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各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分析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0-0079-02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小麦的种植结构已经日渐合理,但是由于受到气候、生态、种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良好发展、产量进一步提升以及质量保障的阻碍因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仔细探讨了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小麦;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小麦播种期
  1.1   主要病虫害
  播种期是小麦生长的第一步,关系到以后是否能够茁壮生长,获得良好的收成,因此做好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对控制多种病虫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阶段主要有3种类型的病虫害:第一类是土传病害。主要是指一些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蟲等,一旦土壤能够为其提供适当的繁殖条件就能侵入种子内部,并随之生长,比如根腐病、白粉病、枯萎病、菌核病等。第二类是系统侵染病害。主要是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对于小麦来说主要有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第三类是地下虫害。直接咬食种子主体,严重影响出苗率,虫害主要有蝼蛄和金针虫。
  1.2   防治措施
  针对3种类型病虫害,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第一,对土壤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用药的方式。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3 kg/667 m2,或5%毒死蜱颗粒剂0.8~2.5 kg/667 m2拌干细土20 kg/667 m2,在犁地前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翻入土中。在耕地时要注意深耕,将隐藏在土壤中的害虫及虫卵翻出,切断病虫害根源,减少病虫害发生。
  第二,药剂拌种,这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播种前,将适量的悬浮种衣剂加水稀释,搅拌混合成糊状,再将种子放入其中,务必使种子均匀、充分沾染药剂,晾干后可播种。
  第三,尽量使用包衣种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因为种衣剂中含有大量有利于种子发育的营养成分,所以更有利于小麦生长。
  2   小麦返青拔节期
  2.1   主要病虫害
  小麦返青拔节期是多种病虫害易混合集中发生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主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麦蜘蛛及麦田杂草[1]。
  2.2   防治措施
  此阶段的防治方法需要除草剂与杀菌剂的混合使用,并且重点防治麦田杂草。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15%的噻磺隆、杜邦巨星、10%的苯磺隆等;对禾本科杂草重的麦田,可用6.9%骠马或3%世玛,于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150~200 mL/667 m2兑水75~100 kg,喷麦茎基部进行防治,间隔10~15 d再喷1次;防治麦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 mL或15%哒螨灵乳油50~70 mL兑水30~50 kg,喷雾防治。
  3   小麦抽穗扬花期
  3.1   主要病虫害
  抽穗扬花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做好此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主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 代蚜虫和吸浆虫[2]。
  3.2   防治措施
  实践证明,这一时期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抓住机会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一喷三防”的措施,放大其经济有效的优点。首次喷药时间应该在5月中旬,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适量的药剂配合使用。例如,当百穗蚜虫量达到500头、锈病病叶率达到3%、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应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在小麦抽穗扬花盛期,也是小麦赤霉病易发时期,若此时有3 d以上连阴雨天气,气温在15 ℃以上时,就会造成大量流行。此时就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的混配模式进行一喷三防。
  4   小麦灌浆期
  4.1   主要病虫害
  灌浆期是麦粒营养物质形成与转化的阶段,也是病虫害高发阶段,此阶段的防治对象主要有小麦蚜虫、后期白粉病及锈病。
  4.2   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是此阶段小麦极易引发的虫害,属于常发性害虫。可以采用药剂防治的办法,一般采用氧化乐果+20%粉锈宁+磷酸二氢钾。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 125 mL/hm2喷雾。
  5   小麦成熟期
  5.1   主要病虫害
  小麦的收获期,要注意及时收割、晾晒,防止虫害。主要预防麦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等。
  5.2   防治措施
  因为小麦的收割期天气比较炎热、气候湿润,极易为虫害提供繁殖的温床。因此要做到边防治边储藏,主要的方法有热密闭与冷密闭。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采用药剂熏蒸法,防止后患。
  6   结束语
  综合来看,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不同时期会存在不同的病虫害,要求我国小麦种植者要学会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手段。要做好预防工作,不要等病虫害出现之后再采取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 1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 2 ] 高迎春.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新农民月刊,2011(12):26.
其他文献
结合阳曲县干旱少雨的实际情况,在玉米种植上采用了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技术,以此来提高土壤水分和温度、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等,从而获得玉米的增产增收。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099-02 中图分类号: 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作物和粮食品种,其种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玉米的高产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的玉米有比较广的种植范围,但是产量不是很乐观,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高产技术的研究很重要。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
摘 要:对油樟的生物学特性及良种选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油樟的繁殖及幼苗造林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油樟;良种繁育;栽培利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1-0077-02 中图分类号: S792.23 文献标志码: B  油樟系樟科樟属的珍贵树种,为常绿乔木,具有生长速度快、萌蘖强、载叶多、病虫少、树形美观、姿态雄伟、木质柔韧、纹理致密的特点,寿命长达千年,是成片
摘 要:向日葵种植行业在我国东北地区有廣泛的发展前景,但大多数种植农户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向日葵种植广种薄收,主要依靠天气状况,因此在向日葵的种植过程中缺乏重视度和专业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向日葵的综合品质与经济效益。所以,应该致力于向日葵高产技术推广,采用优良种子播种。分析研究了向日葵施肥培育的具体方案,促进我国向日葵种植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向日葵;高产种植;施肥技术  北方是我国向日葵种
种子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农业增产增收不可替代的因素,对农业产品质量意义重大。通过对种子管理与农产品安全各个方面的论述,包括转基因种子管理、药剂处理种子管理、
摘 要:梅县区为优化和增加梅县柚类品种结构,做好柚类品种资源积累,延长果品市场供应期,促进区域水果种植的多用途收入,于2014年开始引进黄金蜜柚新品种,该品种稳定性高,果大皮薄、瓤肉无籽,色泽深黄、鲜艳,储藏保鲜期较长。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可促进品质有效提升。  关键词:黄金蜜柚;新品种;引进;示范种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2-0068-02
探究了影响夏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并提供高产栽培技术指导,供农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参考。
玉米育种,“十年徘徊,十年倒退”理论,最早见于张世煌研究员的文章,大约在2015年。郑单958于2000年国审,先玉335于2004年在黄淮海审定,2006年在东华北审定。郑单958在黄淮海
摘 要:利用室内水培法,以清水和油菜素内酯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环磷酸腺苷溶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环磷酸腺苷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环磷酸腺苷质量浓度的增大,其促进作用先升高后降低,以60 mg/L的环磷酸腺苷溶液处理各指标最佳,与20 mg/L油菜素内酯(BR)处理效果相当或优于BR的影响。  关键词:环磷酸腺苷;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和两优1号在浦城县栽培,表现出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且性状稳定等特点,尤其是抽穗期耐热性强、分蘖力旺盛,稻桩再生能力强、耐机械碾压等性状优势突出。对和两优1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