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如何培养?通过实践得出,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培养
一、教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能力”
初一下学期所学的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包括“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章节,但不管哪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重点学习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和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所以三个章节的第一节内容,老师可以详细讲解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让学生懂得学习大洲、地区和国家的区域学习方法,特别是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资料来理解、掌握各大洲、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二、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来自学,也可以让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来一起学习,共同讨论问题,互相取长补短,然后在学生自学或者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有针对性出一些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1)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所教的区域学习方法来自学。我会先根据《课标》、《考试大纲》和《复习指南》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设计成比较典型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在教材、地图等材料中寻找答案。当然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能有个别的几个同学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让每个同学都能基本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2)在學生自学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最后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来学习我们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学生学习得如何,有没有真正理解,会不会懂得根据地图、资料来进行分析呢,所以最后的检测手段是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每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六章“认识大洲”时,我准备这样来进行课堂教学,我详细给学生讲解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地球上的五带等经纬度位置,东西南北等方向类型相邻的大洲或濒临的海洋等海陆位置;“亚洲及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地势特征等地形特征;“亚洲及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特征等气候特征;“亚洲及欧洲”的主要河流与湖泊,河流分布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等河流特征这四个方面以及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接下来的第二节“非洲”和第三节“美洲”这两节内容,我就会把“非洲”、“美洲”所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按照我讲解“亚洲及欧洲”的模式来自己学习“非洲”、“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及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通过“非洲”、“美洲”的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真正理解“认识大洲”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总之,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不错,基本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教学,这样即体现课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方法。
作者简介:颜孙乐,晋江市灵水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培养
一、教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能力”
初一下学期所学的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包括“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章节,但不管哪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重点学习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和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所以三个章节的第一节内容,老师可以详细讲解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让学生懂得学习大洲、地区和国家的区域学习方法,特别是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资料来理解、掌握各大洲、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二、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来自学,也可以让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来一起学习,共同讨论问题,互相取长补短,然后在学生自学或者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有针对性出一些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1)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所教的区域学习方法来自学。我会先根据《课标》、《考试大纲》和《复习指南》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设计成比较典型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在教材、地图等材料中寻找答案。当然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能有个别的几个同学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让每个同学都能基本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2)在學生自学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最后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来学习我们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学生学习得如何,有没有真正理解,会不会懂得根据地图、资料来进行分析呢,所以最后的检测手段是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每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六章“认识大洲”时,我准备这样来进行课堂教学,我详细给学生讲解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地球上的五带等经纬度位置,东西南北等方向类型相邻的大洲或濒临的海洋等海陆位置;“亚洲及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地势特征等地形特征;“亚洲及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特征等气候特征;“亚洲及欧洲”的主要河流与湖泊,河流分布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等河流特征这四个方面以及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接下来的第二节“非洲”和第三节“美洲”这两节内容,我就会把“非洲”、“美洲”所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按照我讲解“亚洲及欧洲”的模式来自己学习“非洲”、“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及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通过“非洲”、“美洲”的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真正理解“认识大洲”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总之,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不错,基本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教学,这样即体现课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方法。
作者简介:颜孙乐,晋江市灵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