直是学者关注的议题,但其实践的乡村法律环境及其功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对基层治理造成影响。一方面,税费改革与打工经济的兴起,导致乡村社会异质性凸显、乡村社会交往的货币化、村民关系的'原子化'及村干部治权弱化,依托村庄规范形成的传统集体约束力下降,难以仅靠乡村干部的'本土权威'实现纠纷调解,催生了乡村社会的法治土壤;另一方面,矛盾纠纷本身性质的变化,村民行动逻辑由'伦理导向'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