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成:脱贫路上的“小巨人”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奉新县赤岸镇洲子村早禾组猕猴桃种植园,总能看到一个个头不足1.2米,弯弯脊背,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忙得满头大汗,他就是脱贫户李高成,身残志坚的他不等不靠,用辛勤的劳动在三年内便顺利脱贫,成为了七里八乡村民口耳相传的“小巨人”。
  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李高成出生于1975年,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先天残疾、身体素质差,小时候仅上了两年小学便辍学在家。生活的艰难使他养成了乐观向上、勤劳坚韧的性格。成年后的李高成没有“等靠要”,养过鸡鸭,也种过松树和杉树等经济林木,但由于各种原因都以失败告终,还因此欠下了不少债务。创业失败后,他曾经到上海、深圳、云南等地谋生活,先后帮别人看过仓库、守过厂门,也在货运行业跑过业务,但都收入不高,仅够维持生活而已。无奈之下,他回到了家乡另找出路。
  2014年,李高成被纳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了解到他家庭的实际情况和不甘沉沦的脱贫志向,经常向他宣传扶贫政策,鼓励他利用赤岸镇山口万亩猕猴桃基地这一优势,搭上种植猕猴桃脱贫致富的快车。在镇、村、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李高成通过银行贷款10万元,成功创办洲子村早禾组猕猴桃种植园,种上了红阳、金魁等市场销售前景好的优质品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5亩。不仅如此,2017年,根据奉新县的相关产业扶贫政策,李高成获得了3.2万元产业奖补资金,解决了果园请人和购买有机肥料的大问题。
  有了政策支持和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帮助,李高成的致富信心更足了。
  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在之前发展种植、养殖项目失败的教训下,李高成意识到养殖成功的关键是技术和品质。因此,只要听到有猕猴桃种植技术的培训,他就一定会报名参加。为进一步帮助李高成发展好猕猴桃产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还经常给他请专家到果园实地指导,手把手地向他传授下肥、抹芽、除草、授粉等技术,让他全面精准掌握了猕猴桃种植技术。
  2017年,李高成种植的猕猴桃初次挂果,虽然产量不高,但由于品质极佳,在当地政府和帮扶人员帮忙推销和电商销售下,短时间内就将猕猴桃销售一空。尝到甜头之后,李高成变得更加勤奋,不论刮风下雨、炎热高温还是天寒地冻,他都一心扑在果园上,精心管理着这片寄托着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梦想的基地。
  在他的辛勤努力下,2018年,他的果园终于迎来又一次收获,部分盛果期的猕猴桃生产优质品种猕猴桃4000余斤,获利3万余元。如今,李高成的果园已到盛产期。据行业权威人士估算,他的年收入至少可达10万元。李高成终于实现了脱贫致富梦,他也成了大家心目中励志脱贫、勤劳致富的“小巨人”。
  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近年来,李高成身残志坚、励志脱贫的故事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他也先后被当地媒体和《江西日报》《宜春日报》等党报进行报道,省扶贫办还将他的脱贫故事拍成了视频用于宣传。受到李高成脱贫故事的鼓舞,果园周边的贫困户们纷纷结合自身条件和当地资源,开始栽种小型猕猴桃果园、申请光伏脱贫项目、搞起小型种养殖业,或是到李高成的果園来务工。在李高志的带领下,以及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贫困户们都顺利实现了脱贫。
  媒体的宣传、村民的夸赞,都让李高成觉得无比自豪。但这些“名气”没有让李高成忘记“初心”,他也常常跟人说道:“困难是甘于沉沦的人堕落的借口。我会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继续奋斗,用自己的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故事带动和影响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脱贫,甚至致富的道路。”
  命运总不会亏待勤奋的人。在致富的道路上,只要像李志高一样坚守“初心”,坚守致富梦想,不等不靠,依靠勤劳的双手,就一定能将致富之路走得更广、更远,将命运演绎的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史慧芳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回首脱贫攻坚历程,在这场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于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100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旗帜鲜明提出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斗志,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对全党在新的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用“九个必须”
在铜鼓县城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个子矮小、开着三轮车的中年男子,扯着嗓子叫卖:“卖香米哦,义田香米,两块五角钱一斤!”他就是铜鼓县温泉镇义田村的“香米王”邱光淼。  今年42岁的邱光淼,一生是命途多舛的,他出生时就比别人矮小,成年之后身高也只有1米51,3岁时母亲过世,16岁时父亲过世,18岁时跟他一起生活的三哥过世。时至今日,邱光淼依旧是孤身一人。因小时候家庭经济困难,邱光淼小学只读了两、
期刊
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赣州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生态安全监督管理上进行了多方面创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以赣州为例,运用DEMATEL法分析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山治理、地区生产总值(GDP)、造林面积、水土流失治理是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升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改善生态文明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提 要]建党纪念是唤醒、再现、共享、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忆的程序化活动,也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政治认同、身份认同、情感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形式。以《人民日报》为载体,通过爬梳改革开放以来建党纪念报道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建党纪念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强党的建设、进行政治动员等有重要价值。新时代,充分发挥建党纪念活动的效能需要深入挖掘纪念资源,推动建党纪念活动的科学化和体
仲夏季节,正是早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上高县锦江镇新华村脱贫户徐冬春这段时间一刻也没闲着,他天天起早摸黑在他流转的土地上忙碌着,看着自己亲手耕耘的150亩早稻长势如此喜人,他知道马上又将是一个丰收季,想到金灿灿的稻子不久后将颗粒归仓,这位不善言谈的憨厚黝黑中年汉子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谁曾想到早已进入不惑之年的徐冬春曾经还是一个生活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他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还
期刊
[提 要]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战中增强了基层党建力量,推动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改变了贫困地区贫困落后面貌,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奉献了力量,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驻村工作队承载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光荣使命。总结运用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派驻村工作队的重要经验,调整选派范围,优化驻村工作队结构,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强化驻村工作队保障体系,建设
2021年7月1日,景德镇市各级乡村振兴部门干部有幸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問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乡村振兴干部强烈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定力、思想的伟力、精神的动力和人格的魅力,感人肺腑、撼人心魄、催人奋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