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义近字辨析(二十四)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心”不“衷”
  ——谈“忠”与“衷”
  “忠”与“衷”的误用,常发生在“忠心”与“衷心”这组词上。如下例:
  ①赢得了不少消费者忠心的维护。(《京华时报》2007.04.11)
  ②为盐城在新年里的发展带去忠心的祝福。(《江南时报》2007.01.15)
  ③狗是人类的好朋友,除了忠心的陪伴之外,有时候还能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环球时报》2007.02.27)
  这几句中的“忠心”都应该写作“衷心”,因为“忠心”是名词,指“忠诚的心”,如:忠心耿耿、一颗忠心、赤胆忠心、忠心不二等。“衷心”是形容词,表示“发自内心的”,如:衷心祝愿、衷心拥护、衷心的感谢等。至于把“衷心”当名词的用例虽然极少,但在网络如此繁盛的今天,这种极端的个例也能找到一些,比如《公共共享网》上一篇题为《记余干县老干部督导组》的文章中,就将“赤胆忠心”写成了“赤胆衷心”。原文是:“老干部督导组把一腔余热无私献给党和人民的赤胆衷心感动了无数人”。把“忠心”当形容词用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的,我们要警惕这样的误用。
  “湮没”非水所为
  ——谈“淹”与“湮”
  “淹”和“湮”都从水旁,且都读yn,因此容易被误用。比如下面这几句话中“淹没”和“湮没”的用法就很值得商榷:
  ①仅史上有记载的湮没在这条海道上的沉船事件就有100多宗。(《人民日报》2006.11.13)
  ②被困在洪水湮没的车厢里游不出来。(《环球时报》2005.10.31)
  ③纵是汪洋也难湮没那一怀的愤懑和委屈。(《江南时报》2005.06.21)
  ④沿路的村镇已被淹没在浓烟粉尘之中。(《市场报》2007.06.04)
  ⑤他喜看野史和乡邦文献,对几近淹没的佳作特别留意。(《人民日报》2007.04.22)
  ⑥多少平凡的人淹没在了成功、失败或者死亡里面。(《讽刺与幽默》2007.06.29)
  “淹”从“氵”从“奄”。“奄”从大从申,是个会意字,本义指覆盖,加“氵”旁,就有浸渍、浸泡之义,引申指大水漫过或吞没,又引申指时间久、(学识)深广,如淹留、知识淹博等。
  “湮yn”又读作y~n,从“氵”从“垔”。“垔”也是会意字,像人背盛土石的竹笼草袋(堵塞水流)。“湮”本义为堵塞,引申指埋没、湮(y~n)湿。后表堵塞义,由“堙”“陻”来表示;表埋没、湮(y~n)湿义,则由“湮yn”来表示。“湮湿”的“湮”读作y~n,故“湮yn”只用于表示埋没,引申指因泥沙淤积而堵塞。
  可见,“淹”与“湮”都有埋没之义,但“淹没”指的是被水或某种液体所浸没,如“千亩良田被洪水淹没”,还比喻声音等被掩盖,如“他的喊声被涛声淹没了”;“湮没”则多指一种物体被另一种物体所掩埋,如“古城堡已为黄沙所湮没”“历史真相随时光消逝而湮没”。
  上述①②③例中的“湮没”应改用“淹没”;④⑤⑥例中的“淹没”应改用“湮没”。
其他文献
教育均衡化,教师是关键,社会发展,教师流动是必然,而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号召,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从政策研究、
在20世纪的乡土文学中,沈从文以其清新独特的"湘西"作品著称于文坛。他的"湘西世界"是现代文学是上一颗永远的行星,散发着光芒。作为乡土作家,沈从文有着强烈的乡土根性。在其内
或许所有的结局  万年前就已写好  一座山和一座城的对弈  隔着多少悄然滋长  又随风飘散的希望和绝望  相逢知己  相持对手  相离敌人  还是轻估了你  还是高看了你  欲望这黑暗的利器  操持着你的侵略  嘲笑着我的溃退  苦笑着  却不得不拖起残败的躯体  轻声道出最后一声别离  当一座山无言睡在你面前  你能否再读懂他厚重的叹息  局中人还在前进  我却终于学会笑着看你  困居棋局  (
中国绘画艺术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中西美术的融汇与论争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于中西方绘画存在的区别及融合艺术,我
本文针对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科合并以及比较文学课程在各类大学课堂普遍开设的现状,主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观念及其实践中的相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很多的故事还没来得及开始,就被刻画成了昨天,太多的人还没来得及相遇,就离散成了过客,坐在呼啸而过的列车里面,数着车厢里人来人往,窗外亘古不变的星空
由于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多元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实验室规模、数量、技术服务、运行与管理机制等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也相应出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