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字兴趣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科目多、在校时间有限,再加上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教师们往往过于侧重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写字教学,导致学生对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书法知识和汉字文化,用汉字的魅力激起学生写字兴趣的浪花。
  一、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体验汉字的美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是一门艺术,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书法大家。存留下很多优秀法帖,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书法大家的作品,让他们欣赏品味。教师还可以请当地的一些书法名人到校挥毫泼墨,或者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书法展览。通过欣赏作品和书写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汉字的美,进而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书法欲望。
  二、通过历史典故,增强学生写字的耐力
  写字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俗话说:“字要习”,意思就是要经常练习,才能把字写好。所以,语文教师要增强学生写字的耐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写字态度。
  我国的文字历史悠久,从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陶文,到今天的汉字,大约已有六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见证,并且还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之一。想练就一笔好字,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坚持每天练习的习惯。从古至今我国曾出现了不少有名的书法家,他们都有持久的习字习惯。通过给学生讲这些书法家习字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书法家书法“美”的背后是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明白只要刻苦练习就能练就一笔好字,进而增强学生写字的耐力,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书法专题活动。如:点评学生作品,点评作品时,教师一定要抓住作品的闪光处大作评价,这样能够使学生充满写字的兴趣。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书法(写字)兴趣小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根据情况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并对优秀习作进行展览,推荐发表;让学生大胆走出校外,写标语、对联、广告等。在教室,张贴自己的作品,在卧室、书房粘贴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让他们经常受到书法这门艺术的感染,获得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写字兴趣的火花。
  四、严加要求,培养认真习惯
  书法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得力工具,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写字,就一定要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每一笔,都不放松。严师出高徒,只有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会产生压力,而压力也正是前进的动力,兴趣的导火索。但是,这里所说的“压力”并不是让学生怕写字,不敢写错字,而是让他们知道写好字的重要性。之所以让学生产生“压力”,是因为规范地书写祖国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谨慎、沉着等良好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培养健康优美的体形等。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些之后,就会静下心来,专心习字。
  五、身教言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
  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从课堂板书到作业批改、从评语到批阅日记,都要规范地进行书写。作为教师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写出的字十分漂亮时,学生们就会滔滔不绝地称赞一番;然而当你写出的字飘飘欲飞,极不规范时,学生们写字也就会草草了之。由于小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当你教一个班级的语文课长达几年时,你的学生的字就是你的翻版。针对小学生模仿力强、榜样效应明显的特性,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字帖。可以是古代的名帖、名碑,可以是现代的名家作品,供他们欣赏。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把学生中写得好的字向同学展示,让他们去欣赏、去学习,进而激起全班学生写字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写字兴趣。
  六、教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写字教学通常是教师讲授书写方法和笔画特征,再机械地去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在写字教学中采取游戏、编顺口溜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如教学钢笔字的运笔方法时,可编成顺口溜:“小小一点要点好,提钩尖折又有角,学会顿笔很重要,运笔轻重要记牢。横要平,竖求直,认真练习工夫到,撇出锋捺伸脚,笔画健美字才好。”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模范,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优秀作品,努力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欣赏和展示的机会,让祖国的文化遗产——汉字,在下一代的笔下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责编 张晶晶)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应是被动地吸取,机械记忆,强化贮存,而应通过思维获取。一个人的思维是不能由别人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促进、帮助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初中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与方法主有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加大信息量,丰富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教材,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纠正语音,培养语感;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形象性、可感性进行写作指导。   【关键词】情境;信息量;形象性;可感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意境,以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思维想象力的扩张,审美情
暮秋的芦苇荡是最令人感怀的。一束束顶在枝头的芦花,汇成一片银色的世界,绵延起伏,簇拥着涌向天际。漫天飞舞的花絮,更像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到哪里哪里就蒙上一层薄薄轻纱。
【摘要】高三的语文备考,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努力构建高三大语文观,在课堂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并开创探究式、研究性的学习。这样就能打破高三沉闷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高三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这一活动中,教学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因此,教学活动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
【摘要】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激发兴趣入手,进行设疑。设疑要新,要有层次性,要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变直为曲,反客为主,自主设疑,多角度、多形式实施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趣;激活;曲问;主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问题的设置,对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增
【摘要】高三语文课变成了单纯追求分数的途径,而且近年来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方法来加以应对:(一)淡化目标,拉近和缩小课堂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二)调控气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三)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四)合理设置阶段目标,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些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强的操作功效。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高考;愉快教学     高考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