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酷”会很酷吗?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跑酷”是从Parkour音译而来,也被称作“城市疾走”或者“移动的艺术”。“跑酷”这一舶来品传入中国很早,但在国内遍地开花还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基本都有跑酷社团成立(200家俱乐部),上海是较早引入跑酷运动的城市之一。上海最大跑酷团队极跃社前任社长邱东坤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有队员几百名,“什么职业的都有”,也有很多平时坐办公室的白领来锻炼减压。
  
  一個漂亮的空翻,演员从5米高的钢管上一跃而下,翻滚落地,动作纯熟轻盈,形如猿猴,霎那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在钢管搭建的巨大脚手架中间,7名身着黑衣的演员自由地穿梭翻越,帅气的身手博得阵阵惊叹。“这是鱼跃滚翻、猩猩跳、大飞侧滚翻……”边上不时有爱好者指点比划,这些听上去很专业的名词,并不是某路武术中的招数,而是来自于当下越来越流行的“跑酷”运动。
  最近,在上海松江大学城体育馆进行表演的队伍,是来自法国的元老级跑酷团队Yamakasi。据说这个名字出自于一句印度语。虽然室内表演没有跑酷影片中飞檐走壁、如蜘蛛人般倒吊爬行、在屋顶上跳来跳去等镜头感十足的动作,但翻转、穿越一气呵成,在动感音乐的伴衬下,让人热血沸腾。
  “其实跑酷不止是炫技,训练充分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做。”Yamakasi领队言道。
  Yamakasi现场传授了跑酷爱好者一些弹跳、穿越、翻滚及旋转等基本动作,训练营中有一位年过80的老奶奶,在跑酷团员的帮助完成了全部动作,她的每一次“穿越”成功总会迎来大家阵阵掌声。
  “跑酷是人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外部环境的挑战。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
  似乎这是囿于钢筋水泥森林的人们对原始自由和勇气最好的诠释。
  
  银幕上走下来的英雄
  
  上世纪80年代,大卫·贝尔和一群在屋顶上追跑打闹的法国孩子勾勒出跑酷的原型。
  “跑酷”是从Parkour音译而来,也被称作“城市疾走”或者“移动的艺术”。Parkour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ir,直译就是“到处跑”,延伸含义为“超越障碍训练场”。
  Yamakasi的一名非洲裔队员Yan告诉记者,跑酷能使人通过敏捷的运动来增强身心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这点和武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武术虚拟格斗反击,而跑酷虚拟紧急脱逃。
  可以说,是几部商业大片完成了跑酷的启蒙教育。
  在《暴力十三区》中,大卫·贝尔被黑帮追逐的一场戏堪称跑酷的极致发挥。大卫在一片参差不齐的屋顶上行云流水般的奔跑跳跃,伴随着背景音乐的节奏,许多中国人都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迷恋跑酷。作为跑酷创始人的大卫·贝尔也因这部电影而声名鹊起。
  另一部是吕克·贝松的经典之作《企业战士》,这位鬼才导演找来在法国从事过许多惊人活动的Yamakasi团队,7个人亲身演出自己的都市传奇,完全不用替身。
  影片中,他们穿着全套的PUMA运动装备,每个人都有一项特长:Rocket冲刺的速度如火箭一样快;Baseball臂力惊人;Tango的身体如橡皮筋一样柔软;Spider能够飞檐走壁……Yamakasi团队的7个人在城市中逍遥自在,无所不能。
  跟片中的传奇人物不同,现实中Ya-makasi团队不会相约在凌晨徒手攀登摩天大楼,然后在警察的围追堵截中很拉风地四散而去(此类题材电影中警察一般都是多管闲事而被愚弄的角色)。Yamakasi中一名队员Chau告诉记者,对于这项运动从事者而言,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量力而行才是正途。
  Chau是越南裔法国人,是最早从事跑酷的一批人。他现年已33岁,但举手投足依旧轻灵活脱,看上去像个20出头的小伙子。他也是大卫·贝尔的表兄弟。
  每次看到新的建筑,Chau总是忍不住技痒。“昨天我们在上海博物馆附近试跳了一下。那边有很多的楼梯。不过没有做一些太难的动作,因为怕有人会出来阻止我们跳来跳去的。”Yamakasi经常要和讲各种语言的保安打交道。
  生活中的跑酷者,并非传说中的超人或者罗宾汉。
  “我们没有救过困在电梯里的人。”Chau调皮地眨眨眼,“不过在别人有困难时,当然非常乐于帮助。”
  但Chau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一些表现特技的机会,比如有人把钥匙放在房间里忘取出来了,进不去房间,就会来找Chau,因为他可以跳进去。
  
  走上商业之路
  
  当疯跑变成跑酷,青涩坏小子变成专业演员,和其他运动一样,跑酷最终“跑”上了商业轨道。
  “生存已经不成问题。”Yamakasi领队说。跑酷者需要专业的场地设施来帮助训练,提高技术,否则就很容易受伤——这些都依赖于经费。因为这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让人可以“像水一样地流动”,非常具有观赏性,因此不断被搬上银幕,很多运动品牌也风闻前来邀请团队接拍广告和商业演出。几年前,Yamakasi成立了公司来经营团队,商演、广告和培训构成了收入的三大支柱。
  “我们在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俄罗斯进行过商业演出,最近还在中国为激浪做了一场活动。”据介绍,Yamakasi已多次来中国,上海之行结束后,下一站会是北京,“接下来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排到2011年。”
  正如现场所见,Yamakasi的队员们不止有真功夫,也知道该怎样活跃气氛,做个小动作、扮个小鬼脸,时不时地在表演中耍一下宝,是经常在世界各地接商演的范儿。
  现实中,Yamakasi也比电影中我行我素的“酷小子”更世俗化。比如队员们会为法国最大的土木工程公司拍宣传教育电影,强调施工中的风险控制;也会受邀参加里昂市政府办公楼落成仪式,攀登只是一种庆祝的方式。
  Yamakasi在巴黎还有一所跑酷专业训练学校,每年招收250多个学生,年纪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有50多岁。“大部分是学生,白天会去学校上课。有些年轻人在学校外面喝酒,或染上其他不良嗜好,我们就让他们来参加跑酷,发泄精力。”
  领队还强调,目前Yamakasi是个独立的组织,没有接受任何基金会或体育协会的资助。但他正在考虑,在公司发展壮大以后,会选择性地接受外部资金。“但前提是团队本身成长到一定的阶段,计划和原则不会受到外部的影响。”
  
  身边的跑酷人
  
  邀请Yamakasi来沪演出的法语培训中心经理Eric介绍,Yamakasi曾经和云南、武汉的一些跑酷团队做了一些交流。队员们会给当地的跑酷人上课,并且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们想更多地了解中国跑酷的现状,也想把这项运动在中国推广。”
  “他们只是刚开始。”Chau直言不讳地表示,许多中国跑酷团队急于提高技术,一心想讨教一些花哨的动作,但一味追求技术难度会失去跑酷原本的意义。“现实中的跑酷不是像电影里面拍得那么顺利,能轻易从六楼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跑酷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由体验吧。”
  刚开始的,还有中国跑酷团体的生存之路。
  “跑酷”这一舶来品传入中国很早,但在国内遍地开花还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基本都有跑酷社团成立(200家俱乐部),北京跑酷团队还曾在春晚亮相。
  上海是较早引入跑酷运动的城市之一,本地最大跑酷团队极跃社前任社长邱东坤告诉记者,极跃社2004年就组建了,当时叫上海跑酷社,后来在2006年改了名字。最早的时候只有10个人左右,大多数是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多。而现在这个团体已经有几百号人,“什么职业都有”。有比较热爱这项运动的,也有很多平时坐办公室的白领来锻炼减压。
  邱东坤本身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利用双休日时间组织训练。他这样形容最初涉足跑酷的原因是“看了有关跑酷的电影、电视,觉得很帅,很有挑战性”。这代表了大多数年轻跑酷人的想法。
  极跃社基本都是在室外训练,公园、大学或是废弃的老厂房,几乎没有任何保护设施,还时常会被保安围追堵截。社员们的装备简陋到只需要一双稍微好点的运动鞋。衣着是随意的,也没有任何保护的绳索,完全凭本事吃饭。
  因此,极跃社的元老们几乎都受过伤,而邱东坤本人也是伤痕累累。
  邱东坤形容了一次受伤的经过。一个中午,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从一家老厂房二楼跳下。“五脏六腑瞬间感觉失重,风将头发向上吹起,好像听到风在耳边歌唱,觉得自己真的开始飞了。”然而半秒钟后,膝盖便重重地砸到水门汀地面上,他骨折了。
  他还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是伤在脚踝上,他发狠拆掉绷带,假装无事,以免旁人认为跑酷是一项容易受伤的危险运动。
  说到底,还是资金问题。
  “租室内场地训练,全国其他地方可能好一点。人家一个场地,一个月可能才1000元,大家凑凑。上海一个符合要求的场地,一天就要几千。”
  和极跃社一样,全国大部分跑酷团体都是组织松散的社团,没用渠道获得启动资金来成立专门的公司经营,因此无法有计划地接商演或广告,做得好的只是凤毛麟角的几家。“也有些能接到耐克、阿迪达斯、李宁、锐步、361、安踏这些运动品牌的广告或商演,但是很少。”
  “以前完全没有商演,现在稍微有点,但还是有限的。”邱东坤还强调,社团的教学是免费的,因此社团没有常规的经济来源,无法在训练的安全性上大力投入。
  没有安全保障,提高技术就是天方夜谭。实力平平,又怎么会有公司来请团队接商演?
  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邱东坤也试图寻找外力支持,“一些社团有机会得到电视台的赞助。比如北京跑酷团队有CCTV赞助,训练场地食宿全免。但并不是所有跑酷组织都有这份好运气。”
  老邱觉得很遗憾,极跃社初期的人都纷纷离开社团,“我们要生活,没有很多的时间来投入这个运动。”老邱自己也在去年退下了社长的位置,目前新社长是一个大学生,按照老邱的说法,还有精力和热情去折腾这个。
其他文献
“现在几乎稍微有点钱的开发商都敢和政府叫板,天天抨击政府,俨然一副你奈我何的嘴脸,也难怪房地产几乎成为全民公敌。难道就不知道,眼下的好光景到底是谁给的?”    “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我就生俩!80年代打击投机倒把,我就倒腾钢材!90年代不让非法集资,我就集资!2000年打击国资流失,我就买!现在不让炒房,我就炒!我一直都是对的……”  自2010年4月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政府已经与开发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大家在看古人简介的时候,多半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有的人已经晕( yun)了:名、字、号都得记。什么?还不只一个号?是的,像这样的文学常识,我们在考试中可是经常会遇到的。  其实,名、字、号是很好分的。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长辈起的。  字,是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父母、长辈起的。  号,是自己取的。  名、字、号里面,能自己做主,怎么高兴怎么来的,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短短一个星期里,海南房价一路飙升,个别楼盘每天上涨约1000元/平方米,甚至还出现了一天几个价的高温行情。  实际上,早在2009年11月海南将建国际旅游岛的消息传开之前,海南楼市就已经开始了升温,只不过,涨价并不惊人。但接下来涨价速度就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了,量价齐升的状态开始席卷全岛。一场久违了18年的地产热从海口、
A组 南非 墨西哥 乌拉圭 法国  代表球队:南非  早年的南非,因施行种族隔离制度,被国际足联决议制裁,直到1991年才得以解除禁令,并于次年的7月7日对非洲劲旅喀麦隆的比赛中重新亮相国际足坛。虽然如此,近20年来的南非却表现得异常活跃,1996年更是创下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最辉煌的成就,以东道主的身份出人意料地夺取非洲杯冠军。在去年的联合会杯上,南非则给巴西和西班牙制造了不少麻烦。  阵容解读:
“维修”人体中的最轻、最复杂、“官”最大的系统,决定了神经内科和神经内科医生的非同一般。    60年,于人生,应已是“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而60载于医学探索,尽管还不足以洞悉奥秘,阅尽真相,却已可步入收获颇丰、豪气冲天的壮年。今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王牌学科之一——神经内科,正在迎接这样一个精力充沛、事业蓬勃的60岁壮年的到来。    这个“内科”不一般    它,最轻,最
中国消费者保守主义的原因是,中国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必须自己负担医疗、养老以及可能失业的费用。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发表了该报多位驻华记者和特约作者联合撰写的文章,探讨中国的消费状况,其中《经济学人》记者萨密纳·阿迈德在文章中说,中国零售额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百萬富翁的数量已超过英国,导致越来越多难以在本国盈利的跨国公司,希望中国十几亿购物者大军将帮助它们以及全球其他国家摆
《中国达人秀》里,选手走进等候区之前、等候区、上侧幕前、侧幕、表演结束后的密室等都有摄像机拍摄,舞台表演有13台摄像机,一共20个机位,每周播出的1个小时节目可能会录上150盘素材带。    东方卫视差点错过让自己扬眉吐气的《中国达人秀》。  这档在启动之初几乎没有做过宣传的周末10点档综艺节目,8月1日第一期就以8点的收视率夺得了上海地区的冠军,全国收视率也达到了1.37;等到6周后的最后一场初
手帕游戲1、2、3
期刊
天籁的冠军之路,可以说是长期积累的产品力与品牌力的爆发,这将促使中高级车市格局发生新的变革。    “金九银十”,捷报频传。  东风日产天籁在国庆前夕再创历史新高,继以13091台的成绩夺得8月全国中高级车市上牌量第一名之后,9月更以16548台的业绩再次领跑中高级车市。就在传统销售旺季中高级车市步入混战状态之时,天籁则表现出如虹的气势,连续两个月斩获该级别细分市场两大桂冠,以出色的业绩傲视同侪,
因政策导致的合同履行障碍,当事人是否可以免责?    2010年4月18日,国务院以通知形式发布“新国十条”,明确新一轮调控的原则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自的调控细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率先于2010年4月30日出台相关政策。而上海也于2010年10月7日出台了“沪十二条”。“新国十条”和“沪十二条”在稳定楼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之外,也带出了一系列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