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新理念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新课程改革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看过这么一则消息: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了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把素质教育贯穿数学教学始终,使数学教学能提高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议题,是我们教师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质量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相互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沔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生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教师应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探究创新
  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若a>0,则|a|=____;若a=0,则|a|=____;若a<0,则|a|=____。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如何放开手,让学生更好地去独立思考,这是我们物理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学生独立思考 能力  著名教育家奥古斯丁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体系,它的任务是启发学生自我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实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如何放开手,让学生更好地去独立思考
摘要:目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计算机专业成为各个学校不可或缺的课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简要介绍了计算机教学创新改革方法,通过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来满足社会与学生发展需求。  关键字:计算机 课程教学 创新 改革  当今世界,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所需的人才。但是,最近计算机专业出现了
摘要:本文就立足于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从真实的化学课堂教学出发,来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字:高中化学 生活化 教学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化学理论从生活中来,而又指导着生活。高中化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化学只是对化学学科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它仅仅涉及一些简单的化学基础知识,而高中阶段的化学无论是在其学习内容上还是其实验研究上都进行了更深层次、更深
【内容摘要】在课堂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误差分析提出了质疑,因此本文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了探究,得出了相关结论,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进水体积偏小。  【关键词】氧气含量 误差分析 进水体积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中,选取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于此实验的误差分析中有一条认为:若广口瓶未冷却至室
摘要:幼儿园数学教学重在启蒙,注重培养幼儿数学兴趣,本文重点结合《复习6以内的数》课例从“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教学做合一’,将操作材料生活化;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有理有据。  关键词:幼儿数学 有效教学 方法途径  幼儿园数学教学重在启蒙,注重培养幼儿数学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寓数学教育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程理念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如何优化实践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优化教学水平,令学生掌握丰富学习技巧,创新教学模式,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教学模式  1、基于建构主义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行为与认知主义原理注重传授知识及其迁移过程,即关注教的环节,而较少考量学生应如何学好、好学,虽然对完成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益处,然而对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却较为不利。为此,
[摘要]高中数学主体对数量关系以及丰富空间形式进行研究,体现了严密、形象、逻辑性强的现实特征。为避免教学单一枯燥性,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对提升教学水平,强化教学效果,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1、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兴趣的重要实践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众多影响学生发展与提升的主观因素之中,学习兴趣就好比一双无形之手,会令学生产生
摘要:以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点评等方式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正应用于教师开展教育的全过程,它完善了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 改革探析  实践证明,以“先学后教”为核心思想的“导学案”是教师因材施教、因知施教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