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hai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本文从信息技术的优势入手,对如何更好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这一问题阐述了我的几点看法,以供其他教师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象的教学情境、带来新颖的课堂体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具象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强大的影像功能可以将不同时间、空间的场景进行视觉化展现,给观者营造一种“在场”的沉浸式感受。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次展现在课堂之上,让学生可观可感,快速地进入学习内容之中。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内容时,我就借助了信息技术来导入新课,在课件上播发了有关沙尘暴的视频,“今年我们这里发生的沙尘暴次数特别多,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很多学生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灾难场景是,对于“沙尘暴”脑子也只是一个概念,通过真实的视频展示常设了具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它的破坏性和危险性,进而推动其将环保意识真正落实在自身行动之上,对本节课内容产生深刻的思考。
  二、借助信息技术带来新颖的课堂体验
  信息技术可以将视频、文本、超链接等多种载体融为一体,让学生摆脱了从单一、平面化的课本教材的束缚,充分调动起自己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去理解、深化地理知识内容,体验到不一样的地理课堂。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内容时,由于人体生理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宇宙、地球等天体缺乏全面的了解,我在上课之前借助信息技术搜寻了大量利用精密仪器拍摄到的高清太空图片,包括20世纪60年代,人类第一张从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地出”,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从冰冷明亮的月平面上升起;1972年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前往月球途中拍摄到的一张被称为“蓝色大理石”的地球照片;2012年拍摄的展现地球上城市的灯光的“黑色大理石”等。很多学生表示被照片中的美景所震撼,带给他们视觉上强烈的冲击感。同时,我还借助flash动画展示了太空主要行星的运动图,模拟了太空几大行星的运动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去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三、借助信息技术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内容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地理老师除了要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外,也要时刻关注社会和新的事物或现象,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想获取到更多教材外的资源途经有很多,其中最便捷、最低廉的途经就是互联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寻找适合的资源制作成课件,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时,在讲解完城市化的含义、导致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弊端等基本知识外,我利用课件展示了人民日报以《大城市能否宜居?》为题关注特大型城市集中爆发的“城市病”的文章、澎湃新闻网刊登的专题报道《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我们在争论什么?》,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城市化问题的发展背景、相关政策解读、认识误区、我国大城市发展现状和问题等知识,让学生的学习不被局限在教材里的内容之中,了解当下的实际状况,这大大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四、借助信息技术去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除了老师的知识传授,也包括了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只有准确、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知道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才能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条件发展的社交软件无疑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便捷、低廉、互动渠道,师生可以通过微信、QQ等软件展开课堂之外的学习交流和指导,推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开展。
  例如,在第一学期第一课上,我就鼓励学生建立了一个“地理学习交流群”,作为全班同学课堂之外的一个交流平台。在群里,我会定期分享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文章、地理课堂补充资料、地理作业通知等,有时候会针对学生们普遍提出的问题,我在群里进行统一的解答,让学生即使远离了课堂,也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有时候,我摸不清学生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照顾到有的学生害羞不敢提问的心理,我会在群里发起一个投票,在匿名的环境下,学生自由地对教师的课堂进行打分、提出自己的真实意见,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教师进行负责,根据情况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这样既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将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开展地理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地理学科之美,爱上地理学习,不断推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小峰.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10).
  [2]王文亮.借助“互聯网 ”信息平台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J].山西教育(教学),2017(12).
  (作者单位:重庆市字水中学校400021)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力以及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契合在一起,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胆创新和改革。本文基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条件。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初级中学为例,着重探究农村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立意实践措施,以达到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发挥教学课堂实用性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初中科学;教学立意  引言:我校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和共享已经把社会直接推进了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加强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成为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本文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分享一些借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创新做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英语阅读教学;创新  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已从过去的信息闭塞发展到现在的全球化信息共享、从教育对象到普通民众都被高科技和电子数据所包围。但是,我们的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像快速捕捉自己所需要查找的信息。要想美术鉴赏课程需要充分发挥本学科的教学功能,美术教师必须及时认识到新时期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结合时代需求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出现
摘要:为了对高一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态度和学习物理的态度进行全面的了解,本文从调查问卷的测量要素、问卷设计、试测过程及信度检验方面探讨问卷的编制,经试测信度检验结果来看,问卷基本符合量表信度要求,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问卷调查;科学态度;物理学科;学习物理  一、问题提出  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内部征求意见稿,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以及哈萨克斯坦时提出来的.近年来,“一带一路”逐渐得以实现,也获得沿线国家的支持与加入.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更应时刻关注“
期刊
摘要: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在校的生活状况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进步也息息相关。因此,作为中职院校中的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利用身边的各项资源,来对学生的责任感加以有效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其综合素养,帮助其尽快的融入社会,并获取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前言:在社会高速发展,教育理念不断
我素来不喜欢冬天,原因很简单——怕冷。刚刚入冬才几天,我的手脚就已经冰凉冰凉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迟钝了不少,有时候恨不得找个树洞冬眠才好。  冬天的早晨,起床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平时我都是对自己说过三遍“再睡五分钟”后才起床,然后当然就来不及在家吃早饭了。妈妈对此颇有微词,可对我比龟爬还慢的速度又无可奈何。  今天早上,我矇眬中听见妈妈叫我:“7点半了,闹钟昨天忘记定时了。”我吓得从床上弹起来,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当前我国高中教学得到了進一步改革,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全新的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和应用,越来越多教师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应用  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后期阶段才开始接触到的学科,这一学科与其他的学科也有着差异性,其所带来的学习视角是全新
身处光怪陆离的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世态万象,我们张大了困惑的眼睛,迷离,茫然,一个个问号钩住一颗悬着的心,晃悠,晃悠。 Living in the bizarre world, in the face of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