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农作物起源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关联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著名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孕育了大量的栽培植物。本文梳理了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农作物的资料以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植物遗存信息;结合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全新世以来植被变化的总结,尝试厘清长江流域对植物资源利用的动态变化,探讨本地栽培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的关联。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农耕文明以稻作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驯化了大量果树与水生蔬菜,反映出对本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湿地的依赖与适应。与其他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具有相对优越的生态要素配置,其驯化作物类型表现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森林植被区特征。研究长江流域农作物驯化相关的自然与人类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起源。本文不但可为长江流域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推进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天性使然与还是所接受的早期教养的功劳,两者之间是有着一定关系的,无论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还是近阶段被人们较为接受的交互作用论,都
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史和社会史的研究中都有很多创获。本文试图从侯外庐对中国古代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形态的研究来揭示他对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的贡献。
自2004年开始利用干旱棚,长期定位模拟不同降雨年型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本文以平水年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11年间小麦生育期降雨量高于常年降雨量(231.8 mm)有2年占18%,与常年持平的有3年占27%,其他年份均低于常年,且生育期降雨极不均匀,干旱时期也不尽相同,大气候对小麦的生长影响较大。十一年间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2004—2008每年平均以673.5 kg/hm~2降低;20
目的调查分析武汉市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市城区内的362名老年人进行智慧养老产品认知情况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