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情绪障碍及心理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10-02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歧视精神病人现象仍十分普遍。因此,当家庭某一成员出现精神异常时,病人家属往往出现紧张、害怕、悲伤、忧虑、羞耻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这种不良心理反应不但会影响病人的治疗、康复,也会降低病人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们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为精神病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8年3-9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精神疾病诊断符合CCMD-3-R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34例,情感性精神病19例,癔症性精神障碍3例)的家属。56例家属分别为病人的父母、配偶与子女,与病人长期居住在一起,均为初中以上文化,能独立阅读及回答问题。其中男21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50±12.67岁。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定式家属心理状况及影响调查表,具体内容见表1、表2。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患者家属陪送来住院时对照自己的体验打勾,统计各项例数及百分比。针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一个月,干预形式以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解相结合。干预前后采用忧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1]评定患者家属的忧郁、焦虑程度。SDS、SAS均包含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分值越高忧郁、焦虑程度越明显。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接待病人及家属,用专业语指导近1周的实际情况填写。对干预前后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配对t经验。
  2结果
   2.1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表1)。表1显示,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忧郁和焦虑最突出,所占比例分别为64%和73%。
  表1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n=56)
  心理状态 例数 百分百(%)
  焦虑 41 73
  忧郁 36 64
  害怕 19 34
  自责 8 14
  多疑 13 23
  敌对 10 18
  神经质 9 16
   2.2影响家属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表2)。表2显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来自外界舆论的压力,经济上的负担以及对病情预后的担心等。
  表2家属忧郁、焦虑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例数 百分比(%)
  精神疾病知识缺乏 47 84
  外界舆论与压力 44 79
  经济负担 30 54
  担心遗传 6 11
  担心用药变傻 16 29
  害怕病情复发不能根治 38 68
  与病人交流障碍 22 39
   2.3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家属焦虑和忧郁的变化(表3)
  表3家属心理干预前后SDS和SAS总分比较(Ⅹ±S)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SDS 44.09±8.03 34.45±9.75 8.229 0.000
  SAS 41.39±8.96 33.45±9.02 6.640 0.000
   从表3可看出,心理干预后SDS、SAS总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
  3讨论
   精神病患者对家庭、社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加重了家庭的经济、心理负担,易导致家属的心理情绪障碍。
   调查结果表明,精神病患者家属有各种心理障碍,其中抑郁和焦虑所占比例最大,在干预措施上首先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对家属予以同情、理解、耐心倾听并帮助他们疏泄苦恼,指导家属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维护自尊及自我价值感,以消除或减轻其心理压力,使他们从消极、苦闷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平衡。影响病人家属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有对精神疾病的不了解、社会偏见带来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担心病情的预后等。如家属认为精神病是“吓出来的”“中邪”“鬼神附体”等,而对药物治疗常持怀疑态度,担心病人在医院被“上电棒”“被绑”而受到伤害。因此,精神病患者入院时即给家属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帮助家属认识到病人的异常言行的使然,如同躯体疾病一样只要及时治疗、家庭护理得当,病人完全可以获得痊愈或基本痊愈,以减轻消除病人家属的抑郁、不安、疑虑、怨恨等消极情绪。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较为缺乏,知识结构不均衡直接影响他们对疾病的态度,因此,在干预时还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帮助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坦然对待疾病的发生与转归,张月卿等[2]的研究表明,精神病人对优质护理有很高的要求,这更是家属的心理需求。在病人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努力使家庭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以上心理护理干预,家属的抑郁、焦虑得分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是有效的。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亲属的心理护理,这不仅使家属增加对精神病知识的了解,提高应对能力,改善心理情绪,而且还可改善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整个家庭的和谐度,从而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并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23-224,213-214.
  [2] 张月卿,吴亚卿,黄金茹,等.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55-5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接受,并积极应用到了实际教学中。但在实际的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为了传授教学观点,将体验式教学变成了各种教学情境的堆砌,却没有考量这些情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也没有考量学生能否有效融入这些情境,并获取相应感悟,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对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强化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培养个性化审美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践给出培养学生个性化审美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审美;培养措施  引言  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人文素养,具体到高中语文课程上表现为多方面内容,审美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高中语文培
【摘要】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根据临床体会及护理文献,归纳出临床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1)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2)知识缺乏;(3)不能充分利用有效时间;(4)缺乏沟通交流技巧,教育方法不当。建议:(1)改变护士的健康教育观;(2)加强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培训;(3)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时间;(4)重视健康教育投资。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逐渐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简要分析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